APP下载

低年级医学生动物实验伦理认知调查*

2019-03-27王胜男赵学会蒙文杰徐玉梅

医学与哲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医学生伦理动物

王胜男 刘 冰 赵学会 蒙文杰 徐玉梅

动物实验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医学生对动物实验的伦理学认知和践行不仅关乎动物实验的顺利开展,关乎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培养[1-2],更直接影响医学生生命价值观、道德修养和职业伦理的塑造。因此,必须重视医学生的动物实验伦理教育。

低年级是医学生动物实验伦理教育的关键阶段。一方面,由于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刚刚进入医学领域的学生对于动物实验的观感可能千差万别,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可能会出现各种观念的冲突甚至行为上的无所适从,这将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学习适应。另一方面,低年级是医学生职业发展的起点,也是绝大多数学生了解生命伦理的开始,此时学生大多是懵懂的,可塑性较强,是进行伦理教育的良好时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抓好低年级医学生的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对其科研伦理素养和职业伦理素养的培养将事半功倍。

本研究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低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了解学生在进入医学领域的开始阶段,在动物实验伦理方面客观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动物实验伦理教学的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动物实验教学,促进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伦理素养发展。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三所医学院校(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412人,收回有效问卷374份,有效率91%,其中大一学生168人,大二学生206人;男生153人,女生221人。

1.2 调查工具

根据医学动物实验特点及相关研究[3-5],自编《医学生动物实验伦理调查问卷》,分为动物实验的现状、对实验动物的态度、动物实验伦理认知和学校的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四个方面,共18个题目,皆为单项选择题。调查采用匿名形式,有网络调查和现场调查两种方式。统计分析采用一般描述统计,所用软件为Excel 2013。

2 调查结果

2.1 动物实验现状

本部分共5个题目,主要考察低年级医学生开展动物实验时涉及伦理方面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低年级医学生动物实验现状调查

调查显示,低年级医学生在进行动物实验之前存在准备不充分、操作不当、放任动物受到伤害的现象。62%的同学认为“实验动物受到额外伤害或者痛苦死去”的现象较为普遍,47%的同学认为“虐待动物、故意伤害动物”仅是个别现象,73%的同学可以接受对实验动物的额外伤害并不必接受惩罚。这种施于实验动物的不必要损伤或痛苦,不仅直接违背[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优化)]中的“优化”原则,也不符合我国2018年2月发布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中关于动物使用的相关规定。如何引导低年级医学生增强实验动物伦理意识,了解相关伦理知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对实验动物的态度

本部分共5个题目,主要考察低年级医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态度,见表2。

表2 低年级医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态度

调查显示,同情(48%)和感激(37%)是低年级医学生的主流态度,认为有必要开展纪念活动(77%),但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对实验动物尚未形成更深入的清晰理性的态度,例如,在对实验动物的态度上并非抱持明确的倾向性观点(如同情或反对、敬畏和感激),也非冷漠,而是未能作出有效选择(3%),表现出矛盾或回避倾向;再如实验动物和大体老师的地位,也许孰高孰低各有观点,但仍有19%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未想过”该问题,说明伦理意识尚未觉醒。另外,18%的调查对象表示“会留下动物实验的照片或视频资料并发布朋友圈或微博”,但65%的调查对象倾向于认为这是不恰当行为。这种对实验动物矛盾又缺乏理性的态度,说明多数低年级医学生缺乏基本的动物福利伦理知识,不了解3R原则、动物福利原则、动物伦理原则、利益平衡原则等。因此,要改进医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态度,首先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动物实验伦理价值观。

2.3 动物实验伦理认知

本部分共5个题目,主要涉及低年级医学生对动物实验伦理的认知调查,见表3。

表3 低年级医学生对动物实验伦理的认知调查

调查显示,大部分低年级医学生能够认识到动物实验伦理与个人道德(72%)、医德(73%)的连续性关系,然而,调查对象对动物实验伦理的认识亟待提高。例如,16%的调查对象表示对动物实验伦理具体内容“完全不了解”,62%的调查对象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系统性有待加强;再如,对于《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和3R原则,表示“非常了解”的分别仅占3%和5%,表示“没听说过”的分别占到62%和57%。可以看出,低年级医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认知现状堪忧,这将直接影响其进入高年级、乃至未来科研的基本态度和职业价值取向,必须高度重视。

2.4 学校的动物实验伦理教育

本部分共3个题目,旨在调查学校动物实验伦理教育的开展情况,见表4。

表4 学校动物实验伦理教育的开展情况

调查对象认为,带教老师会在教学中传达对实验动物的尊重(81%),但能够专门认真完成实验动物伦理教育的比重较低(42%)。此外,大多数调查对象对学校的伦理教育表达期许,62%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开设部分动物实验伦理课程。因此,从医学院校的角度,满足学生动物实验的基本需要,进行动物实验相关伦理教育势在必行。

3 分析与对策

3.1 低年级医学生动物实验伦理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低年级医学生动物实验操作存在失范现象,对有关动物实验伦理的认知较为滞后。由于本调查是一个横断研究,无法断言认知滞后和失范操作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关系,但毋庸讳言,上述两种现象至少同时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带来的制度层面、组织层面的问题密不可分,同时可能也与低年级医学生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有关。

