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助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及其困境破解——基于F省农信系统金融科技发展的思考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客户金融

(福建武夷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3000)

一、F省农信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一)金融科技推动管理精细化

信息科技对F省农信金融机构的改造最早开始于2005年开发和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不同业务类型如储蓄、对公等账务处理及其报表编制的统一组织、统一处理和统一管理,改变了最初的手工处理业务的模式。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目前金融科技已渗透到人员管理、客户管理等各个方面。

(二)金融科技助力业务跨越发展

通过发展金融科技,传统业务与互联网实现对接,推动了农信金融机构的业务转型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了业务的广度;二是拓展了业务的深度;三是改善了客户服务体验。

(三)金融科技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借助金融科技大数据,农信金融机构可以实现对客户风险数据的全面掌握,包括客户不良数据和外部征信系统,这样有助于强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置等重要节点,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二、F省农信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发展的困境

金融科技的推广和运用带来了F省农信金融机构管理的精细化、业务的跨越发展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然而,其客观面对的金融服务领域的弱势和科技的叠加风险很大程度地制约了金融科技的发展。

(一)金融服务领域的弱势

金融科技为F省农信金融机构带来普惠化金融服务便利的同时,也因其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面临极大的发展局限性。一是服务区域的边远性,金融知识普及难于全覆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绝大多数扎根农村领域,地广人稀,各类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很难真正全覆盖,农民对金融知识的认知极其有限。二是服务对象的脆弱性,接受新兴事物的过程较长。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农村地区,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出于认知有限的恐慌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他们自然而然地排斥各类新兴的金融科技服务产品,而选择最传统的面对面的柜面人员服务。三是客户信息的空缺性,金融科技作用受限。当前,由于部门、机构间信息的割裂、分散,再加上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户依然是游离于各类数据系统外的“白户”,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通过Fintech分析客户行为及风险的作用有限。

(二)面临金融与科技的叠加风险

Fintech有效地提高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但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同时因其空间的开放性、运用的便捷性、技术的复杂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因自身因素将面临金融风险、科技及信息风险叠加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欠缺,科技外包风险突显;二是科技人员缺失,保障不足风险显现;三是内控能力薄弱,数据泄露风险突出。

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推进金融科技稳健发展的建议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因历史及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其既要认识Fintech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要清楚其发展的艰巨性和长远性。目前F省农信系统已完成了办公系统的电子化,正尝试将传统的线下业务向线上转移,但距离实现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一)科学战略定位,强化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

在生存动力、竞争压力、发展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迎接,自我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因需而变、因势而变,积极参与金融科技带来机构发展的转型。一是发展战略应时转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需要正视自身的短板与不足,从思想、意识及制度建设上明确金融科技的核心引擎地位,确立金融服务与信息科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找准定位,通过“平台”链接客户及合作伙伴,转变传统的业务发展模式,稳步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二是顶层制度应势设计。金融科技的发展势不可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顺势而为,前瞻性地进行顶层制度设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调整组织结构的,改进技术架构,重塑业务流程,培育专业人才,夯实内控基础,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金融科技应需融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创新力量,打造以自身业务为核心、融合科技创新为一体的新金融,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服务,从实质上解决科技、业务“两张皮”问题,推进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

(二)信息多源集成,提升客户金融服务能力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细致深入地做实“三农”金融服务,寻找两者发展的契合点,互惠互利。一是完备化的信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尽可能地通过内外部各种数据源,完备现有客户或潜在客户的相关数据信息,尤其是身份、消费、位置、行为等数据。二是结构化的分析。在多方数据汇集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分层分析,对客户进行较为全面的画像,深度了解客户,对其品行、信用、融资行为、消费习惯等进行定性。三是匹配化的服务。根据客户的画像,依客户的融资需求,进行金融服务供需的匹配,实现线上提供适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当前因客户信息的空缺或不完整,主要是“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缓解服务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三)优化风险管理,培育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

传统金融风险在金融科技业务发展中风险外溢性更强、波及面更广、危害性更大、表现方式更加隐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建立全面的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体系,让风险管理深入人心,才能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管理。一是培育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全员、全流程培训制度,通过定期培训、考核和节点抽查等,让每个员工将风险管理理念内化为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二是完善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风险应急处置制度和风险识别、监测、评价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实时、动态评估,确定其风险状况,找准风险源,及时预警,切实化解风险苗头,填补安全漏洞。三是建立风险责任管理追究机制。以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为核心,完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责任制,并从业务、人员二个维度,确保责任追究全覆盖。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客户金融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P2P金融解读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