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与其特色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19-03-25卢梅童兴娣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特色小镇特色产业

卢梅 童兴娣

内容摘要:本文以住建部2016年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陕西省入选的5个特色小镇为例,使用TOPSIS方法对2013-2017年5个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5个特色小镇与特色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情况以及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分别对两者间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情况。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2013-2017年5个特色小镇和其特色产业综合发展实力水平较低,两者间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中度协调的阶段。其中因为个体资源条件和发展规划差异,在耦合协调和表现出的贡献率,不同特色小镇呈现出不同的情况。

关键词:特色小镇   特色产业   耦合协调   TOPSIS

引言

特色小镇通过对高端要素的集聚,可优化区域产业系统,提升区域内生产发展动力,为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提供了新思路,在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勾画出我国至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具有特色、充满活力小镇的目标任务。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特色产业因为其强烈的地域性、市场导向性和独特优质性,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是提高特色小镇的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同时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都需要在适宜的空间环境,特色小镇可聚集资源,融合生产、生活、生态,高度吻合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目前,针对特色小镇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特色小镇本身资源情况和发展规划进行特色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如贺炜等从杭州梦想小镇的实践中总结出“五力模型”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林峰、张吉福、闵学勤则是聚焦于整个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二是从特色产业出发研究特色小镇的创建模式,且多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如盛世豪等将特色小镇作为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冯云廷将特色小镇作为一个由产业、空间、文化三维元素组成的组织形式,孙奇等以温州市鹿城区的具体案例分析主导产业的选择。

但目前的研究往往更局限于定性的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缺乏定量分析。而定量方法的运用更利于直观分辨两者关系,可使分析结果更客观。因此,定性定量方法的结合无论是在特色小镇建设初期,还是在后期发展都能起到引导作用,便于做出合理的规划,保证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特色小镇发展水平与其特色产业发展的关系定义为耦合关系,从耦合协调度的视角解读特色小镇的建设成果和发展潜力,构建了特色小镇与其特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住建部2016年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陕西省入选的5个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分析特色小镇与其特色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最后根据实例结果,对特色小镇和其特色产业今后的协调发展作出参考建议。

研究方法

(一)特色小镇和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

根据指标选择的可比、可操作、可量化、简明科学性等原则,本研究从特色小镇与特色产业两个系统来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

刘志迎将产业竞争力来源分为直接、间接和最终来源,祝爱民和唐志强在选择和评价特色产业提出要有能反映特色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优势原则和规模原则,本文在借助了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考察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关键在于考察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特色吸引力,从这角度出发评价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建立了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成了收入效应、产业效应和就业效应三个要素层(见表1)。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则是借鉴了温燕等从宏微观两个角度分析构建的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和吴一洲等从总体、分项方面考察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思路,主要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将特色小镇指标体系分为规模效应、经济结构、质量效应三个要素层。

(二)特色小镇与其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运用TOPSIS方法对特色小镇与其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TOPSIS其基本思想为:根据使用者需要设定一个最理想值和一个最不理想值,再分别计算与最理想值和最不理想值之间的距离,挑选出与最理想值距离最近与最不理想值最远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价。

计算步骤如下:

建立指标矩阵。构建评估矩阵。对指标层下N个时间序列选择M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原始数据矩阵X={xij}n×m其中xij表示第i个指标的第j个目标值,i=1,2,3,…,n;j=1,2,3,…,m。

原始數据归一化处理。为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将原始数据矩阵{Xij}n×m进行以下处理:

使用均方差决策的方法确定权重系数。计算xij的平均值:

计算指标xi的均方误差:

得计算指标的权重系数:

计算两个系统评价值。代入相关指标数据,计算两个系统下各评价指标的实际指标值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欧式距离:

可得评价值:

根据以上步骤,可得特色小镇系统和特色产业系统的评价值。

(三)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度分析。耦合是指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物体或者体系在相互作用下对彼此产生影响致使联合起来的现象。基于这种耦合的物理概念,构建多系统耦合模型:

