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肠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4的表达

2019-03-27王许平王素敏孙亚星王丹丹杨贝贝杜晓博冯百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活动期活动度结肠

王许平, 王素敏, 孙亚星, 耿 丽, 王丹丹, 杨贝贝, 杜晓博, 高 闯, 冯百岁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其与遗传、环境、微生物及宿主的免疫因素相关,主要特征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所致的不恰当的免疫反应,从而造成组织损伤,而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驱动了炎性途径和组织损伤[1-3]。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可结合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表面的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SF-1R),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分化,也有研究[4]表明,它能够促进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分泌,如IL-6、IL-8、CCL20等,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本研究检测了IBD患者结肠组织与血清中IL-3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旨在探讨其在疾病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门诊和住院的活动期IBD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8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定的UC与CD诊断标准,评估UC的活动性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系统,评估CD的活动度采用Best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计算法[5]。共纳入UC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4.9±15.3)岁(17~82岁),其中,缓解期患者9例,轻度患者11例,中-重度患者28例;CD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1.9±17.3)岁(15~72岁),其中,缓解期患者6例,轻度患者6例,中-重度患者9例。24例结肠组织对照组为结肠癌行外科手术切除的癌旁组织(癌旁对照组),均经病理证实,男14例,女10例,年龄(37.6±10.2)岁(25~54岁)。29名健康志愿者为血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男13名,女16名,年龄(42.5±10.7)岁(25~70岁)。所有对象排除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及其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IBD患者临床资料的收集记录IBD患者血清ESR及CRP数据。

1.3结肠组织中IL-34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取石蜡切片置于60 ℃烘箱中烘烤60 min;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水化;抗原修复;灭火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加山羊血清封闭液;滴加兔抗人IL-34多克隆抗体(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稀释度为1∶600);加生物素标记二抗,酶标链亲和复合物;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盐酸乙醇分化;各步骤之间用PBS冲洗3次,每次5 min,最后脱水封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各步骤操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断:阳性细胞表现为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的颗粒,根据染色的广度和强度进行评分。在光学显微镜400倍下阅片,选择无边缘效应、无组织折叠等影响读片效果的典型部位,随机选取5个不重复视野,取每个视野内的平均阳性细胞数作为计数标准,每个切片分别由两名病理科医师计数,在双盲下行结果评分判断,计数100个细胞,阳性所占百分比:0~5%为0分,6%~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6%为4分。染色强度:无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色或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或褐色为3分。以上两项得分之和<3分为阴性,≥3分为阳性。

1.4血清IL-34水平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抽血后速离心,离心率3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血清,于-80 ℃保存待测,实验前于室温变融后使用,血清中IL-34的检测采用武汉优尔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5观察指标记录研究对象结肠组织和血清中IL-34的表达,外周血ESR及CRP表达。

2 结果

2.1IB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34表达水平的比较UC活动期和CD活动期血清IL-34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UC缓解期和CD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UC和CD患者血清IL-34分别高于轻度UC和CD患者。

表1 各组血清IL-34的表达Tab 1 Serum expression of IL-34 in each group

注:F=38.762,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0.05;与缓解期相比,bP<0.05; 与轻度相比,cP<0.05。

2.2血清IL-34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在UC活动期患者中,血清IL-34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666,P=0.000),在CD活动期中,血清IL-34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768,P=0.000)。

2.3血清IL-34与疾病活动指标的关系在CD活动期患者中,血清IL-34与CRP(r=0.732,P=0.002)及ESR(r=0.564,P=0.028)均呈正相关。同时,在UC活动期患者中IL-34与CRP(r=0.673,P=0.000)及ESR(r=0.550,P=0.000)也呈正相关(见图1)。

图1 患者血清IL-34与CRP及ESR相关性分析 A~B:CD活动期组;C~D:UC活动期组 Fig 1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erum of patients between IL-34 and CRP and ESR A-B: active CD group;

2.4各组结肠组织中IL-34的表达癌旁组织对照组、CD缓解期组、UC缓解期组、CD活动期组和UC活动期组结肠组织中IL-34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6.7%(4/24)、33.3%(2/6)、22.2%(2/9)、73.3%(11/15)、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1,P=0.030),UC活动期和CD活动期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缓解期和CD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期和UC缓解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活动期和CD缓解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UC活动期和CD活动期相比,UC缓解期和CD缓解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各组结肠组织中IL-34的表达(400×)

A:癌旁组织对照组;B:CD活动期组;C:UC活动期组;D:CD缓解期组;E:UC缓解期组

Fig2ExpressionofIL-34ineachcolontissuegroup(400×)

A:control group; B: active CD group;C: active UC group; D: paracmastic CD group; E: paracmastic UC group

3 讨论

IBD是胃肠道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与遗传、宿主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其中,肠黏膜免疫异常是重要的病因之一,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促炎因子与抑制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在IB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6-7]。IL-34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与多种免疫及炎症性疾病相关,而IL-34在IBD的研究中仍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UC活动期组、CD活动期组、UC缓解期组、CD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34的浓度分别为(61.26±17.17)pg/ml、(67.64±16.72)pg/ml、(29.12±7.15)pg/ml、(30.46±6.31)pg/ml、(26.43±7.14)pg/ml。在活动期IBD患者中血清IL-34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且中-重度患者血清IL-34水平高于轻度,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同时,在活动期UC和CD患者中血清IL-34与临床疾病活动指标CRP及ESR呈正相关。进一步在结肠组织中,我们发现活动期UC及活动期CD患者IL-34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对照组,其中活动期UC高于缓解期UC,但在CD患者中,活动期虽然高于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IL-34在组织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IL-34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分泌,并且持续高表达于心脏、脑、肝脏、小肠和结肠等器官组织中。它是CSF-1R的第二配体,能够与M-CSF共同激活CSF-1R,它与前者具有相似的功能,但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信号模式,对CSF-1R的激活作用更强。而在IBD中炎症部位常伴有大量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这些细胞对炎症刺激产生反应,进一步刺激增强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4,8-9]。研究表明,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多种炎症相关的疾病中,IL-34与一些炎症指标及疾病活动度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L-34与炎症途径密切相关,参与并促进了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TRUONG 等[10]发现,在鸡的细胞系中,IL-34可与CSF-1R结合,从而激活JAK2/STAT、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途径,进而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可检测到TNF、Th1(IFN、IL-1β)型和Th17型(IL-12p40、IL-17A、IL-17D)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IL-34、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增高,且IL-34与IL-6、IL-8、TNF-α及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而在接受治疗期间,IL-34水平显著下降,同时伴ESR、CRP等炎性指标的下降[11]。ZWICKER 等[12]发现,IBD患者结肠炎症部位中IL-34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炎症部位,进一步在Caco2细胞中进行的研究发现,TNF-α可通过增加NF-κB而使IL-34的表达增强。在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中同样检测到IL-34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我们的研究同样发现,在UC和CD患者中IL-3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34在结肠上皮及固有层中均有较明显的表达,结合前人的研究,IL-34在炎症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BD的发生、发展中免疫功能的紊乱及过激的炎症反应为其重要的特征,IL-34或许可以作为未来IBD治疗的靶标。同时,活动期UC与CD患者血清中IL-34水平的明显增加,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疾病活动指标呈正相关,预示它或许可以作为该疾病活动度的标志物。

综上,IL-34在IBD患者血清及肠组织中表达增加,提示可能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猜你喜欢

活动期活动度结肠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