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退民进”与混合所有制经济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私人资本国有经济所有制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公有制经济中的主要成分,对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的发展及改革事关全国的整体发展。如今,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也有所收缩,如何保持我国经济的活力,以便能够顺利完成我党“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成为政府工作的重心,而在这之中,国企改革便成为重中之重。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未来经济稳定增长的总要保障。新的外部环境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甚至是备受争议的热点问题,如国有企业应退出竞争性领域、国企效率低下、挤压民营企业发展、垄断、利润分红偏低等,后面几个问题导致很多人认为国企应该退出竞争性领域。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之下,联系我国的社会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相比国企完全退出而言,混合所有制更有可取之处。大量事实已经表明,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早已成为了和私营经济一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不但如此,一些优秀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既然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和私营企业平等竞争,不但没有亏损,还取得了较高的盈利,如此一来也就不存在国有企业退出这些领域的立足点了。

本文将简单的介绍几种关于国企改革方向性的观点,限于水平,可能描述得有不足之处。本文重点将从“国退民进”引入到混合所有制,详细介绍混合所有制的概念、目的、方式途径、现状、优点,混合所有制的难点,同时也包括其不足之处。最后本文将综合各种文献,提出关于混合所有制的政策建议。

二、关于国有企业是否应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几种观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退出竞争性领域。这种观点引据英美模式,这些国家在竞争性领域没有国有企业,但是英美等是资本主义国家,有其特定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环境,而中国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题的经济体制;此外,我国财政相当一部分依赖国有经济,若将国有经济从市场中全部抽离,那么对我国财政的冲击有多大,我国财政是否会因此陷入危机尚不可知。所以在中国现今国情环境下,将这种做法照搬照套很不可取。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如果在竞争领域中有一批国企能够盈利,并且反哺于民,也是非常好的,此外在全球化中国家竞争、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更好的应对外国强大资本的竞争压力,需要有实力雄厚的国企。这种管观点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愿望虽好,却也要考虑现实,国企能够盈利固然是好事,但现状是很多国企盈利能力不如民企,甚至还经常出现亏损,至于由于国企体制所导致的权力寻租则更加数不胜数。在应对国外竞争方面,大型国企的确实力雄厚,但是它们能否将全部精力放在发展上,充分承担起应有的职责,与跨国公司一争高下却要打一个问号。

第三种观点认为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解决国有企业问题。在混合所有制之下,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及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能够保证公有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参与程度,同时非公有经济成分又能够增强微观经济个体的活力。然而,混合所有制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改革的问题,混合所有制面临哪些难题,如何才能将混合所有制落实到位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三、关于“国退民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有企业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着一些长期亏损,依靠国家大量投入而存活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其领域已经失去市场和竞争能力,国家输血也只是使其“苟延残喘”,并未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这类企业不仅本身已经失去了国有经济应该具备的功能,大量救助资金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还有一类国企,随着非公有经济的进入,其竞争能力越来越弱,然而依靠政府的支持,尚能维持在领域内的存在。这类国企的存在没有使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也限制了非公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上述企业,在现有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应该顺应趋势使其自然淘汰。

除了由于国有企业本身竞争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其退出的必要以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需要对国有企业的布局有重大调整。

国有经济过长过散是以国家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经济适合存在于一些需要巨额资本投入且存在经济外部性的自然垄断产业中,而有些产业则需要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良好发展,国有经济成分应该逐步退出这样一些需要充分市场竞争的产业,让民营及其他非公有经济资本来承接产权,推动产业整体的发展。基于此,“国退民进”在一段时期内较为流行。“国退民进”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它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那些缺乏竞争能力的国有企业退出的主要途径就是以不同的形式最终“变卖”给私人资本。这个“变卖”的过程便给了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的空间,大量国有资产被低价贱卖给私人资本,其数目触目惊心。

那么是否就因此而否定“国退民进”的正确性呢?答案是否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改革开放促成了腐败,同样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原因并不能归罪于“国退民进”的改革。要正确认识国有资产流失这一现象及背后的原因,找出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四、混合所有制

(一)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

前文已述,“国退民进”的改革方向依然要坚持,不过不再是简单的“变卖”国有资产使国有企业退出从而民企进入——这其实并没有混合所有制的性质。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前提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共同表现形式。为了巩固并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让非公有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势在必行。

(二)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和途径

如果单从“国退民进”来看待混合所有制经济,那么浅显的理解就是让私人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让国有企业从独资变成控股甚至是持股。但从更加广义的角度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有非公有资本进入公有制经济个体,也有公有资本进入非公有经济个体,公有与非公有的结合应该是双向的。国资参股私企,私企保留绝对控股权或者相对控股权,这样既不影响私企的经营,又可以使国家财政来源的渠道扩大,有利于缓解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的依赖,从而促进“国退民进”的进程。私人资本进入国企,也不是把国企已有的利润同私人资本分享——这样不仅对国有资本不利,私人资本也未必愿意进入分享。一个好的机制,是私人资本应该增强原有国有资本的力量,共同做大蛋糕,共享新增利润,使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现状