首先,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充分,这是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伦理学教育起步晚,国民意识相对弱。伦理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教育序列中出现很晚,且不受重视。从动物伦理实践来看,很长一段时间里,实验动物伦理的着眼点仅在于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诚然,实验伦理是保证优质实验结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若将动物实验伦理局限于此,会给医学生伦理素养形成带来直接的不良影响。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推进动物伦理、动物实验伦理的深入人心提供了契机。

第二,从制度层面来看,目前我国尚无针对实验动物保护及福利的专门法。法律手段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是落实实验动物福利的最有效手段,然而目前我国实验动物立法在理念、技术、法律制度等方面均存在缺陷[6],即便既有的相关法律,其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均有待提升[7-8],更毋论对落实的监管。

第三,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的伦理教育存在不到位的现象,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具体到医学伦理学教育领域,虽然医学院校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但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建设不足,存在伦理教育片面化、表面化的现象[9]。我国与西方医学伦理学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育目标等方面存在相当的差距[10],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应用中较多从直觉出发。此外,动物实验课程的带教老师往往存在“重知识轻伦理”的倾向,有研究者对六所高等医学类院校的调查[11]也发现了与本研究类似的问题。同时,社会发展也带来新问题,例如,调查中涉及到的发布实验动物照片、视频等网络失范行为,即为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伦理问题,也应纳入学校伦理教育的范畴。

第四,从个体层面来看,低年级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自我同一性尚未完全确立,对生命和伦理的认识可能还欠成熟。而且,由于刚刚进入医学领域,对于救死扶伤的理解还处于相对浅层次。如此背景之下,外在的引导和教育对于塑造医学生的伦理意识、人文精神、医德医风尤为重要。

3.2 提升实验动物伦理教育的途径

针对医学生动物实验伦理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未来医学教育与研究领域一方面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立法规制和教育规划,保障动物实验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顶层设计的平稳落地,切实加强对医学生有关生命和伦理的教育与监管,保障动物实验的良性有序开展。

3.2.1 加快实验动物福利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88年由国家科委颁布,历经2011年、2013年、2017年三次修订,但未对动物实验伦理的内容做出具体规定。2006年,科技部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88年版本)制定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意见》,其中涉及到动物实验伦理相关内容,但作为一个意见,并无法律效力。2018年2月6日,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并于9月1日起实施,这虽仍不是一部法律,且主要是面向科研领域,但其约束力已较之前有所提升。可以看出,我国在实验动物伦理法制建设中不断加快步伐,希冀未来可以通过实验动物立法,从法律上确认实验动物的价值和权利,并借助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推动各项相关制度、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同时,医学院校也应随之出台相应的具体措施,保障实验动物伦理的落实。

3.2.2 规范实验动物伦理课程的开设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缺少动物实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专门课程设置,实验动物伦理教育重视度不够,与动物实验操作结合不够。因此,建议开设动物实验、动物福利相关课程,或者通过更新相关实验教材、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增加动物伦理内容等形式,将实验动物伦理作为医学生的必修内容。关于动物实验伦理课程的内容,也有不同研究者[5,12]提出各自的观点,主要涵盖动物福利的主要内容、3R原则、动物实验时的基本要求等方面。同时借助选修课程、讲座、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动物管理[13]等形式增强教育效果。此外,还可运用学科渗透法,与其他的专业课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学习,提高伦理意识水平[14]。

3.2.3 营造尊重实验动物的校园氛围

一方面,通过校报、广播站、宣传栏等传统媒体以及学校网站、学团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加大对实验动物伦理的宣传,营造人人尊重实验动物的氛围,强化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意识,提高学生的伦理自觉性和行动力。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实验动物伦理培训[5],教师润物细无声的身体力行远胜于课堂上的照本宣科,通过教育奖惩等方式引导教师做好伦理教育的宣传和落实。此外,通过为实验动物立碑、向实验动物默哀、在“世界实验动物日”举行祭奠仪式等具体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思考,但要注意求真务实,否则流于形式的活动只能令人疲于应付,效果可能适得其反[15]。

3.2.4 建立实验动物伦理规范的多渠道监督机制

首先,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管职责。其次,加快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对动物实验伦理的审查和监督作用[7]。有研究者建议吸纳学生参与到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建设和工作中[13],一方面有利于对动物实验课程中的伦理问题进行直接监管,另一方面朋辈之间更易沟通。第三,带教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规程以及实验后的处理等在伦理层面的指导和监督[12]。总之,通过多渠道监管,将实验动物伦理教育落地,力求学生在规范的实验过程中收获对生命、痛苦和死亡的理解与悲悯,将伦理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觉行动。

大医精诚,培养学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是医学教育的初心所在。加强医学生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全面提升其动物实验的水平,不仅是实现规范的医学操作训练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学生敬畏生命的职业伦理素养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保证各项法规机制协调有度,同步推进落实,方能实现医学伦理教育的良性发展,实现培养品学兼优的医学生之初心。

猜你喜欢

医学生伦理动物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