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导条约》之困:美俄的再博弈
2019-03-26程柏华马博文
程柏华 马博文
近年来,美俄关系持续“降温”,随着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系列竞争愈演愈烈,美俄双方在军事方面的相互试探也越发危险:2月1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 ,美国将从2月2日起暂停履行《中导条约》,同时启动为期半年的退出条约程序。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应,2月2日,俄总统普京表示,俄将暂停执行《中导条约》,并不会再率先提出削减武器的建议,以此作为对美方的回应。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去年10月20日突然宣布将退出《中导条约》至今,美俄双方围绕条约展开的几番博弈甚为激烈,而美国的此番表态似乎让美俄之间的军事对抗更加难以控制。面对这份调控了双方核军备竞赛30年之久的条约,今天的美国政府为何急于弃之不顾,俄罗斯又将如何面对这场“退约风波”?失去条约节制的美俄关系又该面向怎样的未来?
特殊时期的特定条约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以苏联部署CC-20中程弹道导弹为由,在北约的部分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了射程1800千米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和携带核战斗部的陆基巡航导弹(射程达2500千米)。至此,美国拥有了打击苏联纵深国土的能力,而苏联的武器却依然无法进攻除阿拉斯加外的美国国土。
基于这种地缘战略不对称的形势,苏联政府开始寻求用签订条约的方式禁止这种导弹。而承受北约盟国强大压力的美国也选择接受同苏联谈判。在苏联承诺将销毁了数量近两倍于美国的导弹后,美苏双方达成初步共识。
历经五年的艰难谈判,1987年12月8日,双方领导人在美国白宫正式签署《彻底销毁两国中程核导弹条约》,规定美苏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千米至1000千米的中短程导弹及射程为1000千米至5500千米的中程导弹。
条约共17条,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在条约生效18个月内全部销毁中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条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再生产和试验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还规定为监督条约的遵守,缔约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核查的权利,在条约生效后13年期间内均可进行核查。条约生效后头3年期间每年进行20次核查,其后5年期间每年进行15次核查,在最后5年期间每年进行10次核查。
尽管《中导条约 》被誉为“冷战时期最成功的军控协议”,但它的签署也是美苏在特殊时期的特定条件下相互妥协的结果。虽然条约没有被彻底遵守,但在当前对美俄的导弹研发和部署仍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势在必行,美国急于突破束缚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放弃《中导条约》会带来怎样的风险不言而喻。然而,比起继续履行条约给美国政府带来的行动负担,弃约可能带来隐患还是略逊一筹。
在特朗普政府出台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中指出,俄罗斯正在投资新的军事能力,包括核武器系统,这是对美国最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美国重新把目光聚焦于“大国竞争”上,基于安全战略不断扩充军备、增加军费。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军费从2017年的6030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7170亿美元,其数额之大、增幅之快创下美国军费历史上的多个纪录。而美军在核力量升级上更是不遗余力:在2018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美军不仅要更新已有的三位一体核力量,还作出扩大核武器使用条件的暗示;同时,美军在2019年将拨出240亿美元用于核力量研发。在美国政府扩张军备,与俄竞争的背景下,曾经约束美国导弹研发的《中导条约》渐成其既定国防政策的“绊脚石”,而退约已成满足其战略利益的不二之选。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务卿蓬佩奥先后就《中导条约》发表言论
另一方面,条约严重制约了美国对中短程导弹的研发。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特拉滕贝格指出,退出《中导条约》是美国的一次机会,即研发高精度中程导弹来实现美国陆军一直期待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目前,美国认为俄罗斯在新型中程打击武器系统等方面已经占据优势,而美国却在发展中短程导弹方面有所落后。在美俄军事领域争夺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美国无法容忍此种压制。重新研制和发展中程导弹武器系统,无疑会让美国重新确立对俄罗斯在战略打击系统方面的优势,因此势在必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陆军领导层认为,新型中远程精确杀伤火力机动灵活,可对敌方战略基础设施形成难以置信的动能杀伤力,其研发将扭转美国陆军过去所担任的海空军火力支援角色。比起遵守《中导条约》所带来的好处,美国在关键领域的技术差距显然更加重要、更加危急。
