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与血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19-03-27姜树志
孔 娟,姜树志,董 丽
(周口市中心医院 1.全科医学科; 2.急诊科,河南 周口466000)
自发性脑出血作为急诊的常见疾病,约占全部卒中患者的10%-20%,患者致残致死率均较高[1]。BNP是利钠肽家族成员之一,具有排钠、利尿、舒张血管和抑制肾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2]。近些年有研究[3]表明,血BNP及其受体在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脑出血后血BNP水平出现明显异常波动。但脑出血患者病情尤其是脑出血量个体差异较大,几毫升至数十毫升不等,不同脑出血量、脑出血部位及病情程度患者BNP表达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旨在充分了解血BNP在脑出血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与脑出血量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重症监护病房(EICU)及全科医学科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组。纳入标准:入院后即刻行颅脑CT或MRI检查,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年)》[4]中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首次出血,且年龄>18岁;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正常,射血分数(EF)>50%。排除标准:外伤性脑出血、脑梗死后脑出血或复发性脑出血;既往脑卒中病史、癫痫、痴呆和其他精神障碍疾病等;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破入脑室者;合并严重心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器质性病变、恶性肿瘤者等。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基线资料见表1,组间性别、年龄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两组纳入对象一般资料
1.2方法
1.2.1入院处理 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根据头部CT片观察脑出血部位,采用多田公式粗略估计脑出血量,出血量(ml)=[长×宽×高]×6/π。同时由专业卒中医师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GCS评分从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3方面评估,13-14分轻度昏迷,9-12分中度昏迷,3-8分重度昏迷。截至住院观察4 w,记录患者预后生存情况。
1.2.2研究分组 根据脑出血患者入院处理观察结果,进行如下分组:(1)脑出血部位:丘脑基底节区组53例和脑叶组37例。(2)脑出血量:少量出血组17例,出血量<10 ml;中量出血组43例,出血量10 ml-30 ml;大量脑出血30例,出血量>30 ml。(3)主观评估病情程度:轻中度组57例,GCS评分9-14分;重度组33例,GCS评分3-8分。(4)预后情况分组:生存组69例,死亡组21例。
1.2.3血BNP检测 2组入院6 h内均抽取静脉血5 ml,行血常规、血BNP、肝肾生化、糖脂代谢指标等检查。其中血BNP检测方法:静脉血样本置入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混匀,室温条件下静置1 h,常规2 000 r/min离心5 min,提取上清液体,低温-70℃冷存待测。血BNP检测仪购自于美国Biosite公司,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行全定量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血BNP正常范围<100 pg/ml。
2 结果
表2结果显示,研究组血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8,P<0.001)。丘脑基底节区组血BNP水平较脑叶组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P<0.001)。不同脑出血部位患者血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依次为12.151、4.550,P<0.001)。大量出血组血BNP水平高于小、中量出血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依次为9.599、5.850、15.817,P<0.001);中量出血组血BNP均显著高于小量出血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依次为5.682、10.999,P<0.001);小量出血组血BNP较对照组有一定升高(t=3.063,P<0.01)。重度脑出血患者血BNP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4,P<0.001)。不同程度脑出血患者血B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依次为11.051、19.434,P<0.001)。死亡组入院6 h内血BN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0,P<0.001)。
Pearson法分析提示随脑出血量升高,血BNP也随之升高,二者呈正相关(r=0.352,P<0.01)见图1。
表2 不同脑出血量亚组及对照组血BNP检测比较
注:同对照组相较,*P<0.001;同脑叶组相较,▲P<0.001;同对照组、小量出血组相较,△P<0.001;同中量出血组相较,#P<0.001;同GCS轻中度相较,①P<0.001;同生存组相较,②P<0.001
图1 脑出血量(ml)和血BNP(pg/ml)相关性
3 讨论
动脉破裂、血肿形成及扩大是脑出血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已有研究表明炎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释放等因素参与脑出血发生发展过程[5]。由于脑出血病情凶险,进展快,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早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病情和判断预后尤为重要[6]。GCS评分根据患者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评估病情程度,但临床评估存在较大主观性和个体偏差,且缺乏相关客观检测数据支持。
BNP是一种在体内分布较为广泛的心源性激素,主要分布在心、肺、脑、脊髓、垂体和血浆、脑脊液等。其中心脏BNP含量最高,也是产生BNP的主要器官,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正常生理状态下BNP的合成分泌较低,主要生理作用是利钠利尿、舒张血管[7,8]。BNP以往常用于心力衰竭诊断及病情、疗效评估,敏感性较好。已有报道[9]显示当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和心功能受损时,会刺激心肌BNP分泌并产生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缩血管作用。近些年有研究[10,11]发现,急性颅脑外伤、急性心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等患者血浆BNP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且血BNP表达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紧密关联,提示血BNP检测在脑血管疾病诊疗及病情预后评估中可能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本研究中研究组入院6 h内血BNP明显高于对照组[(124.6±39.8)pg/ml VS(57.8±19.3)pg/ml],且脑出血患者不同亚组间血BNP也有显著差异(均P<0.001),和文献研究[12]相吻合,提示血BNP可能是脑出血后的敏感反应性指标。脑出血后血BNP升高的病理原因可能是:一是动脉破裂后溢出部分物质,并刺激脑组织分泌BNP。二是血肿形成及扩大对周围血管产生压迫,进而刺激脑组织中BNP的合成分泌[13]。脑出血量是反应脑部损伤范围的直观指标,也是临床用于评估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数据[14]。本研究显示脑出血量和血BNP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1),提示患者出血量越大,血BNP表达越高,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程度越明显。住院预后分析显示,死亡组入院6 h内血BNP表达显著高于生存组[(163.2±21.6)pg/ml VS(109.7±20.3)pg/ml],提示早期血BNP检测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从鲁红[15]等研究显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BNP浓度和病情程度及预后相关,且建议以入院6 h内BNP>168 pg/ml为阈值预测死亡情况,也进一步佐证了本研究观点。
综上所述,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BNP呈异常升高表达,且和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病情程度等存在紧密关系,加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BNP检测,对医师多方面了解病情、预测评估等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