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物流信息技术》“互联网+”项目驱动式教学探求与实践
2019-03-26姚江波
姚江波
【摘要】《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在普通高校物流相关专业中通常为核心专业课,课程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和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文章首先根据近年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物流行业的快速成长及国家的“互联网+”战略引导出掌握和建立“互联网+”的观念对物流相关专业同学的重要性。通过市场调研整理出来了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和能力。根据项目化教学的方法,设计建立“互联网+物流”的电子商务仓储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践并对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互联网+ 物流信息技术 项目驱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31-02
引言
过去的十年是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年,我国的物流企业特别是伴随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成长出了一批代表性的快递物流、仓储物流、物流科技开发企业。快递物流和零担物流企业已经有多家企业成长为百亿级企业,顺丰快递逼近千亿级企业。在如此快速的成长中,顺丰快递、三通一达、德邦物流、心怡科技等行业领导企业在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大大逼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内物流行业领导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在伴随科学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深度融入了“互联网+”元素。普通高校物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具有“互联网+”的知识和能力变得非常重要
《物流信息技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开设已经很多年。在过去的多年教学实践中多位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和实训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多种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教学仍以各个单独的物流技术为抓手开展教学工作,将多个技术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比较少,结合“互联网+”的就更加少了。针对同学的实际情况,“互联网+”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推动学生深入掌握“互联网+物流”知识和技能,不失为一种有效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与原有教学目标相结合
“互联网+”现状:“互联网+”的本质是依靠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其生产过程和生产数据能够在线共享实施查询,是传统实体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物流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我们的快递、零担、基于众包模式的虚拟物流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涌现出顺丰快递、德邦物流、四通一达等积极适应“互联网+”为代表的传统物流行业内的领导者,同时也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行业领头羊,像“货拉拉”、58速运等。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原有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能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原理,在行业中的应用,适用的场景,创新性地应用到工作中去改善工作流程和提高运作效率,能够发现物流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个目标并不落后,但没有充分体现“互联网+物流”在物流领域近期的科技发展和变化的情况。将“了解掌握 ‘互联网+物流应用于物流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加入到教学目标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同学适应新时代和科技环境的新变化的能力。
二、《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现状
信息化教学已经建设多年,各院校在多媒体设备、模拟仿真软件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已达到相当的软硬件条件,但由于近几年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给物流信息技术和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教學理论和应用的引入明显滞后,教师的教学仍然围绕各个孤立的理论和技术展开,教学手段仍然较多采用“PPT + 讲解+实训”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已经改善了不少,但通过传统教学学生对于“互联网+物流”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变化和现状仍然缺乏全面和直观的感受。
三、《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互联网+”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项目化教学的方法是将“互联网+”的概念在项目化式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实训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在项目化教学中,项目的设计依据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多数是以生产实践中的经典范例为基础,将某一课程或课程内某一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课程内容,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计划工作,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项目中获得的知识更贴近于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
(一)以校企合作和行业调研的“互联网+物流”的实际应用案例为出发点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市场调研:
美国学者Murphy和Poist提出了BLM(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模型,提出物流人才的技能包括商业技能、物流技能和管理技能三大类。这三项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物流作业中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技能,也就是说学生需要拥有全面的物流操作技能和管理知识,包括对物品的分拣、配装、运输等具体作业非常熟悉,能够对执行作业进行全方位监控、优化和提升。2.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物流人才可分为高层的战略型人才,中层的管理人才,初级管理人才和普通的操作人员。选取了有校企合作的汽车物流、零担快递和跨境电子商务的行业领导者公司进行了走访,分别为风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棒谷科技有限公司。用人单位反馈物流学生的就业之初基本经过普通操作人员的储备期后处于初级管理人员的阶段;经过三至五年的发展可以成为中级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同时对各个物流岗位就业生的物流信息能力进行了反馈,表1整理了相应的岗位群和岗位名称。表2为相应的物流信息技能的要求。我国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企业及企业间的运作之中,了解掌握互联网在物流中的应用成为物流专业学生的一项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
(二)由工作任务和能力设计“互联网+物流”项目式教学案例
教学方法设计:建立“以能力目标为核心,以模拟任务为驱动,以先导案例为启发,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体系。每个模块采用“先导案例+任务驱动+相关理论+知识链接+课堂实训”的模式来设置。具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工作流程设计:根据调研合作企业的工作现状、调研得出的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来设计经典的“互联网+物流”项目式教学案例。以电子商务仓储案例设计为例。电子商务的仓储业务分为三个部分:客户部分、采购到货和销售出库部分。客户的销售都是基于互联网前台进行,客户下单后生成销售订单,销售订单下发仓库WMS系统,生产拣选任务单,仓库拣选,订单包装出库,交快递公司派送,完成销售订单的作业流程。客户与仓库和采购的运作通过互联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图1为整个工作流程图。
模拟软件设计:开发模拟互联前端销售软件,实现电子商务C端客户销售下单、客户查询、订单追踪等功能。模拟客户的同学可以在前端网站实现模仿真实客户一样的网购商品。
开发模拟电商仓库内运行的仓储系统即WMS系统。实现商品的系统准备(属性的录入,如名称、条码、…等)、商品到货收货、商品质检、商品上架、商品拣选、拣选路径设计、商品出库、商品包裹交寄快递公司、盘点库存等功能。同学可以模拟电商务仓库的到货、发货、库存盘点基本操作。同学模拟使用与仓库相同的设备(条码打印机、电子称、RF枪、条码扫描枪、真实快递面单、货架等),货架数量适当简化。
教学实施:第一节实训课向同学介绍网站前端软件、采购单录入和WMS系统的使用,给出一个模拟先导案例;第二节向同学布置任务,准备商品和货物;第三、四节学生分为3组分别按表3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践运行,每组完成120个订单出库;留最后20分钟进行各组总结和教师点评。
(三)《物流信息技术》“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实践及效果总结
组织2015级物流工程专业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性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同学对“互联网+物流”的电子商务仓储运作的全貌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对各种单独物流信息技术深入了解和建立实际使用经验的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建立“互联网+”的全局观念和应用能力。由于建立的案例比较单一,同学得到的锻炼还不够,在接下来的教学研究中会进一步结合企业调研研究建立更多场景的“互联网+物流”的项目式教学案例。
四、结束语
从“互联网+”项目驱动教学实践过程得出,项目驱动教学对培养学生“互联网+”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互联网+”的概念,使毕业生深入了解了“互联网+物流”的物流信息技术的知识,具备了更高的技术和应用视野。有助于培养出更高能力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严维红.高职物流信息技术实训课程改革的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2): 29-31.
[2]黄佳楠.基于信息技术集成的智能物流实训系统设计与应用——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现代物流技术实训基地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5): 31-32.
[3]亓呈明,胡立栓,王育平.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5):183-184, 199.
[4]曾一帆.校内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6): 57-64.
[5]曹卫中.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课堂实践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储运, 2017, No.203(8): 104-106.
[6]馬文祥. 物流信息技术实训课程的改革[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8):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