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广东某学院为例
2019-03-26
(韶关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0)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广东某学院在校学生生涯规划现状作为研究对象。
(二)调查对象。本研究以广东某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教育学院学生、紫藤苑社区学生、碧桃苑社区学生和其他学院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研究的目的,通过中国知网以“新时代”、“大学生”和“生涯规划”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阅读并下载相关的论文、期刊等资料40余篇,了解当前国内关于大学生生涯规划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问卷设计、访谈提纲的编制、调查结果的分析推理提供了大量理论素材,为本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访谈法。从新时代大学生生涯规划访谈目标出发,制订访谈提纲,并对广东某学院辅导员、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学生会干部、班委会成员、普通同学等多种群体,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切实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生涯规划方面的现状,将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和指导,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新时代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方案。
3.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目和该校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出关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学历情况、家庭情况、任职情况、生涯情况等方面问题的《新时代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在问卷网编制网络问卷,通过党支部微信群、年级微信群、宿舍长群、班级群和QQ群等方式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507份,将问卷调查统计报表导出进行筛选、排查、剔除,最终有效问卷477份,有效率94.08%。
二、结果与分析
(一)被调查新时代大学生分布情况。新时代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大概3:7,本科与专科比例约为7:3,大一、大二、大三与大四的比例为4:4:1:1,农村占比79.25%、城市20.75%,独生子女占比15.51%、非独生子女占比84.49%,干部身份学生占比51.99%、非干部身份学生占比48.01%,此次调查对象分布广泛,在不同的学历,不同的年级都有调查对象,为本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可信性提供了保障。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非常了解生涯规划的占比4.61%、一般了解的占比78.62%、不了解的占比16.14%、从未听说过的占比0.63%。
从整体情况上看,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仅仅是处于一般了解的阶段,甚至存在一部分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完全没认识。这些数据调查中,男女的认识比例情况相当,大一、大二的同学对职业生涯规划更为重视,而大三和大四的同学更着眼于当前社会形势,缺乏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对于在校有不同职责的学生和独生子女的数据分析,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参差不齐,但是在校为干部学生,独生子女对此认识略胜一筹。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按照个人能力、发展目标、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的计划性、目标性、策略性发展计划,它对个人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1]。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个人不断完善,老师必须要引导同学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2.个人生涯规划程度。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中清楚自己的大学规划的占比为22.43%、不太清楚的占比为69.60%、不清楚的占比为6.29%、没想过的占比为1.68%。
从调查数据分析,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规划比较重视,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大学规划,但还是存在少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大学目标不明确,甚至还存在着没想过的现象。个性化、多元化、叛逆性强、敢于挑战等是“95后”大学生群体的典型特征[2],从而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一个在校大学生如果不给自己制定一个大学计划,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一个大学生制定了大学规划,那他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走,每一个计划都带有目的性,可以更快更高效率地提高自我综合能力。但在考验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学里,大学生容易对自己的目标充满怀疑,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垂头丧气迷失自我。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大学规划,要开展更多的自我规划引导课程,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习、规划生活。
(三)自我认知程度
1.个人职业兴趣。在调查中发现,有36.06%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比较了解,58.70%的被调查者不太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3.14%的不了解,还有2.10%的被调查者没有考虑。
本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还不了解。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不同选择攻读的专业也不同。学生经过高考后,逐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上大学后有一些学生往往不满意自己的专业选择,导致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不太了解。据研究发现,拥有现实型和研究型的职业兴趣的学生更加倾向选择教育类、工科类专业;拥有企业型职业兴趣的学生会倾向选择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具有艺术型职业兴趣的学生会选择艺术类专业;具有社会型职业兴趣的学生会更多的选择法律类专业。[3]新时代大学生应要从生活中寻找自己的职业兴趣,把兴趣发展为自己的特长。
2.个人职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占比为27.67%,不太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的占比为61.84%,不了解的占比为9.22%,没有考虑的占比为1.26%。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认识还不够熟悉。大部分的同学不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影响。片面认知职业能力,很容易在就业选择时处于被动状态,思想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从而导致有才能的地方却施展不出来。学生要根据自身现状自行分析,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学校要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认知状态,用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的方法,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的认识。
3.个人性格特点。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对自己个人性格的特点非常了解的占比为67.51%,不太了解的占比为29.41%,不了解的占比为2.31%,没有考虑的占比为1.05%。
数据显示,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了解情况整体良好,达到了生涯规划的制定的标准。全面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是制定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规划的前提,才能全面地分析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
4.个人优劣清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对自己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很清楚的占比为11.53%,较为清楚自己的未来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占比为44.03%,一般的占比为36.06%,不清楚的占比为6.92%,没考虑过的存在着1.47%。
从该问题可以反应出,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的认识整体还是比较清楚的。如果一个人有长远的目光,能看透事物发展的趋势,那么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他的成功。对个人优劣情况的关注,直接会影响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如果一个大学生了解了职业发展的形势,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可以很好地给自己做出生涯规划。
5.个人认知渠道。根据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对自我的认知渠道都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自己的体会这个渠道中有345人次做出了选择、397人次选择了同学的体会、297人次选择了老师的评价、286人次选择了父母的评价、79人次选择了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评、79人次选择了网络测评。
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较为重视,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从他人的评价,自我的评定,网络的评测等方面进行都全面地进行自我分析,重新审视自己。高校教育中可根据此调查问题得出的数据分析出学生的心理形势,做好开导、指导学生工作。
6.获得生涯指导情况。根据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对自己的职业知识指导主要来源于学校开设的专门培训班占比为22.64%,来源于报纸、杂志的占比为12.79%,来源于父母经常与自己聊天的占比为17.19%,来源于就业相关协会的占比为1.68%,来源于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占比为30.61%,来源于其他的占比为15.09%。
从数据可得出,学生职业知识指导的认识比较重视,从不同渠道获取职业知识指导。正确的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人才求职、择业和进行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7.个人生涯规划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服务非常满意的占比为7.55%,满意的占比为34.38%,一般的占比为52.20%,不满意的占比为4.19%,很不满意的占比为1.68%。
面对着新形势的就业挑战和社会的需要,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成为现阶段的公共必修课。从数据显示出本校学生对学校课程的设置的满意程度整体为良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高校教育必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水平,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
三、建议
(一)学生个人
1.提高认知,积极参赛。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在成长中对自己的人生阶段目标和期望,结合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与目标的过程。学生只有全面地认识了生涯规划,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其内容,才可以更好地端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多参与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的比赛,可以开阔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视野,借鉴优秀案例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充分认识,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背景是自我认识的一个要求,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正确选择出适合自己职业生涯。参加一些有利个人成长的培训和学习,可以更好地分析自己的性格色彩;参加人际交往的口才能力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在工作选择时可以更有自信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学校角度
1.扭转教育理念。高校必须改变职业生涯规划的传统理念。时代在改变,就业形势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适应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学校必须要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2.建立教学体系。形成一条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实践链条,可分为职业生涯探索期、职业生涯目标建立期、职业生涯规划稳定期。[4]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培养职业意识,树立起职业道德。在三个阶段过程中,要有连贯性,并且具有明确的安排和具体的导向。
3.加强跟进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具有持续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在新生入校的阶段,首先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确定自己初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在过去几年后,要根据实际社会情况,不断地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且根据社会环境做出灵活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