C=m{(U1,U2,…,Um)/{[∏(Ui+Uj)]}}1/m

U1,U2,…,Um是表示多个系统的变量,C表示耦合度,表示从U1到Um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

本文将涉及的研究对象分为特色小镇和特色产业两个系统,利用耦合度度量两个系统利用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协同作用的大小。两系统的耦合度模型可以定义为:

式中C为耦合度值,C∈[0,1],U1、U2分别为特色小镇系统和特色产业指数;C为耦合度,介于[0,1]之间,耦合度等级划分如表2所示。

耦合协调度分析。耦合度仅反映上述二者的相关程度,难以体现其综合交互作用水平,因此本文引入协调度来补充完善,协调度能体现系统间良性的相互关系与彼此的和谐一致。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公式为: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T表示两个系统的评价值,反映两者的整体效益水平。θ、α、β为待定参数,考虑到特色小镇和特色产业关系紧密联系,因此取θ=0.5。

根据耦合协调度D对特色小镇和其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分类评价,分类标准如表3所示。

贡献率分析。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考察特色小镇与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灰色关聯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灰色关联顺序进行因素间关系强弱描述的方法,运用其考察特色小镇与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计算步骤为:

确定耦合协调度D(D(1),D(2),…,D(m))系统特色行为数据序列,特色小镇系统U1(U1(1),U1(2),…,U1(m))和特色产业系统U2(U2(1),U2(2),…,U2(m))为两组相关因素序列。

对序列数据无量纲化:

通过以上步骤可得特色小镇与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分别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

实例研究

(一)研究案例概况

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2011年,陕西省以基础条件较好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建制镇为重点,在经济和政策上予以扶持,建成一批特色小镇。2013年陕西省启动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工作,特色小镇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旅游定位为特色产业。在2016年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陕西省囊括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宝鸡市眉县汤峪镇、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咸阳市杨陵区五泉镇5个小镇,其中,除五泉镇以特色农业为主导产业发展,其余四个小镇的特色产业都是旅游业。

(二)案例结果

特色小镇与其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值。对2013-2017年5个特色小镇的原始数据进行消除量纲处理,再分别代入公式(3)、(4)、(5)中,得到特色小镇和特色产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4)。

将上述权重系数和2013-2017年5个特色小镇与其特色产业原始数据代入公式(6)、(7)中得到特色小镇与其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值(见表5)。

特色小镇和其特色产业协调发展测度。将特色小镇和其特色产业评价值代入公式(8)、(9)、(10)得到两个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见表6)。

(三)案例分析

整体分析。耦合度分析。时间维度分析:从整体看,2013-2017年陕西省第一批特色小镇与特色产业两个系统的耦合阶段都处于拮抗阶段,2013-2017年每年平均耦合度为都在0.48左右浮动,有小范围的提升,但始终处在耦合拮抗的阶段。

空间维度分析:从5个镇的平均耦合度来看,蓝田县汤峪镇为0.4911,照金镇为0.4892,眉县汤峪镇为0.4985,青木川镇为0.4724,五泉镇为0.4958。整体耦合度在[0.45,0.5]区间内,各地区耦合度空间差异性不大,都处在拮抗且趋向磨合阶段。

耦合协调度分析。时间维度上看,2013-2017年,特色小镇和特色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类整体都为调和协调类型。2013年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4486,2014年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4570,2015年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4700,2016年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4576,2017年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4765,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处于[0.44,0.48]的区间,处在中度协调左右的状态。

空间维度上看,蓝田县汤峪镇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5052,照金镇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4552,眉县汤峪镇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4848,青木川镇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3675,五泉镇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4965。其中,蓝田县汤峪镇耦合协调度最高,为初级耦合协调类型,青木川镇耦合协调度最低,为勉强耦合协调类,其余3个小镇为调和协调类型。

个体分析。西安市蓝田县汤峪镇。2013-2017年,汤峪镇的特色产业和特色小镇综合评价指数皆呈倒三角型,且5年里特色小镇综合评价指数始终高于特色产业综合评价指数。

