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面观,《中导条约》里的那些导弹型号

2019-03-26彭振忠

军事文摘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导条约陆基弹头

彭振忠

《中导条约》,全称《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从条约名称可以清晰地看出条约是美国和苏联达成的双边条约,该条约于1987年12月8日由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

條约对中短程导弹进行了分类:短程导弹定义为射程大于或等于500千米但未超过1000千米;中程导弹的定义是射程超过1000千米,但未超过5500千米。两者均定义为地面发射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空射和海射导弹不算。

该条约是战后美苏裁军谈判历史上达成的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它是美苏在内政和外交上各有所需和相互妥协的产物,条约的签订对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具有很大的影响。

《中导条约》签署后,美俄都曾动过退出的念头。自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到2014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曾威胁退出《中导条约。2007年,北约东扩之际,俄罗斯亦是威胁《中导条约》。你一言我一语,美俄相互试探与威胁下,《中导条约》在2019年初走到了尽头。

2019年2月1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将于2月2日起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启动退约程序,过程为期6个月。2月2日,俄罗斯宣布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以回应美国相同的举措。这让《中导条约》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中导条约》究竟限制和涉及了哪些导弹型号,今天我们盘点一下这些在《中导条约》框架下的明星导弹。

事件导火索,美点名俄9M729型导弹

此次,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点名指出9M729型导弹违反《中导条约》,根据公开信息我们解剖一下此型导弹。

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9M729型导弹,北约代号SSC-8,是一款陆基巡航导弹,直径0.5米,长度6~8米,战斗部载荷重450千克,美国宣称其射程为500~5500千米。2018年11月,美国国家情报局长指出,俄罗斯先后从固定发射器和移动发射器对9M729导弹进行了飞行测试,美国认为通过将两种发射方式结合,其射程可轻松超过500千米,进而达到《中导条约》射程。9M729导弹是俄罗斯海军SS-N-30 3M14型导弹的陆基版本。有西方军事专家指出,9M729导弹是X-101巡航导弹的陆基版本,X-101巡航导弹的射程超过5500千米,美国人认为X-101的在陆地上进行的试验和测试本身就违反了《中导条约》。

1987年,戈尔巴乔夫(左二)和里根(右二)签署《中导条约》

俄罗斯国防部称,9M729导弹是9M728导弹的现代化升级版,装备于伊斯坎德尔-K陆基战术导弹系统。9M729导弹提升了弹头威力并采用了新的制导控制系统,提高了对目标的打击精度。9M729型导弹所用发射车的外形与9M728型导弹基本相同,有两座发射架,可同时携带4枚导弹。俄军方表示,9M729导弹最大射程为480千米,9M729导弹的弹头安装与燃料加注均在出厂前完成,部队只是负责保养和使用,无法在导弹出厂后改变燃料的数量与质量,该型导弹不违反《中导条约》的规定。

从装备发展的角度看,作为伊斯坎德尔导弹系列的分支和变种,基于俄罗斯目前的军费现状,发展装备有9M729型巡航导弹的伊斯坎德尔-K系列确实是一种务实的做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了装备的更新。从政治得失的角度,俄罗斯近些年来面对美国的穷追猛打,实在没必要因为一型导弹的发展而打破美俄之间中近程导弹的桎梏,以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现状,并不希望看到美国在欧洲和东北亚方向部署中短程导弹。

违约在先?美MK-41为何遭俄如此忌惮

就在美国指责俄罗斯违约的同时,普京表示,美国部署MK-41是对《中导条约》的直接违背。那么普京口中的MK-41到底是什么呢?

MK-41是美国海军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舰载导弹储运/发射装置。该系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1977年开始研制,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发射系统之一。MK-41广泛装备于美国海军各型驱逐舰、巡洋舰上,其最大的特点是兼容适配性高,可同时搭载发射标准-1系列、标准-2系列、标准-3系列、标准-6系列、战斧巡航导弹和海麻雀等多型导弹。MK-41本身是一件海军装备,不在《中导条约》的限制范围内,但是奥巴马任期时决定将海军的宙斯盾防空反导系统装备在陆地上,并先后在罗马尼亚、波兰和日本进行了实战部署。陆基宙斯盾标准配件就包括MK-41,MK-41本身兼容战斧巡航导弹,使得俄罗斯如坐针毡。作为美军军事打击的敲门砖,战斧巡航导弹射程超过2500千米,其打击精度高,伊拉克战争期间曾经从建筑物的窗户中穿入后命中目标。可以说,美国的陆基宙斯盾系统可谓暗度陈仓。

