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场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9-03-26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这使得各种健身活动逐渐流行,其中以广场舞最为典型。然而,就在广场舞在全国蓬勃开展时,一系列广场舞事件不断被曝光。如“泼粪”事件,“高音炮对抗广场舞”事件,“鸣枪放藏獒”事件等。一时间,广场舞被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为何广场舞会从一项“便民运动”演变成一项“伤民运动”?广场舞存在哪些问题?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
一、广场舞带来的社区治理问题
(一)噪音扰民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民住宅属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其环境噪声限值昼间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而“据媒体对部分城市广场舞音乐分贝值得测试:现场音量为90分贝,百米外为70分贝,夜间实测广场舞音乐分贝,噪声超过标准的1倍。”有的广场舞群体缺乏时间限制性,不分时间场合的跳。对于参与者来说,跳广场舞是一件惬意享受的事,但对于其他居民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因此,当一些人不堪其扰时,就会做出过激行为,从开始的口角之争演变为激烈冲突。比如,“高音炮对抗事件”“北京鸣枪放藏獒事件”。
(二)广场舞诈骗
时有发生的广场舞诈骗案,不得不让广场舞参与者提高警惕。如,2015年北京王府井发生的广场舞诈骗案,被称为“史上最大的广场舞诈骗案”,被骗人数高达几百人,涉及金额近千万元。在广场舞诈骗案中,犯罪分子与被害人之间多为街坊领居关系,通过一起跳广场舞逐渐熟络起来。因为都是熟人,所以被害人往往会放松警惕,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这种心理,虚构事实,取得信任。这使得犯罪分子屡次得手,骗得大量财物。
(三)财物被盗或者丢失
广场舞活动大多选择在公园、广场、社区空地等等,这属于社会公共空间。不仅有社区居民,还有其他非社区居民。人员流动量大且相对复杂。相关部门缺乏对社会公共空间的管理,公共秩序混乱。在跳广场舞时,参与者难以时刻关注放在一旁的财物,这给了不法分子可趁之机,导致财物被盗或者丢失。比如,2016年4月,成都的范女士像往常一样在跳舞之前,将价值500元的保温杯放在一旁,准备跳完之后喝水,可当她去拿保温杯的时候却发现杯子已经不见了。据了解,类似的因跳广场舞而导致财物被盗或丢失的案件在全国已发生几十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广场舞问题则会愈演愈烈。
二、广场舞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不完善
一方面,法律规定少,对于广场舞问题的治理,目前可适用的法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法律体系不健全;另一方面,法律规定不明确,现有法律法规没有具体规定广场舞问题的解决方式,如噪音问题,组织管理问题,时间控制问题等没有详细具体的规定。法律不完善使得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无法可依,束手无策。
(二)社区公共空间供不应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广场舞爱好者超过2亿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这一群体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原来的社区公共空间的容纳程度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但居民的需求还在与日俱增。社区体育公共空间的大小直接影响广场舞活动的有序开展。但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大量土地被政府和开发商规划修建楼盘,以赚取巨额利润。扩增社区公共空间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在经济利益与社会公益之间,不管是政府还是开发商更多会倾向于前者,同时也只有在强制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下,政府或者是开发商才会主动扩增社区公共空间。
(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从过去到现在,政府一直注重履行其经济职能,大力提供经济建设方面的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虽几经修改,但始终未提及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目前,地方公共服务职能基本上游离于法律和法治之外,这与现代法治政府的理念是不一致的。因此,噪音扰民、广场舞舞者抢占公共场地、与其他社区居民发生冲突等事件才会时有发生。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在处理广场舞问题时服务意识不高,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转型所要求的主要职能的转变,但解决广场舞问题亟需政府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公共服务。才能不断解决新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