耦合度较为稳定,一直保持在0.49左右,无强烈波动,但其耦合协调度呈三角型,2015年指数最高,达到0.53,两个系统达到初级耦合协调的状态。从数据上看,汤峪镇在特色产业的发展的耦合度较为稳定,但耦合协调度有弱化趋势。

考察汤峪镇与其特色产业两个系统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程度。将汤峪镇2013-2017年的耦合协调度数D1作为系统特色行为数据序列,特色产业系统U11,特色小镇系统U21,2013-2017年的评价值作为相关因素序列,取关联数ξ=0.5,代入公式(11)-(15),得γDU11=0.5432,γDU21=0.6357,可知,汤峪镇发展对与其特色产业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大于其特色产业的贡献率。

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2013-2017年,照金镇的特色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其特色小镇综合评价指数2013年至2016年度呈下滑趋势,2017则有明显上升,除2016年外,特色小镇的综合评价指数始终高于特色产业综合评价指数。

耦合度呈稳定上升趋势,逐渐向磨合阶段靠拢。但耦合协调度在前四年都有明显下滑趋势,直至2017年才出现上升。从数据上看,照金镇在特色产业的发展的耦合度较为稳定,但耦合协调度变化浮动较大。

考察照金镇与其特色产业两个系统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程度。将照金镇2013-2017年的耦合协调度数D2作为系统特色行为数据序列,特色产业系统U12,特色小镇系统U22,2013-2017年的评价值作为相关因素序列,取关联数ξ=0.5,代入公式(11)-(15),得γDU12=0.6290,γDU22=0.6874。可知,照金镇发展对与其特色产业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小于其特色产业的贡献率。

宝鸡市眉县汤峪镇。2013-2017年,眉县汤峪镇的特色产业综与特色小镇综合评价指数同样呈折线型,但5年中特色小镇评价指数基本高于特色产业评价指数。

耦合度基本维持在0.49左右,稳定无较大浮动,逐渐向磨合阶段靠拢,但其耦合协调度波动较大,在经过2014、2015年较为稳定的状态下,在2016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直至2017年开始上升,依然保持在调和协调程度。

考察眉县汤峪镇与其特色产业两个系统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程度。将眉县汤峪镇2013-2017年的耦合协调度数D3作为系统特色行为数据序列,特色产业系统U13,特色小镇系统U23,2013-2017年的评价值作为相关因素序列,取关联数ξ=0.5,代入公式(11)-(15),得γDU13=0.5244,γDU23=0.6629,可知,眉县汤峪镇发展与其特色产业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基本相同。

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2013-2017年,宁强县青木川镇的特色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和特色小镇综合评价指数走势相同,都在2015年出现略微的下滑。但5年中特色小镇指数始终低于特色产业综合评价指数。

耦合度保持稳定,在0.46左右,其耦合协调度保持稳定,在0.36左右,为勉强耦合协调类。从数据上看,青木川镇特色产业的发展的耦合度较为稳定,虽然耦合协调度也同样保持稳定,但耦合协调度并不高,始终处于勉强耦合协调的状态。

考察青木川镇与其特色产业两个系统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程度。将青木川镇2013-2017年的耦合协调度数D4作为系统特色行为数据序列,特色产业系统U14,特色小镇系统U24,2013-2017年的评价值作为相关因素序列,取关联数ξ=0.5,代入公式(11)-(15),得γDU14=0.5203,γDU24=0.5212,可知,青木川镇发展对与其特色产业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略小于其特色产业的贡献率。

咸阳市杨陵区五泉镇。2013-2017年,咸阳市杨陵区五泉镇的特色产业综合评价指数呈折现型,在2013-2014年的持续上升后,2015年指数从0.6下降到0.5,此后2016年又猛增到0.7,2017年则回落到0.6的水平,而特色小镇综合评价指数基本处于平稳上升趋势。其特色小镇综合评价指数始终高于特色产业综合评价指数。