以“少先队员”之名,剑指欧美的SS-20导弹

根据美国统计数据显示,按照《中导条约》美国和俄罗斯共销毁了200多枚导弹。其中美国方面最为忌惮的是苏联/俄罗斯的SS-20和SS-23两型导弹,苏联/俄罗斯最为忌惮的是美国的潘兴-II导弹和陆基战斧巡航导弹。SS-20导弹是苏联第四代固体机动战略中程弹道导弹,用于取代SS-4和SS-5导弹。SS-20导弹1966年开始研制,1975年开始试射,1977年开始部署,苏联命名为“少先队员”。其实SS-20是北约赋予苏联此型导弹的名称,苏联真实代号为RSD-10。

SS-20导弹系采用苏联当时先进的计算机和惯性制导系统,可携带最多3个分导式多弹头,每个子弹头的威力约15万吨TNT当量,分导多弹头极大地增强了SS-20的突防能力。SS-20导弹采用末助推系统,以实现多弹头分导和变换射程,装3个弹头时,最大射程可达5000千米;如果装2个弹头,最大射程可达7000千米;如果装1个弹头,射程可达10000千米。SS-20导弹从苏联西部发射,可以袭击整个欧洲,即使从新西伯利亚发射也能攻击联邦德国、比利时、挪威等国全部和意大利、法国及英国的部分东南中东和北非;部署在西部和东部的导弹若改装成洲际导弹和改变射向,可打击美国本土的一些目标。

美国和俄罗斯依据《中导条约》销毁导弹型号分布

SS-20导弹战时置于发射车上,机动范围50~80千米,也可通过地下井发射。兼配分导或单弹头,必要时可加装第三级,则具有远程打击能力。该武器系统陆地机动发射,底盘采用一体式超重型全驱运载车MAZ-547A/MAZ-7916,可适应俄罗斯境内绝大多数地理环境,以实现机动打击部署。

一个SS-20导弹作战群由9辆发射车、一辆15T118型指挥车、15V75型通信车、再装填车组成。从运输—起竖—发射车上发射,准备时间为1小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时,30秒内即能发射。有重新选定目标的能力,主要用于打击工业中心、导弹基地、军事指挥中心等,命中精度400米左右。发射完毕后迅速转移阵地再装填进行下次发射或者待机,这样灵活的反应,如此高的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难怪美国在中导条约抛出诱饵指定要将这个眼中钉拔掉。

超越“飞毛腿”,美国的眼中钉:SS-23导弹

SS-23导弹,苏联编号9K714,名为奥卡导弹,是苏联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第三代地地战术导弹。SS-23导弹于1977年开始研制,1978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1979年正式生产,1980年开始装备苏军部队。SS-23导弹主要装备于苏联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战役战术火箭兵旅,取代了原装备的飞毛腿导弹。

不论在射程、精度和作战使用范围上,SS-23导弹都大大超过飞毛腿导弹。飞毛腿导弹是在准备打核大战的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而SS-23导弹研制时苏军的军事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强调既要打核大战,又要打常规战争,尤其重视提高炮兵在常规战争中攻击纵深目标的能力,SS-23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研制的。

SS-23导弹主要装备于苏联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战役战术火箭旅,用于取代之前装备的飞毛腿导弹。每个SS-23导弹旅有3个营,共12辆导弹发射车,它不仅用于打击战场上的战术目标,而且要用来打击战役范围的纵深目标。

SS-23导弹总重4.3吨,弹长7.53米,弹径0.89米,采用格栅尾翼,战斗部可采用核战斗部、高爆战斗部、子母弹或化学战斗部,发动机为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400千米,制导系统采用带有末段雷达地形匹配的惯性制导,打击精度为30~150米。SS-23导弹采用第三代大型轮式车作为运输兼发射车,在长长的车体后部,装有2个长方形的发射箱,每个箱内存放1枚导弹,可轻松实现陆地和半潜泅渡,亦可通过伊尔-76运输机实现部署,适应苏联陆军在欧洲战区快速突击的作战思想,以伴随突击兵团快速冲击。

1987年,苏美签订《中导条约》,理论上有延伸到500千米空间的SS-23导弹也被美国特别列在销毁导弹之列。106部SS-23导弹发射装置、306枚导弹(含出口到华约其他国家的导弹)及其生产线连同大部分设计图纸在美国专家的监督下被彻底销毁,SS-23导弹总设计师谢尔盖·帕夫洛维奇·涅波别季梅因受此刺激而住进医院,竟有1个月不能下床走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受到美国和北约或明或暗的打压,安全形势日益恶化,1994年,北约更是提出东扩计划,这大大刺激了俄罗斯敏感的神经。时任总统的叶利钦不得不做出反应,支持复活导弹。颇具戏剧意味的是,SS-23导弹总设计师“涅波别季梅”在俄语中的意思正是“劫后余生,永不言败”。

受命后,73岁的涅波别季梅带领学生重新再来,他们四处搜集流失的资料,走访曾参与过导弹研制的人员,逐渐复原出完整的设计图纸,最终于1995年10月29日在国防部国家中央靶场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于1999年在莫斯科航展上進行了展示,并将其命名为伊斯坎德尔,自此SS-23导弹凤凰涅槃,不仅重生,导弹性能还实现了更进一步跨越。

