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9-03-25詹海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3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传统村落问题

詹海涛

摘 要:蔡家畈古建筑群位于太湖县汤泉乡境内,距县城50千米。古建筑群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后至民国初年,时间跨度300多年,期间虽有维修、扩建,但始终保持着皖西南大别山区聚落民居的传统要素,单体建筑风貌独特,整体保存较好。

关键词:省保集中成片;古居建筑群;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问题;对策

蔡家畈古建筑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含下堂厅、中堂厅、上堂厅、呈喜公故居、维甲公故居、殷翠和故居、殷良弼故居和殷氏宗祠八个文物单体。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4600平方米,房屋650余间,为“殷”姓聚居的独姓古民居群。建筑群内巷道交错,户户相连相通,构成了一个独有的整体,是徽派建筑艺术与皖西南山地民居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典型,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2012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由于地处大别山腹地,交通、经济相对落后,蔡家畈古建筑群才得以保存下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视,蔡家畈古建筑群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 保护工作开展

2013年以来,太湖县住建、文物部门委托设计单位先后编制了《太湖县汤泉乡蔡畈古民居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太湖县蔡家畈古村落保护与利用规划》《蔡家畈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和8处文物单体修缮设计方案,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古建筑群保护利用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截止到2016年,累计争取到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

2 古建筑群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保护利用资金分配使用评审标准不统一,政出多门

蔡家畈古建筑群用于保护利用专项资金达1300余万元。这些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涉及到文化、住建、环保等多个部门,有中央文化体育传媒补助专项资金、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央“一事一议”财政补助资金以及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审批标准。对于资金的使用,文物部门是站在文物保护利用的角度上考虑,修旧如旧,在不改变古建筑群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对文物本体进行修缮保护。住建、环保部门则是从建设美丽乡村的角度上考虑,打造宜家、宜居、宜室的居住环境,现代化元素居多,在一定程度上与文物修缮“修旧如旧”的原则相冲突。如何合理主导,有效、科学地分配使用这些资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文物主体保护意识不强

大多数居民文物主体保护意识不强,总想一切等政府来保护。主要表现在:一是古民居大多闲置,里面堆满废旧杂物,民居长期不通光、不透气,房屋地面潮湿,构件霉变,容易遭受蚁害;二是不注重日常的小修与维护,内外排水长期得不到疏通,小修不修,导致了文物本体更严重的破坏。

2.3 文物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由于古建筑群大多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谋生,民居内多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传统生活方式根深蒂固,以至于古民居内仍然堆放着大量用于日常生产、生活的柴草、杂木等易燃物品,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古民居都是集中成片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重大的消防安全责任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4 修缮保护工程施工环境复杂

群众缺乏对文物修缮工程的认知,不能充分理解文物修缮需采取的最小干预原则。居民在修缮过程中希望对所有原材料进行全部更换、更新,导致过度修缮,与文物修缮过程中所遵循的“修旧如旧”原则相悖,甚至阻挠施工,给文物保护工作造成了许多被动。再者,古建筑群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材料运输成本高,施工单位可能存在施工材料应换不换的现象。这就要求古民居所在政府、村委会要积极作为,协助监理单位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3 古建筑群保护利用对策

古建筑是农耕文明的载体,能够使人记住乡愁,如果保护不当,一旦消失很难再恢复原貌。为了将中华传统文明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需要强化责任与担当,主动作为,在思想上不等不靠,使即将消失的古民居建筑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文保意识

文物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加大《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如利用广播电视台、网站、APP、微信等媒体平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群众知法、守法、懂法。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日等为契机,向社会和公众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活动,提升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3.2 拓宽资金渠道,合理统筹分配使用

古民居建筑群的修缮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做支撑。仅仅依靠上级有限的文物修缮专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合力共建”的古民居建筑群保护利用资金筹措機制,形成政府资金、民间资金共同投入的运行机制。在资金的投入与使用上,应以文物部门为主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不改变文物主体风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合理统筹分配使用资金,以期达到最好的利用效果。

3.3 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实现“双赢”

合理利用是文物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举措,只保不用,将失去保护的意义,这样的保护也维系不了多长的时间。因此,要将古民居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又要实现其经济价值,创造物质财富。就蔡家畈古建筑群而言,它地处大别山腹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有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适宜居家旅游。这要求我们蔡畈村民委员会要充分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利用当地独具特色的农民赛诗会、年会、庙会、民俗文化展等主题活动,带动地方文化旅游的发展,给村民带来经济收益。同时还能增强对古民居的保护,提升知名度,达到“双赢”的目的。

3.4 加强管理,建立古民居网格化安全管理机制

蔡家畈古民居建筑群集中成片分布,体量较大,多为传统木质建筑,日常管理任务重、压力大,文物安全形势严峻。为了更好地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举措:一是根据文物属地管理原则,以古建筑群所在的村委会为主体,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古建筑群的运行管理;二是争取经费,聘请专职文保员,负责古民居日常维护、消防、安防巡查及情况上报,确保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古建筑的动态;三是部门联动建立村、乡、县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文物管理部门应主动联合消防、住建、环保等单位,不定期对古建筑群开展安全大检查,开展消防知识宣传、业务培训,提升居民文物安全责任意识。

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只有群众的思想观念真正转变了,意识提高了,古建筑群的保护利用工作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传统村落问题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