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利亚能成美土“破镜重圆”的粘合剂吗

2019-03-26丁工

军事文摘 2019年2期
关键词:库尔德盟友土耳其

丁工

2018年8月,美国突然对北约盟友土耳其发难,以土方非法拘禁美籍牧师布伦森为由,宣布对原产自土耳其的钢铝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里拉对美元汇率随之应声下跌17%,土耳其经济总量缩水近半,通胀飙升至15.85%的历史高位。面对美国“放人换平安”的最后通牒,土耳其毫不妥协、积极应战,一方面打响里拉保卫战、极力挽救持续贬值的本币;另一方面,动员全国人民抵制美货,卖出黄金和美元、买入里拉,并对美国进行了对等反制措施。

然而,正当美土矛盾进入白热化之际,却又爆出美国参联会主席表示,土耳其对稳定地区安全局势发挥着关键作用,美军正着手和土耳其在叙利亚北部地区共同巡防的消息。日前,土耳其国防部长宣布,土耳其和美国军队正式开始在叙利亚北部城镇曼比季附近进行联合巡防,并称此举是缓和两个北约盟国之间紧张关系的重要一步。敘利亚局势会成为促成美土关系破镜重圆的“粘合剂”吗?美土又怎样做到一边“拌嘴掐架”、一边“合伙”巡逻?

盟友“闹掰”缘于分歧日深

一直以来,土耳其都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美土同盟关系不仅是两国政府之间的双边关系,还含有两个民族、两种文明合作的色彩。作为北约、欧安组织的成员,土耳其既是美国盟友,还是整个西方世界的伙伴,这种身份是埃及、沙特、巴基斯坦等美国伊斯兰世界的盟友无法比拟的,甚至是巴列维统治时期的伊朗也不曾享有的待遇。那么美国为何要将制裁大棒砸向土耳其?其令人匪夷所思地拿盟友“开刀”背后又有何动机和隐情?

从表面上看,两国“死磕”的起因是美国要求土方释放美籍传教士布伦森,而土耳其则指证布伦森是“7·16”叛乱分子的余党拒不放人,在政治施压未果的情况下美国祭出制裁大旗。但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和土耳其的今日纷争其实早就渐露端倪,是这些年两国矛盾和怨愤持续积累的集中爆发。2002年,具有浓厚伊斯兰倾向的正发党上台,使美国对土耳其的未来走向产生疑虑,而两国在地区问题上的矛盾则在随后的伊拉克战争期间得到了总爆发。2003年,双边关系一度因美军借道土耳其国土开辟对伊拉克的北方战线,以及土耳其越境打击伊北部山区库尔德工人党武装而降至“冰点”。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新政府力图改变小布什政府时期对伊斯兰国家较为强硬的外交政策,尝试重塑美国在中东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形象,土美关系也随之迎来了缓和向好的转机。2009年4月,奥巴马就任总统后的首次中东之行便到访土耳其,访问期间奥巴马还特别强调了土耳其对美国的重要性,认为土耳其属于美国在中东需要保持巩固和借重的关键盟友,土美双方将发展更加全面的合作,而不仅仅局限于安全和军事领域,并不再沿用前总统布什对土耳其“温和伊斯兰国家”的定位,而改称土耳其为“民主、世俗的西方国家”。至此,一度受损的土美双边关系开始大幅改善。但没过多久,土美关系便再度陷入较长时间的停滞状态,两国由于在伊朗核危机、巴以冲突、与俄罗斯关系等问题上的尖锐分歧,导致双方关系处于阴晴不定、时好时坏的状态。

近年随着国力的持续增强,土耳其在中东地区舞台上的作用日益显著,不再甘愿继续扮演美国“跟班”的角色,在对美关系上更加强调同盟框架下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涉及土耳其重大利益问题上,土耳其多次顶住美方压力,坚决表示“根据自身的利益采取行动,有权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特别是自2016年7月土耳其发生失败兵变起,双边关系一直处在低位徘徊,美土先后因哈马斯主政、审判居伦、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等事件而冷眼相向,美国对土耳其拒不听从要求其在规定日期前停止进口伊朗原油的“命令”心生不满,对土耳其周旋于欧盟、美国与俄罗斯、伊朗之间,游走于西方传统势力和新兴崛起力量内外而深感不安。

当巴勒斯坦民众爆发示威游行浪潮,抗议以方对加沙的军事行动,以色列武力镇压导致大量平民死伤惨重的事件发生后,尽管多国舆论都强烈谴责了以军的残暴行为,但这其中表现最激烈、最高调的当属土耳其。在对待美国地区重要伙伴以色列和打击极端组织“战友”库尔德人问题上,土耳其不再言听计从还多次“忤逆”老大意愿,因而在许多美国人眼里土耳其已是一个“不靠谱”的盟友。

尤其是引渡居伦受审、双向军购X-35战机项目和S-400防空导弹以及库尔德武装问题浮出水面后,土美之间矛盾近乎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土耳其指证侨居美国的宗教人士居伦是2016年未遂政变的幕后主使,美国却以证据不足为由千方百计阻拦土耳其引渡居伦的行动;土耳其认为在盟友(美国、欧洲)和朋友(俄罗斯、伊朗)之间采取“东看西望、左盼右顾”的逢源战术更能使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因而希望能够同时拥有X-35战机和S-300防空导弹,美国议会则以S-300易使机密数据失窃为由拒绝批准售土X-35的原定协议生效;土耳其一直视库尔德武装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美国却给以库尔德“人民保护部队”为骨干组建的叙利亚民主军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还在曼比季等7处库尔德控制区内驻扎着成建制的美国军队。