2009年到2013年中混合所有制工业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比例都在25%以上,并且逐年升高;资产占比也均高过45%,并且在2013年达到47.6%;主营业务收入稳定在42%上下;利润总额占比稍有下滑趋势,但总体维持在45%以上。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逐年提高,在2013年甚至达到了20.7%。2009年到2013年中按注册登记类型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提升明显,占比约为33%上下。由此看来,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经济整体的重要部分。

(四)混合所有制的优点

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去行政化,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众所周知,国有企业作为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不可避免的有着行政化的色彩,在企业内部有着严格的行政级别,这种行政级别可以让国企管理层从企业经营者转化为相应级别的党政官员,导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争取级别上,而不是用在经营上。国有资本与民营或外资结合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后,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符合市场期望和现代企业制度标准的委托代理制度,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实际负责执行企业经营决策的高管团队都必不可缺,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股东利益且对高管层有充分激励和明确约束的公司治理机制。

如果政府能够下定决心将政治力量从企业中分隔,对实现混合所有制的企业中的公私双方平等对待,那么,混合所有制改革就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企的行政化的问题,并且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混合所有制与去行政化对于国企而言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混合所有制需要一个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才能让私人资本放心进入,如此也能够弱化国企原来的行政色彩,而去行政化对于混合所有制的实施也有正向的激励作用。

混合所有制能够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比起单一所有制的国有独资企业,可以只用一定量的国有资本吸收,带动其他非国有的资本去扩大原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技术创新,去实施建设项目,从而放大了国有资本的功能与力量。如此便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同时,对于私人资本,混合所有制也使得私人资本能够进入更多领域。私人资本相对于国有资本,规模较小,在某些领域,私人资本难以进入,或者进入之后也很难敌得过规模庞大的国有经济或者其他形式的大型公司。通过将资本投入国有企业,而不是在这个领域之中重新开辟一块天地。这不仅可以降低私人资本进入的门槛,也使私人资本有了更多盈利的渠道,有利于非公有经济的发展。

(五)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现阶段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各个参与方都有一定的顾虑:国有企业经营者怕改革有风险,怕国有资产流失承担责任;民营企业也担心混合后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话语权,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又担心进入之后无法撤离,资本被套牢。与国有经济相比,非公有经济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处于国家经济结构中的从属地位,在各个方面均处于劣势。即使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导向下,非公资本介入垄断行业成为可能,但其资本规模和实力也无法与国有企业同台竞争相互匹敌,往往会在相互融合中变得既无话语权也无决定权。因此,如何平衡好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地位和关系,是能否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

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这也直接或间接的行程了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阻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涉及的是已经建成的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如何减持国有股的问题,很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即使有意减持股份,但受到资本市场承受能力和交易规定的限制,也无法进行大规模减持,导致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很难解决。此外,中国产权交易市场还很不发达,产权保护和产权流动的法律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也极大地妨碍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步伐

加快国有经济调整步伐,将国有资本逐步集中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自然垄断产业,注重以国有资本来承担私人资本难以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一些前期投入巨大且获得回报需要消耗非常长的时间,这样一些领域,私人资本可能不愿意进入,这时候国有资本可以其庞大的体量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些适合市场竞争的产业,国有资本也不必全部退出,可以保留一定的份额,这样也能够让国家从企业发展中最大受益。

(二)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要尽快让国有企业逐步去适应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国外已有相关经验,例如新加坡的很多国企在保持国有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来选拔经营管理人员,并提供市场化的薪酬,这大大增强了新加坡国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因此,在我国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用市场化薪酬吸引职业经理人,以此形成企业的一个充满活力的高管团队。而政府则通过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来监督企业经营团队,这样一套良性机制能够保障国有经济最大受益,同时又能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其次,在规范的企业治理体系啊之下,需要处理好国有持股比例问题。国有持股比例应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社会影响及国家利益,既要避免国有成分一股独大,保障私人资本在企业中有充分的话语权,同时又要避免国有股份被边缘化,损害国家利益。

(三)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是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乡镇集体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都必须能够同一市场环境下公平竞争。绝不能够按照企业性质将企业划分等级,这样会大大抑制市场活力,严重削弱经济发展动力。所以在政策制定上,一定要保障非公有经济成分受到和公有经济同样的对待,具体而言,要让非公有经济在许可的产业领域享有和公有经济同等的投资权利。

(四)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为混合所有制发展提供重要平台

混合所有制经济既然是非公有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就可能和一般的民营企业一样面临着融资难题。要解决非公有经济体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的融资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一个完善而健全的资本市场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良好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具体而言,要让证券市场进出制度更加完善,进出条件更加明晰,让混合所有制经济体能够通过股市、债市等证券市场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其次,要推动产权市场的发展,增强产权市场的流动性,让混合所有制经济体能够通过产权市场快速完成资本的重新配置,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再次,要从政策层面切实保障混合所有制经济体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几个获取资金时不受歧视,充分保障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直接融资渠道的通畅。只有充分保障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以及产权转换渠道的通畅,切实增强其融资及资本配置能力,才能有效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的发展,让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更加顺利。

猜你喜欢

私人资本国有经济所有制
国有经济改革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PPP模式下私人资本方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私人资本—贫困”理论下甘肃城乡一体化现状和路径
我国私人资本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研究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