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多元解读促阅读教学

2019-03-26吕灶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阅读教学策略

吕灶娟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求学生发展出跨学科的思维观念,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综合品质的培育。本文基于笔者的一线教学实践,从字字珠玑、文本有情、知文达理、言传意会四个方面分析多元解读教学法在小学阅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从而兼顾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以及艺术性。

【关键词】阅读 多元解读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87-02

作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支柱性力量,阅读教学奠定了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只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才能为小学生高效地学习各类的科学文化知识铺好道路。只是实施多元化的阅读教学策略,才能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其信息获取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满足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一、字字珠玑,初现工具性

字与词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工具性是语文的基本特性。首先,不识字词、不了解字词的意思,则更加难以理解句子、段落以及篇章。其次,字词的选用体现了文章的语言风格,只有对关键字词细细品味、推敲,才能逐步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其文字鉴赏能力。

1.识字

识字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识字教学并非孤立的,只有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乌鸦喝水》教学中,“喝”字是本文的生词,教师提问“喝字是什么偏旁的?为什么是这个偏旁?”,并出示课文中小乌鸦喝水的图片,以增强对该字的形象理解。此外,教师要提高阅读材料中生字的重复率,要注意选择课表内的汉字的出现频率高的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巩固对新字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教师注意将题材相近的阅读材料统一于一个主题教学活动中,以此提高生字词的出现频率,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例如,《小兔当家》的生字(32个)与新课程标准中的生字(27个)重复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四,与同题材《彼得兔的故事》的生字的重复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八。小学生在阅读时会重复阅读到同一个字或词语,有利于加深对该字或词语的字形、字音、字意的认识与理解。

2.解词

除了识字外,对特殊字词的讲解和赏析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在《乌鸦喝水》中为了让小学生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教师准备了一瓶水和石子,亲自演示石子放入瓶中之后水位缓慢上升的过程。在《咏柳》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柳树、柳枝、柳叶的比喻与拟人手法的理解,通过提问“裁字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裁剪过纸吗?”要求学生积极联想与“裁”这个动作相关的记忆。很多小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学过剪纸,因此将学生过去的经验引入加深学生对“裁”字的字意的理解。再如,在《亡羊补牢》中,养羊人在发现窟窿后急忙补上了它,教师通过将“急忙”一词去掉让学生体会该词在表达效果上发挥的作用。

二、文本有情,体现人文性

语文是独特而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语文这一基础学科的人文性被高度重视。文本有情,语文这门课程讲究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没有情感上的触动、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学生就文章的理解就是肤浅的、片面的,而且难以做到“融会贯通”。

1.紧密联系生活

在对文章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情动情,通过启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以情动情的过程中,既要与文章的内容紧密相连,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傻乎乎”是一个叠词,在原文中“傻乎乎”一词的用法与“傻”的感情色彩大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两个词对比,通过提问引导小学生体会两者的不同之处。

师:同学们,“傻乎乎”和“傻”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呀?它们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傻乎乎”给人一种可爱的感觉,“傻”有一种讨厌的感觉。

师(出示动画人物“懒羊羊”的图片):大家认识这只羊吗?

生:懒羊羊。

师:和“傻乎乎”一样,“懒洋洋”也是一个叠词,叠词的使用可以起到加重语气的效果,增强感情色彩。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相似的词语吗?

生:胖乎乎、圆溜溜、绿油油、红彤彤、黑漆漆……

2.有效利用多媒体

图片、音乐、视频等相比文字能够更加直接地唤起小学生情感的火花,尤其对于中、低段小学生而言,其学习模式仍然以具象感官为主,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大有裨益。例如一年级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讲述了两个不同物种的小动物之间的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和友谊的珍贵,从而潜移默化地教导小学生热爱生命、团结友爱、取长补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嘴、脚的差别来帮助理解文中两者互助的故事情节。在新编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插画更加精美、生动,也大大吸引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如,在汉乐府诗《江南》的教学中,受限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很多小学生没有见过“采莲”的情景,不明白“采莲”的意思,因此我精心准备了一段农民采摘莲子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看,接着询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接着出示小学生经常吃的莲藕和莲子的图片加深学生对“采莲”的理解。接着播放配乐诗朗诵使学生们感受《江南》这首诗中所表达的劳动之美与欢快之情。

三、知文达理,凸现思想性

情理不分家,语文这门课既是情感教育,也是思想教育。多元化的解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熏陶,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知文达理、凸现思想性。对此教师要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合适的环节进行点拨、引导和升华。建构主义理论最初来源于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是一门以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家,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是基于对儿童的知识学习过程的长期观察和实验。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人的主体性、自主性,反对传统的行为主义学派根据以狗、猫、小白鼠等动物为实验对象得出的“刺激-反应”模型。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主动理解,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例如在《乌鸦喝水》中,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渐渐”这个词的意思后,再进一步通过句子对比与对照的手法深入讲解,继续询问“瓶子中的水在随着石子的掉入渐渐地升高,此处为什么要用渐渐这个词呢?如果我们去掉渐渐会怎么样呢?”对于五、六岁的小朋友而言,这一类对比、对照类的问题还是较难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法,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乌鸦喝水》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乌鸦在喝水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困难的?”这以题目的设置较为简单,涉及简单的推理和寻找信息的技能,可以调动一年级的小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的效率。对于观察和寻找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也贯穿在中、高段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例如在五年级的《将相和》中,教师提问“廉颇自知犯了错误之后他采取了什么行为?请通过阅读课文找一找。”

随着年级的增高,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中寻找主题、概括信息以及较高难度的推理类问题也要随之增多。例如在《将相和》中,教师设置“寻找具体情境”的问题“请仔细阅读秦王与蔺相如的谈话,找一找这4次对谈情境的差别。”由于这类问题的难度系数较高,一般要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故事的基本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深入。

四、结语

小学生阅读教学不可只偏重于传授知識与技能,而不重视学生想象力、好奇心、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开发。不可只以阅读题型回答对错为依据的阅读效果的直观和短期效果,而要注重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以及对其主动学习、大胆探索的阅读观念的培育。阅读教学不可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巧用多元解读的教学艺术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徐虹,盛新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3(16).

[2]尹睿.论阅读素养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12).

[3]刘晶晶,郭元祥.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内涵、构成及测量[J].课程·教材·教法,2015(5).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