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陶瓷艺术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

2019-03-26赖靓楠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陶瓷艺术教师

赖靓楠

(福建商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福建 福州,350012)

陶瓷艺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作为一门优秀传统艺术,陶瓷艺术在作品制作工序上十分复杂,制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陶瓷艺术修养、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高水平的实践技巧[1]。高校是传承陶瓷艺术知识、培养陶瓷艺术人才、弘扬陶瓷艺术文化的重要阵地,其中进行陶瓷艺术教学是重要途径之一。我国陶瓷艺术教学除了传授给学生深厚的陶瓷文化之外,还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同步掌握人文素质和专业技术,进而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为陶瓷产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陶瓷产业向前发展。因此,在陶瓷艺术教学中不仅要考虑陶瓷艺术本身的发展,还要考虑目前社会对陶瓷艺术人才的需求,将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技术与艺术同步培养,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化、精准化[2]。目前,我国高校陶瓷艺术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成就,极大支撑了陶瓷产业发展,但在教学策略、改革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与市场存在“脱节”现象。对高校陶瓷艺术教学进行改革,充分发挥高素质陶瓷艺术人才培养作用,使之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一、高校陶瓷艺术教学的现状

(一)陶瓷艺术教学地域特征鲜明

现阶段高校在进行陶瓷艺术教学时,对于地域传统优秀文化以及地区特色元素等更加重视,逐步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陶瓷艺术教师从地域特色中汲取大量养分,创作出更多高水平的作品,形成新兴的艺术理念,成为教学的重要支撑。当然,地域特征并非固化在某个空间区域上,而是不同特征均汇聚到艺术库、教学库之中,成为教学的“工具包”。高校教师在授课时,往往根据不同主题、不同需求从中选取必要元素进行讲授。比如在陶瓷釉上彩教学中,选取敦煌壁画元素作为讲授、创作素材,既传承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双倍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以此为题材创作毕业作品,达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效果。

(二)陶瓷艺术创作和指导方向多样化

对于高校陶瓷艺术教学来说,艺术创作及指导的多样化必不可少。高校进行陶瓷艺术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教学指导经验。从实践来看,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教师的指导经验除了能够呈现出纯艺术型的陶瓷艺术作品,还会对学生的就业创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教师在知识讲授上更加注重陶瓷艺术理论,在实践指导中则更加注重市场需求,这是一种多样化的指导。因此,教师的多样化以及教师指导过程的多样化,导致陶瓷艺术创作及指导的多样化。对于学生来说,提供了更加多样性的选择。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学生的陶瓷艺术作品的个性化更加鲜明,发展方向更加清晰[4]。

(三)陶瓷艺术交流普及化、广泛化

在陶瓷艺术界、商业界,通过举办展览会等大型活动,促进陶瓷艺术交流,是最普遍的交流形式之一。这样的交流对于高校陶瓷艺术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5]。近年来,随着高校陶瓷艺术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的创作水平逐步与市场接轨,专业水准也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在此背景下,高校组织教师、学生“走出去”,陶瓷艺术专业师生成为各大展览会的常客。如福建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作品就先后参加了上海国际柴烧艺术届、中国传统陶艺非遗高峰论坛、福建“工美杯”茶席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不俗成绩。利用大平台接收到的前沿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再加工,再传播到课堂之中,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开展陶瓷艺术教学的一个重要路径。

二、高校陶瓷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施设备亟待改善

目前,高校对于改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设施的重视程度大有提升。在陶瓷艺术教学方面,一些高校建设了陶瓷艺术馆,专门设立陶瓷艺术工作场所,并不断充实完善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全链条的实践条件[6]。但陶瓷产品生产工序较多,陶瓷艺术教学所需设备相应较多,要让学生体验真实的陶瓷生产场景、掌握相应技能,就必须配备大型的气窑、电窑、练泥机、拉胚机以及喷釉设施等,即在固定的实训场所建设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完整生产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学生演示从制作一直到烧制的全过程,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学习感受,这对于完善学生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横向比较看,目前清华大学等高校的陶艺工作室建设比较完善,相应的设备比较齐全,这也为高素质陶瓷艺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设置缺乏理论创新与传统积淀

目前我国高校陶瓷艺术课程设置各具特点,一个基本的共性是比较重视基础性能力培养。然而培养高素质陶瓷艺术人才,除了应重视基础性能力之外,还需重视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以及实践[7]。一些高校的基础性课程,过度强调传统的图示语言教学,强调传统的陶瓷艺术理论学习,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陶瓷艺术及作品涉及不够。同时对传统的图示语言挖掘不够、创新不足,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这对于传承而言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侧重陶瓷工艺的全过程讲授,实践辅导的时间不够,且大多以传统为主,脱离陶瓷产业具体实际。当前陶瓷产业恰恰要求从业者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艺[8]。例如紫砂壶创作教学注重讲原理,但在实际生产中,仅壶身以及壶口就有多个部件,每一个部件都有不同的工序,没有经过系统的实践教学训练无法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此外,当前陶瓷艺术教学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扬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陶瓷艺术仅停留在民间技艺的层次进行理解和讲授,尚未上升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高度,容易导致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认知水平受限。特别是对于陶瓷史的研究不够深入,仅知道陶瓷历史悠久,但对于各个历史阶段的陶瓷发展、陶瓷特点、陶瓷技艺等把握不够,在实践中对于不同历史特点的陶瓷研究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流于表面。

