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作用
2019-03-27邓果
邓 果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泰州 2255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脑卒中发生率也在升高,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护理与治疗的综合模式制定适宜的抢救规划,最大限度的制定适宜的治疗以及护理规划,尽量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以及死亡率。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时间是需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提供治疗时间,及时进行抢救,为患者的生存创造更多的机会,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1]。本文研究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作用,详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实验正常开展进入至医院急诊科收集资料,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24例,将参与实验患者进行分组,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均数相同的两个小组(常规组、护理组),每组例数相同,均为62例,常规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为(69.23±7.65)岁;护理组男28例,女34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为(69.25±7.63)岁。患者实验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均了解实验的内容并签署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为出现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溶栓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至医院后均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注射的方式,剂量为1mg/kg,最高剂量应不可超过100mg,在进行静脉注射之前需要加入rt-PA,在注射后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
1.2.2 护理流程
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措施,在患者治疗期间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对病房内湿度以及温度进行监控,对患者进行知识讲解。护理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救护车达到后尽快安排急诊室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和医生需要进行积极的配合,在进行常规检查后,检测相关仪器,并进行提前的病情评估工作;在进入医院后立即安排患者以及家属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在抢救过程中的一些救治过程,便于充分把握时间进行后续的抢救工作,测定患者病情,建立治疗方案;进行溶栓之前需要进行备皮、心电监控以及脑部CT确诊,在检查完成后立即将患者送入至脑卒中病房,建立静脉通道,测定血压,将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使用方法进行告知;溶栓结束后进行护理监控,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瞳孔改变、四肢无力以及意识模糊的情况,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控,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操作的各项理论进行,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在检查结果出来后与医生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掌握患者的各项病情,全面提升护理质量[2]。
1.3 观察指标
不同护理措施的实施质量患者在护理中的整体满意率进行对比。满意率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在检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确定研究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P检验,P<0.05。
2 结 果
护理组护理整体满意率对比常规组更加理想,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例(%)]
3 讨 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危重疾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需要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了更好的把握抢救的时间,需要对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善。上文中的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护理整体满意率对比对照组更加理想,P<0.05。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包括:对于该病的治疗需要全面掌握时间的控制,护理人员在开始急救之前即开始进行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与急诊医生之间进行配合,这样可以进一步缩减患者的治疗时间,提前进行相应的安排工作,保证护理质量;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与评估,并且与医生之间进行配合,这样可以大量的缩短抢救的时间,减轻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紧张情绪,在整个抢救的过程中及时与患者之间展开交流与沟通,帮助患者更加全面的了解整体的治疗过程,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处理,可以缩短康复时间,保证患者整体治疗的稳定性[3]。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引入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以将护理整体质量进行提升,节省抢救时间,为患者恢复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