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悦”读才能“阅”读

2019-03-26马莹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悦读阅读兴趣

马莹

【摘要】外阅读作业布置需要“设计”,妙趣式激辩思维,迁移式写作技巧,悬念式联想阅读,三种设计让学生从“悦读”走向“阅读”,再回归“悦读”原点。

【关键词】悦读 阅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91-01

兰州市第二届“爱兰州·爱阅读2018阅读嘉年华”活动开始了!三大行动设计:阅读兰州、品读兰州、悦读兰州,从唤起市民阅读兴趣入手,达到悦读心靈、悦读兰州之目的。而我,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要想唤起学生阅读兴趣,首先要唤起他们的“悦读”之心,让学生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先去读,读完之后,回味之后,沉思之后,才会有心灵的愉悦,才会实现从“悦”到“阅”再到“悦”的升华!

如何让学生带着“悦”的心情去“阅”呢?关键在作业设计的引导上。现在老师们都忽略了作业的“设计”效果,尤其课外阅读的布置上,“设计”不好,学生就不会去读。那么,如何“设计”课外阅读作业呢?

一、“设计”一:妙趣式激辩思维

真理愈辩愈清,观点愈辩愈明。老师必须四两拨千斤,唤起他们的激辩思维。例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们一般会布置:课下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朝花夕拾》。这会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与被动阅读状态,怎么会去“悦”读呢?但如果这样设计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是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她经常给鲁迅讲故事,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说的阔气点,她是我的保姆”。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保姆却多次在鲁迅的文章中出现。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从未写过文章纪念他的母亲,但是在鲁迅46岁,长妈妈离世30年后却专门为这个保姆写了一篇文章,这个长妈妈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在她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让鲁迅无法忘怀,以至于专门写她?课后请大家自主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了解一下这位保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考虑一个问题:如果你家要请保姆,你是否愿意请她?为什么?

相信这样一“造势”,一孩子们会对长妈妈产生兴趣;二阅读量不大,就一篇,孩子们压力不会太大;三是带着问题去读,读完之后心里要有个答案,因为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还得发言。这个发言在设计中就已经体现了激辩,相信在辩论中长妈妈的形象会更加清晰完整。

二、“设计”二:迁移式写作技巧

解读一篇文章,会学到一些写作技巧,如何将这些技巧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就需要知识的迁移。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阿长不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文章极尽描写了她的陋习、愚昧、落后,层层蓄势后,最后展现她的善良仁慈,作者“不虚美”、“不隐恶”,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这样的先抑后扬的写法你会用吗?你见过吗?大家经常会写到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可是,你们这么真实的刻画过他们的诸多缺点吗,敢于“揭露”吗?尤其“揭露”过老师吗?不敢吧!

但有一位学生,他不但“揭露”了老师的种种“劣迹”,还把老师的外在形象大大地“讽刺”了一番:说老师相貌很“古怪”, 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说老师的“鼻涕吸溜的有板有眼有节奏”;说老师穿的油渍斑斑的灰布长袍像穿孝……更不可思议的还写了老师骂我“你是什么东西”……天哪,在今天可算是有违师德的呀,但是,作者却深深地记住了他,记住了他的什么呢?这位老师到底长什么样儿?作者为何对他念念不忘?推荐阅读梁实秋的作品《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课时我们一起谈谈梁先生的国文老师与我们自己的语文老师。这样一调动,相信学生们不但阅读了作品,也进一步悟到了“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再布置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人物必将水到渠成。

三、“设计”三:悬念式联想阅读

讲给学生故事梗概,当然只讲一半,讲到关键处,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下回”就是自己去看书。制造悬念,引发兴趣,对于小说,尤其是长篇、中篇,因为篇幅长,孩子们静不下心来读完,往往只局限于知其大概,这样设计,会让孩子们去读,但往往也只关注情节,而忽略了细节。如何情节、细节都关注呢?

比如学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孩子们对作者儿时的遭遇已略知一二,但是,孩子们没瞎没聋,完全体会作者的心理与感受是不可能的。于是,作业设计:一进家门,蒙上眼睛半小时,这半小时内完成放书包,换衣,换鞋,洗手,吃饭,洗碗等常规动作,且父母不能说话(因为你耳聋听不见任何声音)。思考:假如你一辈子就得这样生活,你会怎样?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用来干什么?

在实验设计中,很多孩子坚持不到10分钟就缴械投降了。有的竟然表示:没法活,会自杀!有的表示:只能当个寄生虫,靠别人活!当然也有的表示:会学盲文,争取自理。但是海伦·凯勒是怎么活的?她是怎么做到的?她最想看到的又是什么?推荐阅读《我的一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读课上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谈谈她的三天与我们的三天。

以上三种作业方式都需要精心“设计”,只有“设计”才会让学生“中计”,轻松的去“悦读”,读出灵感,读出思辨。从“悦读”到“阅读”,最终回归“悦读”的原点,真正品书香,悦生活!

参考文献:

[1]梁实秋.我在清华[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海伦·凯勒.我的一生[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悦读阅读兴趣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