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经贸合作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2019-03-25姚铃
姚铃
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过去两年,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升级,中欧经贸合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从未来发展来看,中欧经贸合作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中欧经贸关系的明天依然值得期待。
中欧经贸合作呈现积极发展态势
中欧经贸合作发展态势积极,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中欧高层互访频繁,就进一步深化双边经贸合作达成广泛共识。2019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法国、意大利和摩纳哥3国进行了历史性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2019年的首次外访,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欧洲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欧洲出席第2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第7次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德国、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我国在欧盟内的主要贸易伙伴领导人对我国实现了访问,德国总理默克尔任内第12次访华,凸显了中欧加强合作的政治意愿。中欧领导人互访,有力地引领和推动了双方之间的务实经贸合作。
二是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关系更加巩固。据中方统计,2019年上半年,中欧贸易额为3379.9亿美元,欧盟企业对华直接投资50.8亿美元(未包括金融类投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进入2019年,欧盟超过美国,重新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为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的中欧经贸合作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
三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有望取得突破,为中欧经贸合作提供重要支撑。2019年4月召开的第2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商定推动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2019年在投资自由化承诺方面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目前中欧投资协定已经入实质性的负面清单磋商阶段。中欧投资协定如果能够按期达成,将为中欧经贸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有利于消除双方企业进入对方市场的顾虑,推动双向投资取得新的发展。
四是中欧在推动自由贸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存在共同利益。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委会”)在2019年11月上任。新任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未来贸易优先考量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世贸组织”)改革,争取2022年形成一个关于补贴、技术转让和争端解决的全面协议。中国坚定支持世贸组织改革,已提交中国对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阐述了中方在世贸组织生存、全球经济治理、运行效率和包容性四大方面问题上的主张。在美国推崇“单边主义”、以“零和游戏”撕裂国际贸易治理的形势下,中欧携手合作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将有助于维持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为全球贸易往来提供可预期的贸易环境。
中欧经贸合作面临不确定因素
中欧经贸合作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从宏观经济及政策层面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全球经济放缓的不利影响。
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全球经济和贸易不确定性上升,增长出现明显的放缓趋势(见图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10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至3%,这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远不及21世纪第一个10年年均3.9%的增长率。
图1 2010—2019年世界、欧盟与中国经济增长变化(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受出口低迷影响,2019年欧盟经济将迎来过去5年表现最差的年份。欧盟委员会在2019年7月公布的《2019年夏季经济预测》报告指出,2019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预计分别增长1.4%和1.2%,较2018年将分别减少0.6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尤其是作为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引擎的德国经济表现不济,预计仅增长0.5%,而其他欧盟大国——法国、意大利预计也仅分别增长1.3%和0.1%,远未达到2%的潜在增长水平。
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3%,全年预计增长6.1%。当前,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出口的拉动作用相对减弱。尽管如此,由于对美国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较高,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产业链调整,在一定时期内会给中国经济造成较大下行压力。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及其外溢效应,必然对企业商业信心、投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并传导到包括中欧双边贸易在内的全球贸易。
二是歐盟贸易政策内顾的负面效应。
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缔造者和维护者,欧盟一直推崇“自由贸易”。但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欧盟贸易政策从强调“自由贸易”转向更多强调“公平贸易”。2015年10月,欧盟发布题为《贸易惠及所有》的贸易政策文件,标志着此种转变的开端。2016年11月,为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到期,欧盟委员会提交了新的反倾销、反补贴立法提案,并于2017年12月实施新的反倾销计算方法;2018年6月《欧盟贸易防御现代化法案》生效;2019年4月欧盟层面《外国投资审查框架》生效。通过上述系列立法,欧盟不断强化对盟内制造商、产业的保护,虽不乏迎合近年来日益高涨的民粹势力等因素,但针对与我国的“竞争”和要求“对等开放”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对中国企业在欧洲业务发展形成了阻遏效应。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同比减少40%,连续2年下降;2019年第2季度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额为7.2亿美元,环比下降91%,是继2018年第4季度后再次大幅下跌。2018年,法国政府叫停意大利芬坎特里造船公司(Fincantieri)对 STX 法国船厂的股权收购,原因是担心STX船厂的专业技术传给中国企业;而中国公司收购德国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机械制造商也遭到否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