同时,放弃《中导条约》也暗含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国内政界反对势力的妥协。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其竞选团队不断被指控“通俄”,而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行为在招致国内外的一片怨言的同时,也激发出美國各界希望弹劾特朗普的呼声。在美国国会2018年的中期选举中,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败走麦城,将自己在众议院获得的多数优势让给民主党,这意味着民主党随时有机会向特朗普发起弹劾。面对美国国内对“通俄门”的调查步步深入,焦头烂额的特朗普惟有采取对俄罗斯更加敌对的手段才能暂缓各界对自己的质疑声讨。因而放弃《中导条约》已经成为特朗普政府“丢卒保车”的必要一步。
对美国而言,无论是基于国家战略利益,还是出于特朗普政府的一己私利,《中导条约》的存在已经“落后于时代”,放弃条约已是箭在弦上。
全面反击:俄罗斯多措并举应对美国退约
面对美国在《中导条约》问题上的步步紧逼,俄罗斯显然无法坐视自己陷于被动。针对美国的一系列举措,俄罗斯毫不示弱,采取各种行动反制美方的压迫。
首先,俄罗斯抓住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在舆论上抢占主动。俄罗斯RT电视台指出:《中导条约》涉及欧洲国家和俄罗斯联邦的安全,而不仅仅是美国的安全。作为冷战时期最成功的军控协议,条约对昔日处于冷战前沿的欧洲国家来说意义重大,一旦条约失效,欧洲将首当其冲成为俄方打击的目标。欧洲各国显然无法坐视美国的行为:德国外长马斯表示,《中导条约》关系到欧洲核心利益,德国把条约作为北约的重要议题;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与特朗普的电话会谈中也强调条约对欧洲安全及战略稳定的重要性。在欧洲各国不满情绪激涨的背景下,俄罗斯与部分欧洲国家就条约问题建立“统一战线”:在年初的北约防长会上,北约秘书长斯图尔滕贝格强调,北约不愿意与俄罗斯之间进行新一轮军备竞赛。北约此番表态无疑给美国的下一步行为带来更大阻力,而掌握舆论主动的俄罗斯也将在未来的博弈中占据更多优势。
《中导条约》已成为美俄继叙利亚、乌克兰等焦点外的又一角力点
同时,俄罗斯通过一系列的导弹试射与演习,向外界表明了自己应对美国退约的信心。就在美国宣布暂停履行条约前3天,2019年1月29日,俄罗斯再次成功试射了雨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在发表于去年3月的国情咨文中,俄罗斯总统普京用“无敌”来形容这款超级武器,据俄方介绍,雨燕将无限续航与核打击能力高度结合,其威力难以想象。而一周后,俄罗斯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试射一枚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尽管两款导弹只是试射与演习,但在美俄就条约问题“激战正酣”之时,俄罗斯不断对外爆出试射导弹的消息,无疑彰显出自己强大的打击能力,对外表示出应对任何威胁的决心。
伴随北马其顿加入北约,北约的势力正逐渐向俄罗斯的西部、南部边境扩展,严重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而一旦《中导条约》被废弃,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短程导弹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届时,俄罗斯的西部、南部国土将直面导弹的威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面对美国的威胁,俄罗斯同样将目光瞄准到美国后院:
俄罗斯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战斗巡航也对美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继去年12月俄罗斯派遣两架图-160飞抵委内瑞拉以后,1月26日,两架图-160闯进加拿大防空识别区,系2019年俄空军首次硬闯北美防空圈。而面对委内瑞拉国内危机,俄罗斯顶住美国压力,在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对马杜罗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委内瑞拉素有美国后院之称,俄罗斯在委的政治、军事布局同样给美国制造压力,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的战略威胁。
条约之争的背后,斗而不破仍是美俄常态
作为约束美俄战略武器发展的一道红线,《中导条约》的废弃无疑使两国重启核军备竞赛的风险大大增加。实际上,美俄就《中导条约》展开的纷争只是双方在核武器领域的“隔空斗法”的一个缩影:就在美国宣布暂停履行《中导条约》后3天,2月5日,美国军方试射一枚民兵-3洲际导弹;次日,俄罗斯试射一枚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双方再度剑拔弩张。美俄之间的核军备竞赛似乎一触即发。
俄罗斯RS-24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
冷战时期,美苏就曾围绕核武器建设展开军备竞赛,双方打造了数以万计的核弹头,都指向双方的核心区域,且都具有二次打击能力。由于双方都能将对方毁灭几十次,所以形成了美苏特有的“核平衡”关系,谁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与对方进行世界霸权的争夺。以史为鉴,美俄今天的军备竞赛是否是双方重启冷战的信号?
显然,将两国目前的关系归结成“冷战”是不成熟的。冷战涉及两大集团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战略性的对抗,包含意识形态领域的对峙,波及全域和全球。如果用冷战的特点来衡量目前俄美间的对抗,很显然还没达到这样的程度。
美国民兵-3洲际导弹
可以看到,尽管双方在战略认知国际秩序和意识形态上面有着根本性的分歧,但双方都存有改善与对方关系的善意:普京一直希望改善俄美关系,重启俄美關系,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也表达出要改善美俄关系的意图,但特朗普受制于国内的建制派,无法改变奥巴马时期制定的以俄罗斯为最主要的现实军事威胁的这样一个安全战略目标,所以美俄关系才在低谷中徘徊,但双方都没有决心让彼此的矛盾进一步升级的打算。而作为第三方的欧洲也希望放松对俄制裁、缓和关系,减轻自己的安全压力,基于以上几个因素,俄美没有可能重回冷战。
美国与俄罗斯斗而不破仍是其不变的主旋律,但不管美俄关系如何变化,都不断给大国关系、地缘政治增添新的挑战,这也注定将在很长时间影响未来国际关系的走向。
责任编辑:彭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