不可否认的是,伊斯坎德尔导弹是俄罗斯复活SS-23导弹的结果,其打擦边球的做法,有其面对客观国际环境的现实考量,但是这也为美国以此为借口退出《中导条约》埋下了伏笔(伊斯坎德尔-K装备有9M729巡航导弹)。

俄罗斯对媒体公开展示9M729导弹发射车

冷战时期欧洲保护伞:潘兴-II导弹

潘兴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中程地地固体弹道导弹。潘兴-II导弹是潘兴系列中最为出名的一型导弹,是美国第三代地对地战术导弹。

潘兴-II导弹是北约为了抵消苏联SS-20分导式多弹头中程导弹的威胁而研制的,导弹主承包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导弹于1974年开始研制,1985年装备部队。该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和雷达地形匹配末制导两套系统,命中精度约30米,是当时地地弹道导弹命中精度最高的一型导弹。

潘兴-II导弹弹长10米,弹径1米,翼展2米,发射质量7.26吨,制导模式是惯导+波段雷达区域相关末制导,战斗部为W85核弹头,可采用空爆或地爆的形式,威力为5~50千吨TNT当量;动力装置为2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80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约300千米,速度达8倍声速;命中精度为40米(圆概率误差);发射准备时间约5分钟。

潘兴-II导弹采用旅级建制,每个旅下辖3个营,每个营下面有4个发射连,每个连有3个排。每个排有6个人,分别为排长1名、军士1名、计时操作手3名,接收/发射操作手1名。每个潘兴-II导弹发射排拥有3部发射车,每车配备导弹1枚。一个满编的潘兴-II导弹发射营总共有36部发射架,其编制为938人。冷战时期,美国总共在西德的4个地方部署有108枚这种导弹,1985年完成部署,令苏联胆寒。为何苏联对此型导弹如此忌惮,主要原因有4条。第一,打击精度高。采用雷达末制导系统,使弹头命中精度大大提高,命中概率误差达到30米左右,比苏联SS-23等导弹命中精度高一个数量级;第二,打击覆盖范围广。1800千米的射程可以打击苏联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军事目标。第三,打击目标多样。潘兴-II导弹适配多种弹头,如空爆弹头、地爆弹头、钻地核弹头以及钻地常规子母弹头,打击的目标包括加固的与软的导弹阵地、机场、海军基地、武器贮存地(核、生物、化学)、指挥与控制中心、司令部、弹药与汽油贮存设施、部队集结地、铁路站场、道路网点及大坝、船闸、隧道等;第四,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强。潘兴-II导弹不仅采用机动发射,而且反应时间短,发射准备时间只有5分钟,再加之其弹头是机动弹头,且全程飞行时间较短,最长不过11~12分钟,防御并拦截比较困难。《中导条约》签署后,潘兴-II导弹被列入销毁名录,到1991年6月,潘兴导弹被悉数销毁。

敲门利器,美国陆基战斧巡航导弹

从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到叙利亚内战,战斧巡航导弹作为美军开战踹门的利器,一直是威慑敌方的重要角色,其优秀的技战术性能已经让全世界为之喟叹。

战斧巡航导弹是美国一型通用多用途巡航导弹,由美国海军航空司令部和通用动力公司在1970年推出,1972年5月开始研制,1976年首次试飞,1983年装备部队服役。陆基战斧巡航导弹代号BGM-109,舰射型代号AGM-109,舰射反舰型代号U/RGM-109。

BGM-109G巡航导弹是一种长程,全天候,具有短翼,以亚音速巡航飞行的导弹。主要的特点是射程远,飞行高度较低,具有一定的隐身能力,突防能力较强,且损伤效果好,通用性强,可由各种平台发射;体积小,重量轻,弹翼和尾翼可折叠,便于运输和发射;使用弹性强,机动灵活,生存能力高。陆基战斧巡航导弹最大射程可达2500千米,部署欧洲可以轻松覆盖苏联西部的绝大多数国土。在苏联的坚持下,BGM-109G陆基战斧巡航导弹被纳入《反导条约》销毁清单。

结语

不管是美国还是俄罗斯,在《中导条约》下都存在有打擦边球的事实,面对新的国际战略环境美国、俄罗斯都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但是撕毁《中导条约》对国际军控体系将形成巨大的冲击,并有可能引起新一轮中近程导弹军备竞赛,这对整个人类将是一场灾难。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中导条约》的沦陷进一步明示了一个现象,今天美国不再追求诸如冷战时期的均势安全战略,而是追求一种绝对安全观,而这种绝对安全对于其他国家更多的是一种绝对不安全,可以说今天华盛顿的安全思维更极端了。中国必须做好应对《中导条约》多变化趋势的准备。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中导条约陆基弹头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
美退出《中导条约》呼声 惹恼俄罗斯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