耦合度呈稳定上升趋势,指数基本在0.47左右,逐渐向磨合阶段靠拢,其耦合协调度也基本呈上升趋势,由调和协调的类型变为初级耦合协调类。从数据上看,五泉镇在特色产业的发展的耦合度较为稳定且趋向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也呈上升趋势,两者系统向着更良好的协调性发展。

考察五泉镇与其特色产业两个系统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程度。将五泉镇2013-2017年的耦合协调度数D5作为系统特色行为数据序列,特色产业系统U15,特色小镇系统U25,2013-2017年的评价值作为相关因素序列,取关联数ξ=0.5,代入公式(11)-(15),得γDU15=0.6147,γDU25=0.5910,可知,五泉镇发展对与其特色产业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大于其特色产业的贡献率。

结论

从住建部2016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陕西省入选的5个特色小镇在整体来看,2013-2017年,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综合发展实力水平较低,和特色小镇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不高,处于中度协调的阶段,耦合协调性有一定提高的趋势。

5个小镇中除五泉镇以外,其余4个小镇对特色小镇与其特色产业耦合协调度的贡献率都大于其特色产业的贡献率,这说明目前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多依赖于小镇的发展水平。结合数据分析和特色小镇及其特色产业的自身发展路线来看,大部分小镇大力发展其特色产业确实带动了小镇的发展,而特色产业的“特色”有过于单一死板的情况,延伸不够,没有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

特色小镇利用特色产业的发展,运用创新集聚模式,这对破解城市空間资源瓶颈、有效供给不足、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等经济发展难点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特色产业的发展运营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容易促进两者之间互相扶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本文从耦合定量角度,研究了特色小镇与其特色产业系统协调程度的强弱和类型,但因为特色小镇兴起时间较晚,缺乏历史继承性的深入研究;同时,由于所选取的研究对象特色产业较为单一,本文并未考虑特色小镇中培养发展多个特色产业的情况,因此,该课题研究需要将来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桂秋,马猛,温春阳,陈小卉,王春,曹广忠,张立,蔡健,唐颖.特色小镇特在哪[J].城市规划,2017,41(2)

2.刘勇,谢杨.对我国城镇化的战略思考[J].科学决策,2005(8)

3.王志章,孙晗霖.西南地区新型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6(1)

4.吴国文.培育千个特色小镇 实现首个百年目标[N].中国建设报,2016-7-21

5.Hart J F.Small Towns and Manufacturing[J].Geographical Review,1988,78(3)

6.Tan K C.Small Towns in Chinese Urbanization[J].Geographical Review,1986,76(3)

7.付晓东,蒋雅伟.基于根植性视角的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7(8)

8.洪志生,洪丽明.特色小镇众创平台运营创新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5)

9.贺炜,李露,许兰.中国特色小镇之特色产业思考—杭州梦想小镇和云栖小镇规划设计的启发[J].园林,2017(1)

10.林峰.特色小镇的“生命力”之产业的选择、培育与导入[J].中国房地产,2017(8)

11.张吉福.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与模式—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

12.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5)

13.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14.冯云廷.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空间-文化三维组织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7,38(6)

15.孙奇,杨国胜.特色小镇建设重在谋划特色产业[J].浙江经济,2015(6)

16.刘志迎.现代产业经济学教程[M].科学出版社,2014

17.祝爱民,王温冉,于丽娟,袁赫.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县域特色产业选择[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

18.唐志强,王丁宏.县域特色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0(6)

19.温燕,金平斌.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估模型构建[J].生态经济,2017,33(6)

20.吴一洲,陈前虎,郑晓虹.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规划师,2016,32(7)

21.胡永宏.对TOPSIS法用于综合评价的改进[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4)

22.周宏.现代汉语辞海[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23.梁坤,杜靖川,吕宛青.西南地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J].经济管理,2014,36(12)

24.汪浪,曹卫东.近10年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J].科学决策,2014(2)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特色小镇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