(三)教学的局限性与课程不完善性并存

当前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是“高素质”和“复合型”,这就要求高校陶瓷艺术教学要主动转变。目前高校陶瓷艺术教学仍具有局限性,课程设置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实践操作难以适应产业需求。在教学方面比较缺乏实践性,虽然开设了很多课程,但是每一项课程都无法完全实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有时甚至理论与实践脱节,一些紧跟前沿的实践经验未能及时转化为理论知识;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有不完善之处,存在缺口和漏洞。我国高校陶瓷艺术教学兴起时间较短,已经建立起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但其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如课程过于冗长、没有实践价值、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适应当下实际等;教师的知识更新也存在滞后性,存在“一本教材教到底”的问题,一定程度降低了授课效率。课程系统性较差,对于陶瓷艺术课程的系统设计不够,缺乏一体化的衔接体系,存在碎片化问题。如艺术设计理论与陶瓷艺术理论的衔接不够,未能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讲解陶瓷艺术,也未将陶瓷艺术上升到整个艺术设计中去研究和讲授,导致学生学习片面化,难以融会贯通。

三、关于创新高校陶瓷艺术教学的若干建议

面对当前高校陶瓷艺术教学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破解,使陶瓷艺术在高校中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一)重视陶瓷艺术理论创新

陶瓷艺术理论是陶瓷艺术教学的灵魂。要提升高校陶瓷艺术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更加重视陶瓷艺术理论创新,及其在陶瓷艺术教学中的运用。重点要对陶瓷艺术的创作语言、思路以及手法进行创新。在创作语言上,要通过古今对话提升水平,即通过研究读懂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艺术语言,升华为艺术创作元素和艺术创作理论;在创作思路上,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的艺术创作途径,表现创作者时下的心态理念,并对接最前沿的艺术追求,形成更高水平的创作理念和创作作品。当前,对于陶瓷艺术作品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因此对于人才培养也有多样化的需求。高校陶瓷艺术教学要从多元化、多样化入手,以传统理论为基础,在艺术理论多元化上着力,形成适合每个人的陶瓷艺术理论体系。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结构,而应与时俱进,尽可能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并与自身从业从教经历相结合,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艺术理论传播方法,为多元化、多样性创造条件。

(二)重视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决定教学质量,提高高校陶瓷艺术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由讲授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讲清理念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课堂讨论,留下问题让学生课后探究。学生通过不同问题的研究,自行了解陶瓷艺术的相关问题,在新课堂上进行分享,不足之处再由教师补充讲授,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其次,要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在课程开始之前,引导学生对陶瓷艺术进行了解,甚至可以到市场、企业考察陶瓷,形成初步认识,然后教师进行讲授,达到共鸣的效果。在实践实训上,先带学生深入企业切实感受生产线的全流程,在思维中构建生产模式,再在实训室、工作室等实训场所进行实操训练;最后,由传统教学转变为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比如利用3D打印技术使学生的陶瓷艺术设计理念在短时间内变成具体作品,或者将纸面上的艺术品转变为具体作品后供学生学习临摹。在实践创作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创作,把陶瓷艺术与时代前沿元素紧密结合,创作出更加贴近时代的陶瓷艺术作品,并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平台进行展示。

(三)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学生要在陶瓷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首先必须要在“德”字上下功夫,要培养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以及从艺艺德,树立精益求精的意识和久久为功的心态,沿着一条正确道路持续走下去;第二,要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学生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要有系统了解,对陶瓷艺术要有深入把握,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选准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深入研究,长期积累形成个人的专业领域,经过不断的实践形成个人特色;第三,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除了在校期间完成学业,还应始终保持对陶瓷艺术的高度专注,以及对其他方面知识的浓厚兴趣。教会学生融会贯通,把其他领域的元素结合到陶瓷艺术中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创作出更加亮眼的作品;第四,要紧跟时代。教会学生不能脱离实际谈陶瓷艺术,不能脱离产业、脱离市场、脱离群众搞陶瓷艺术,否则陶瓷艺术将失去生命力和影响力。

(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陶瓷艺术人才最终要走上产业、进入岗位,成为新一代的陶瓷生产者。高校开展陶瓷艺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陶瓷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的第一关要加强实践训练。要改革课程设置,既要从内容上改进,也要从结构上改变。在内容上,要强化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减少空洞冗长的过度阐述,增加陶瓷历史知识特别是各历史阶段陶瓷的发展特点,启发学生的陶瓷兴趣;要充分利用好陶瓷艺术的地域特征,从中挑选出适合学生的元素,融入课程内容设计之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要结合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特色,组织陶瓷艺术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制作,把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融入教材之中,使学生走进社会后仍然具有母校特质,成为一张亮丽名片。在结构上,要增加实践操作时间占比,让学生从一入学就有机会接触陶瓷生产。建好学校实训基地、工作室等实训场所,加大投入力度,配备完善的陶瓷生产实训设施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与陶瓷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走上生产线,成为熟练的技工甚至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从新生入学开始着手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就业创业的艰巨性和必要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激发其对于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的迫切需求,为提升实践能力打下思想基础;建立完善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机制,帮助学生把陶瓷艺术创作生产的点子变为实际,并对企业操作等方面知识进行培养和引导,形成系统性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我国高校陶瓷艺术教学有优势也有不足,推进高校陶瓷艺术教学改革发展关键在于传承与创新。在传承上,必须充分把握高校陶瓷艺术教学的优势,增强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推动陶瓷艺术不断发展;在创新上,必须准确认识高校陶瓷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大力推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创新,推动高校陶瓷艺术教学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同向同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陶瓷艺术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纸的艺术
陶瓷艺术作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