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意义
2019-03-26,,
,,
(1.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成都 610100;2.四川省达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 达州 635000)
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具有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可达213万~373/万人[1],特别是在具有肥胖家族史的儿童中,单纯性肥胖的发病风险更高[2]。对于单纯性肥胖病因机制的研究较少,一般认为脂肪细胞的过度生成或者代谢活性的下降等,均是影响单纯性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生物学相关指标在单纯性肥胖的研究中逐渐得到重视,生物学因子的波动能够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抑制脂肪细胞的凋亡,进而参与到单纯性肥胖的发生过程中。既往认为25-羟维生素D[25-(OH)D3]作为体内重要的维生素,主要参与患者体内钙磷代谢过程,影响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有研究发现,血清25-(OH)D3还能够通过稳定前体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转化,抑制转化的速率,进而降低脂肪细胞的合成和脂肪组织的新生[3-4],但缺乏临床研究。为了进一步揭示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OH)D3水平及意义,为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了单纯性肥胖症患儿104例,探讨25-(OH)D3的表达及其与儿童血脂、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标准差积分(BMI-standard deviation score,BMISDS)等指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及四川省达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就诊的单纯性肥胖症患儿104例,按照超过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健康儿童标准体重20%为肥胖,20%~49%为轻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将其分为轻中度肥胖组64例,重度肥胖组40例。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标准[5];②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肥胖;②有佝偻病、哮喘、糖尿病、高血压及肝肾疾病;③近3个月内有维生素D服药史。同时选取健康体检正常体重儿童60例作为对照。各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n(%),χ±S]
1.2检测方法
生化指标的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仪器为MAGLUMI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OH)D3,检测仪器为美国Bio-Bad全自动酶标仪,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T淋巴细胞的检测:采集患者静脉空腹血5mL,加入0.2mL的氯仿,2℃~8℃冰冻离心机中离心(12 000g/min,15min),反复一次洗涤RNA,弃上清,在管底部可见一乳白色小沉淀物,加入1mL 75%乙醇,0.1%蒸馏水水溶解。加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DPH)上下游引物、0.1% DEPC使其终浓度均为20pmol/μL,制备反应体系,RT-PCR扩增的条件与参数:48℃ 45min,94℃ 2min;94℃ 30s,58℃ 60s,68℃ 2min,共40个循环;循环完毕后68℃延伸7min。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多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25-(OH)D3、BMI及BMISDS的比较
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的25-(OH)D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MI和BMISD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肥胖组的25-(OH)D3均明显低于轻中度肥胖组和对照组(均P<0.05),而BMI和BMISDS均明显高于轻中度肥胖组和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各组25-(OH)D3、BMI及BMISDS的比较结果(χ±S)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轻中度肥胖组比较P<0.05。
2.2各组血脂水平的比较
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的TC、TG和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的H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肥胖组的TC、TG和LDL-C均明显高于轻中度肥胖组和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各组血脂水平的比较结果(mmol/L,χ±S)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轻中度肥胖组比较P<0.05。
2.3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的CD3+和CD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肥胖组的CD3+和CD4+均明显低于轻中度肥胖组和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结果(%,χ±S)
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轻中度肥胖组比较P<0.05。
2.4相关性分析
对肥胖症患儿血清25-(OH)D3与BMI、BMISDS、血脂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5-(OH)D3与BMI、BMISDS和TG呈负相关性(r分别为-0.403、-0.398、-0.311,均<0.05),与CD3+和CD4+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344、0.321,均P<0.05)。
3讨论
3.1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背景
不良饮食习惯、平素体能锻炼不足等均能导致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特别是在年龄小于14岁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可平均上升7%以上[6]。单纯性肥胖的发生能够在下列几个方面影响儿童的远期结局:①儿童单纯性肥胖能够增加患儿的心肺功能负担,增高儿童远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②儿童单纯性肥胖能够导致自身代谢性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或者高血脂症的发生,增加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的可能。但现阶段临床上缺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有效的预防措施,本研究通过对25-(OH)D3水平的研究,能够为口服维生素D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理论基础,并为临床上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参考。
3.2 25-(OH)D3生理作用与肥胖的关系
25-(OH)D3可以通过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化而来,其能够促进骨钙沉积和骨的形成,增强骨的溶解,参与到骨质代谢过程中。近年来基础领域的研究提示,25-(OH)D3还广泛参与细胞代谢、细胞生物学形态的维持、肿瘤细胞的早期调控过程。25-(OH)D3的表达能够调节脂肪细胞对于三磷酸腺苷(ATP)的利用能力,稳定细胞膜上ATP的浓度,稳定脂肪细胞的能量供应,降低持续性的脂肪细胞扩增和分化成熟的风险[7-8]。部分研究者报道发现,在儿童单纯性肥胖人群中,25-(OH)D3的表达浓度可明显下降,因此认为25-(OH)D3的下降是促进单纯性肥胖BMI上升的重要因素[9-10],但对于25-(OH)D3的表达与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或者血脂水平的关系研究不足。
3.3 25-(OH)D3在儿童单纯性肥胖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本研究中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儿童的BMI及BMISDS明显升高,提示了其体重的显著改变,而在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儿童中,血清中25-(OH)D3的表达明显下降,特别是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清中25-(OH)D3的表达进一步下降,提示25-(OH)D3与肥胖的发生可能有密切的关系。25-(OH)D3的下降能够通过下列机制促进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11-13]:①25-(OH)D3的低表达失去了其对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能力的调控作用,导致脂肪细胞的分化成熟明显增强;②25-(OH)D3的表达影响到脂肪细胞的基础代谢水平,导致脂肪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少。2017年赵晓玲等认为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25-(OH)D3的表达可平均下降25%以上,同时随访BMI上升,25-(OH)D3的表达具有进一步下降趋势,同时认为通过口服补充生理性剂量的维生素D,能够有效地控制肥胖病情的进展。TC、TG和LDL-C是评估患者血脂代谢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重度肥胖组儿童中,TC、TG和LDL-C的表达浓度均明显上升,高于正常对照儿童或轻度肥胖组,差异较为明显,提示了血脂代谢紊乱与肥胖有关。这主要由于肥胖儿童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多为高脂高热量食物,增加了血脂代谢的负担,导致了肝脏对血脂代谢作用的下降。CD3+和CD4+T淋巴细胞是评估免疫功能的指标,免疫功能的紊乱能够通过脂肪代谢因子影响到脂肪细胞膜表面受体的敏感性,导致脂肪细胞的分解代谢异常。本研究中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儿童的CD3+和CD4+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提示其T淋巴细胞免疫抗原提呈功能下降,具体机制不清,考虑可能与肥胖或高脂血症导致的T淋巴细胞功能损伤有关。经相关关系分析发现,25-(OH)D3与BMI、BMISDS和TG呈负相关性,而与CD3+和CD4+呈正相关性,提示了25-(OH)D3与血脂代谢、BMI或T淋巴细胞的关系,进一步表明25-(OH)D3与单纯性肥胖的病情密切相关。
3.4总结
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分析了25-(OH)D3的表达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T淋巴细胞或血脂水平的关系。综上所述,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与患儿肥胖程度、血脂及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