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率、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

2019-03-25景斌强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城市化

景斌强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经济增长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从长期来看,城市发展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合理调配资源在城乡间的分布,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化   经济增长   城乡收入差距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率的迅速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然而,我国在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仍然面临着较多问题,例如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相伴随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市化发展质量低下等问题。城乡收入差距不仅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导向相违背,并且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降低了我国居民边际消费效用,不利于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精准扶贫、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几年我国重要政策导向,如何在稳定经济增长、实现城市繁荣的基础之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因此,研究城市化率、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学者们做了大量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研究,期间运用的理论方法与思路值得本文借鉴。邓金钱(2017)认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受到政策影响较大,例如经济城市发展战略以及政府主导下的人口流动都会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更深层次的,王能、李万明(2016)尝试从财政分权的角度实证检验政府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他们认为由于财政分权的存在,使得地方财政在二次收入分配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实现收入平等化。此外,由于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众多市场因素也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经济金融发展、人力资本的积累、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都被认为是造成我国城市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因素。葛蕾等(2016)指出,地方财政分权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而,学者们对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中基本属于简单线性回归模拟,这一结果可能具有一定偏误,因此,本文在借鉴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以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率作为核心指标,探讨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短期以及长期影响。

理论分析与假设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成为衡量地方官员绩效的重要指标,各地也将提高经济增长率以及加快城市建设作为重要政策导向。一大批城市新区应运而生,而大量的“鬼城”“空城”接踵而至,一些地方甚至不惜“粉饰”经济增长数据。在这种大力推进城市发展的建设过程中,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被严重忽视,城乡收入之间的不平等问题逐渐加剧。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地方政府唯GDP论,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被严重忽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被放大,经济发展质量受到严重制约。而这种重视经济增长、片面追求高城市化率很有可能影响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的发展福利。李子叶(2015)在研究中指出,片面追求高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大量资源被投入到城市发展建设中,加剧了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杨松、王爱峰(2015)指出,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推进的效率并不高,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并没有降低城乡收入差距。邓金钱(2017)指出为了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有意主导人口的区域流动,一大批优质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制约了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由此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杨森平等(2015)则指出,城市发展并不完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对农村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愈发凸显,从长期来看,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无独有偶,杨森平等(2015)在研究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也指出,各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型关系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四个假设:

假设1:经济增长在短期来看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假设2: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假设3:城市发展在短期来看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假设4:城市发展从长期来看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模型设计

为了验证上述4个假设,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31个省级单位2007-2016年經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城市化率、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模型如下:

其中,Lag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以居民之间的相对收入来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体来说,就是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作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变量,Urban为本文的第一个核心解释变量城市化率,β0为截距项,β1为其系数,表示城市化率的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影响;PGDP为人均GDP,是本文的第二个解释变量,用来衡量各地区经济增长程度,β2为其系数,表示经济发展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影响;Urban2、PGDP2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平方项,β3、β4作为解释城市化率以及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影响。Xi为本文的控制变量,βi为其系数。

在控制变量的选择上,本文依托学者们已有研究成果,选择了金融发展水平、财政支出、非农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外贸水平等。其中金融发展水平以金融相关比率为代理变量,以各地区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决定,财政支出以人均财政支出变量为代理变量,人力资本选择每万人在校中学生数,外贸水平为人均对外进出口总额,本文所选用的变量及其描述性统计具体见表1。本文所涉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以及我国历年统计年鉴,保证了本次研究的科学性。

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07-2016年共10年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回归,由于样本量大于年份,属于短面板,因此无需再进行协整检验以及单位根检验。此外,由于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为基准模型,较好解决了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为了对固定效应模型有个参照,本文在报告回归结果时也同时报告了OLS模型以及随机效应模型的结果作为对比,对于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豪斯曼检验,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即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具体见表2。

由表2可知,无论是OLS模型、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各个主要变量的回归系数方向均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次回归结果的稳健性。以固定效应为例,城市化率的系数为-0.47,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背后的机理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入城市,一些优秀的青年逐渐落户城市,造成了乡村经济的凋敝,乡镇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恶化,从而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此外,由于我国各个地方仍然将发展城市作为政策的着力点,因此大量优惠政策向城市倾斜,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等。经济发展的回归系数为-0.39,且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会越来愈大,这与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这说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不仅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并且表现出极强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不仅在区域之间存在,而且在城乡之间更为明显。由于城市地区发展面临着更好的环境,拥有更多就业机会,城市居民工作技能更高,且城市集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由β1和β2的回归系数可知,在短期内,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与假设3。

进一步的,城市化率平方项的回归系数为1.94,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城市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倒U型关系,即短期内城市发展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来看,城市发展会缩小这种差距。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在短期由于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城乡发展平衡被打破,大量资源向城市转移,造成城乡发展不平衡。但长期来看,基于经济增长极理论,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对周边区域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正向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大量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项目的开展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降低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人均GDP平方项的回归系数为0.42,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然而这种关系还不明显。因此,验证了假设4。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的飞速扩张,我国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矛盾日益激化。对城市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不仅能够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提供理论依托,更能在当下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下提供更多改革建议。理论研究表明,我国的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不平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级单位,对2007-2016年我国省级单位城市化率、经济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经济增长都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化战略仍然没有兼顾农村地区的发展,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战略降低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带来了诸多社会矛盾。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尤其是城市发展,通过了统计上的检验。这说明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不是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不能单纯认为城市发展或者是经济增长拉大了这种收入差距,忽视了经济增长正向溢出效应以及城市发展。对于城乡之间的这种差距,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城乡之间不平衡的发展战略导致,但是这种发展战略差异仅仅是短期的,从长期来看,城乡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二)建议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打破城乡发展二元体制。为了降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要从调整城乡之间的发展战略着手,实现城乡平等发展。这就要求在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城乡平衡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广大农村地区,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调动政府干预资源分配的力量,完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人力资源、资金以及技术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转与分配。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发挥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增长的正向辐射作用,实现城市发展、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的协同发展。

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内生性。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调整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不相适应的部分,解决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问题。实现农村金融的发展,發挥好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配置农村地区资源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地区经济建设中。加大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活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性。

参考文献:

1.邓金钱.政府主导、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2)

2.王能,李万明.财政分权、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动态关系实证分析—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9)

3.葛蕾,陶小马,汪宏.地方财政金融、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9)

4.吕琳峰,王东清.区域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

5.李子叶,韩先锋,冯根福.中国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家,2016(2)

6.杨松,王爱峰.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5(32)

7.郑兴无,田圆.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

8.郑万吉,叶阿忠.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VAR模型的研究[J].经济学家,2015(10)

9.杨森平,唐芬芬,吴栩.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的倒U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11)

10.魏浩,耿园.对外贸易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J].世界经济研究,2015(7)

猜你喜欢

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城市化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