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植物设计特征研究
2019-03-26
(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居住区植物设计原则
(一)利用植物的自身特性。利用植物的特性创造具有功能性的植物群落。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效,比如在态效益方面有些植物树冠大而浓密、叶片大而粗糙且分泌有油脂或粘液者均有较强的滞尘能力,能吸收空气有害物,衰减噪声,提供新鲜空气,阔叶树种的光合作用一般强于针叶树种,能提供庇荫场所,衰减噪声,固土保肥。有些植物(迷迭、薄荷、百里香、薰衣草,配置时辅以少量挺拔的观叶植物,如矮蒲苇、丝兰或条状花穗植物等作为视线点)能挥发有机物到空气中,不仅抑菌杀菌,还能通过人的呼吸、皮肤进入人体调节神经系统,强身益寿。芳香类的植物使人放松、精神愉悦,这类具有保健功能的植物既适用于居住区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场所也适用于休闲养生区域,增加人们停留户外的时间。具有明显挥发性气味植物多集中在芸香科、木兰科、樟科、松科、柏科等。能结果的植物,色叶的植物,能唤起直观的视觉感受,在景观中,它们起着最引人注目的作用,其中,某些色彩能对人精神上产生积极的影响及保健作用,同时增加人们与户外的接触。有些植物虽然各方面生态效益较好,但具有有毒物质,不宜栽植在距离人近的地方,比如夹竹桃。总之在植物设计和选择的时候尽多考虑因地制宜或锦上添花的作用,充分利用植物特性。
(二)利用植物的多样性。由于植物的形状多姿多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并且随着四季的变化,自身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对空气的洁净程度与郁闭程度不同,在塑造空间的时候,要注重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形式的搭配,考虑季相,不同层次的植物要有多种植物的搭配栽植,增加其多样性,群落空间越复杂,能提供的负氧离子和其产生的生态效益就越高。但是由于土地能提供是生长资源有限,上层乔木丰富,将占据较多的生长资源,中下层植物的生长势必受到抑制,植物多样性降低,若上层乔木较少,那中下层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生长更好,所以在设计时应注重乔灌比例均匀搭配。通过合理搭配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来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而且种类繁多的草本植物除了带来丰富的色彩、文理的变化外,还为昆虫和鸟类创造了理想的栖息地。最后,在景观的营造上,创造视觉和形态结构上的多样化,达到四季皆有景可观的效果。
(三)融入文化元素的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会融入地域文化,主题定位等元素,而这些元素会适当的体现在植物上。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植物的不同含义有不同的韵味的渊源有所阐述。古代文人纵情山水,寄情于山水,将一方水土以浓缩的方式体现在自己的园林中,而他们的情怀则处处表现在植物上,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以“梅兰竹菊”四君子来比拟文人的高洁品性的原因。在植物的设计中我们常常会考虑门庭和院子点景树的含义和象征。比如有红梅、国槐象征爱国;松树柏树象征刚正肃穆;莲花兰草象征高尚;橡树象征长寿、健壮;珙桐橄榄象征和平友好,海棠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寓意“玉棠富贵”;与菊花、蝴蝶相配,寓意“捷报寿满堂”;与五个柿子相配,寓意“五柿同堂”;榉树寓意“中举人,步步高升”之意;芭蕉种于门庭前象征家大业大等。当然有些植物同样会有文化忌讳,也要对当地民风民俗了解清楚规避雷区。
为了减少后续维护成本,和可持续性,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应尽量选择适应性强、质感、颜色、抗寒性强、耐久性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多年生草本、草花与灌木和乔木一起被用来创造比自然更加丰富的景观,这样使居住环境生机盎然。居住区绿地作为居民最近的自然,会承担更多的康健功效,缓解居民亚健康。
二、架空层绿化设计
架空层作为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独特建筑空间,目前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重要的地点,其环境营造受到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小区的架空层绿化是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经过精心设计后的空间能让居民闲暇于此,间接环境用地紧张的情况,同时此处受到天气影响较小,空气流通,配置良好的植物能提高居民的环境体验感。由于环境比较荫蔽,一些植物无法生长,需要选择耐荫较强和喜阴的植物,如棕竹、龟背竹、万年青等,并避免单一种植,在能受到光照的地方种植喜阳或耐半阴的植物有紫茉莉、红背桂、网纹草等;耐荫性不强的植物有含羞草、中华纹母、剑麻;垂吊植物有:常春藤、吊兰、爬山虎等。充分利用植物习性,创造别具一格的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是链接各个活动区域和居住区域的纽带,人流量大,在设计道路边绿地的时候要注重其观赏性和实用性。道路两旁的植物造型对道路要起到引导和空间调节的作用,使游客行走于闭塞的空间中不会感到压抑,空旷的环境中不会感到单调;夏天的时候能遮阴,冬天的时候能透过阳光。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主要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并配合花卉和草坪等,形成复合式的植物群落结构;也可以利用特色树种创造出环境意境,达到“林中取道”、“竹中穿路”的赏景效果,尽量使植物景观设计因路而异。居住区的边界围挡因离大马路较近,为避免空气污染和噪音,应该种植枝叶繁茂的大树如榕树香樟等,有些植物如红花檵木,小叶女贞,杜鹃等植物叶片密被绒毛对粉尘的吸附作用很大。
四、活动区域绿化设计
活动区域是人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此处的绿化设计要求更高,也更需要注重植物的选择。类似于老人的交流何谈区域,儿童的游玩区域,年轻人的运动学习区域等如果种植具有色彩,散发香味,搭配具有美感的植物会增加人们的停留时间。常绿树与落叶树相互搭配,高低错落,私密空间适宜以常绿树做背景,菜叶树或灌木草本点景,开敞空间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植物,当以简洁明了为主。如果能种植兼具保健功能的植物会更好,比如迷迭香和柠檬草等的精油有抗抑郁的功能;薰衣草精油等能抗焦虑,具有提神及抗精神疲劳的作用;香叶天竺葵、菊花等芳香植物香气可以降血压;绿萝、含笑等能吸收SO2、HF、Cl2及光化学烟雾、防尘降噪等。
五、居住区植物设计总结与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展现植物景观的魅力最恰当的做法是通过植物自然演替,在最初设计时考虑多样性,空间营造,物种数量比例,物种适应性与抗性的选择上,而不是后期一味通过材料替换;需根据每个区域的功能需求来调整植物配置。植物在景观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设计师应从整体出发,遵循设计原则,开发创意思路,通过合理的选择能设计出三季有花、四季成景的多样化景观,将自己的设计更切实的运用到居住区人们的生活中造福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