当2018年1月土耳其不听劝阻执意杀向阿夫林时,美国立即对库尔德武装伸出了援手,从伊拉克出发的美军还进入到叙利亚东北部哈塞克省“增援”库尔德友军。可见,如何在新形势新格局下重新协调和定位美土关系,已经成为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不易解开的心结。因此,美土关系今后的走向恐怕仍会是难见“阴转晴”,但土耳其“反水易主”与美国彻底分道扬镳也仅是概率极低的存在。

叙利亚局势是柄“双刃剑”

尽管土耳其方面明确表示将寻觅新的盟友,埃尔多安总统也特别强调土耳其要“与伊朗、俄罗斯、中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建立新的经济伙伴关系”,但谁来补缺美土“离异”的空位也是一道极难作答的多项选择题。就在土美“冷战”期间,土耳其与俄罗斯、伊朗两个同样遭受美国制裁欺凌的国家结成“瓦解制裁联盟”,但本质上三者之间兼具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地缘经济合作伙伴、地缘安全互嵌邻邦的多重属性于一身,三者的相互靠近更像是临时搭伙的抱团取暖,而不是情投意合的“义结金兰”。

在美土“闹掰”后,土耳其采取了一系列“疏美亲俄”的战略举动,土耳其支持的反对派武装甚至一度同意从阿勒颇西部地区撤退,给俄叙联军攻打“沙姆解放组织”让路。俄罗斯和伊朗也乘机“拉拢”土耳其,试图借助土美矛盾壮大己方与欧美博弈对战时的回旋空间。然而,9月7日俄土伊三国的峰会无果而终表明,叙利亚战事已经成为三国寻求聚同化异时“绕不开的坎”。事实上,在土耳其看来,叙政府军发起的伊德利卜战役将使土耳其扶植的反对派势力遭遇毁灭性打击,还会危及阿夫林、杰拉卜卢斯、曼比季等苦心经营已久的境外“根据地”,等于让自己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后获得的胜利果实拱手送给对方。因此,土耳其必然会千方百计阻拦叙政府军行动,极力保全自己在叙北部开辟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由于美土矛盾使土耳其与俄伊加紧了抱团取暖的脚步,阻挠巴沙尔清剿叛军的共同立场又极大缓和了土耳其与美国的对立,意味着土美俄三方彼此之间演绎出亦敌亦友、互为敌友的微妙情愫。在美土俄三角关系中,一旦任意两方形成对决死角,另外一方则可尽享第三方“红利”。美国担心在叙政府军大兵压境、美俄加码角力的紧要关头,如果土耳其被俄方“挖角”“撬走”倒向自己的对立面,将使美国在同俄罗斯的地缘博弈中处于极度不利的位置。相反,美土对叙政府军攻打反对派最后“避风港”伊德利卜持抵制态度,两国在打压巴沙尔和防止俄伊势力坐大上存在共同利益,故而决定美国需要寻求补救措施以阻止持续恶化的美土关系。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正当土美紧张关系不断加剧之时“剧情”却再现反转,双方会在怒气未消的情况就开始一邊“隔空骂架”、一边“并肩战斗”。

综合来看,叙利亚局势的演变无疑为美土关系改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未来土美矛盾将会有所缓和。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较长一段时间内土以冰释前嫌、和好如初,实现双边关系大幅转圜的概率极小。究其原因,叙利亚局势对土美关系是柄“双刃剑”,叙利亚局势的发展既是拉近情感的“缓释剂”,也是暗藏催化冲突爆发的“助燃剂”。

尽管美土在逼迫巴沙尔“让贤逊位”上总体利益一致,但在如何规划未来政治进程和地区秩序上却存在大量分歧。今后打压库尔德坐大是土耳其的优先事项和首要急务,而扶持和借重库尔德势力影响叙利亚地缘生态走向则是美国的布局支点,此种结构性矛盾决定土美希冀借助叙北局势推动关系修复的可操作空间不大。

当前,土耳其军队显然不再满足于攻占“弹丸之地”阿夫林,在“橄榄枝”行动达成阶段性目标后随即将矛头指向其余的库尔德主控区,不仅对伊拉克北部辛贾尔地区的库尔德武装磨刀霍霍,计划在哈库尔克地区建立“临时军事基地”,还要准备继续挥师东进肃清残留幼发拉底河东岸的库尔德武装。同样对美国来说,虽然极端组织遭受重创,但大批有生力量并没有被彻底歼灭,仍然存在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可能,而帐下兵多将广、人马充裕的叙利亚库尔德武装自然是美国必须依靠的反恐力量。美国试图通过在叙利亚北部设立安全缓冲区和联合巡防区的方式,强制土耳其军队和库尔德武装隔离接触,以减少双方爆发武装冲突的机率,但这种措施与土耳其寻求完全解除库尔德武装威胁的目标相抵触,土耳其政府对此颇多“怨言”,从而为美土矛盾新一轮爆发预埋下“火种”。

总之,无论美土“窝里斗”的闹剧最后如何收场,双方曾经亲密的伙伴关系都会受到“不可修复”的损伤,即便将来“言归于好”,两国关系短期也难以迎来转圜重置的局面。

猜你喜欢

库尔德盟友土耳其
环球时报:美国找盟友,就像渣男在养鱼!
中国东盟友谊歌
我也叫“土耳其”
是对手,更是盟友
土耳其牧羊女
爆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