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19-03-25江逸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5期

江逸

内容摘要:在经济学中,消费是一个宏观变量词,它既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带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巨大,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在经济体制下具有较高消费倾向,但相较来说,城镇居民储蓄能力在经济体制下并不高,而且近几年还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据统计,城镇居民年储蓄余额仅是当年货币收入的1/5。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我国逐步形成只重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导致居民消费出现大幅度降低,消费市场出现疲软现象。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状,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解析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影响因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引言

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方面:消费、投资和出口,而国民消费支出是整个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替代,其中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占据了主导地位。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每年消费总支出占全国总消费支出的72%,而且一直处于稳定增长趋势。为了保持经济可持续性良好增长,调动城镇居民消费积极性成为当今经济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探究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中,国内外学者各执一词,但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凯恩斯理论为主,认为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二是以费里德曼为主,认为在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居民持久性收入水平。我国经济学者也提出不同理论,认为人均可支配以及消费者意愿、年利率等是消费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在经济学理论的统一框架中针对我国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居民消费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一方面,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转折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对未来我国经济以及消费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国家也是积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政策谋求社会发展,进而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水平、观念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消费是否正确、合理都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在巨大的人口背景以及市场需求情况下,本文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二)研究现状

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間很不平衡,相较于出口和投资,国民消费水平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少,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我国平均消费水平远低于国际平均消费水平,消费增速变慢,城乡之间差距变大,以及经济体制障碍造成居民收支差距;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以后,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给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贡献。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GDP总值高达401512.8亿元,2012年GDP总值更是超过了50万亿元,达到了519470.1亿元。根据著名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化进程是影响国民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谋求我国经济的发展,优化市场经济发展政策以及从多方面调动城镇居民消费是当下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

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关系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根据我国国内经济形势发展报告,研究显示我国经济宏观运营水平基本保持平稳状态,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民消费总额增速缓慢,投资后劲不足、企业融资遇到瓶颈、企业发展困难等,所以目前我国的经济压力还比较大。

(二)消费需求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需求存在不平衡状态,这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它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种不平衡局面,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消费与经济之间的问题,首先可以优化我国投资企业机构,对企业生产链做进一步完善,加快先进生产技术的投入,其次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完善社会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鼓励居民积极消费。国家层面上,还要建立合理的公务员收入增长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革新科研管理,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点。适当降低某些消费品的进口关税、调整高额房价、缩小高端消费品境内境外之间的价格差距、鼓励创新、推进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建立绿色循环等新型消费模式。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一)消费结构的构成

消费结构可以按实际支出、消费内容、消费需求等进行划分,消费结构能够反映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凯恩斯曾指出,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成正比,但是消费支出的幅度远低于居民收入的幅度,这一消费理论在长期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二)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

一是衣着支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消费总体支出的上升拉低了衣着的支出比重,所以衣着的消费水平趋势有所下降;二是住房支出,我国住房支出增长最快的时候是在2000年,大致呈现从1996年略下降然后一直增长到2004年,从2004年至今处于缓降趋势。住房支出的这种升降趋势是与相关政策的推行,以及住房改革、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因此住房支出在整个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所下滑。

以上是居民生活当中最基本的消费支出,此外,家庭设备用品的支出在1998、1999年达到高峰,之后处于下降趋势。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身心健康,注重身体保健,因此近年来医疗保健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中呈不断增长趋势,增长幅度远超历史水平。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和完善教育体制,城镇居民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所以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多。其中在2002年增速最快,占总消费比重的15%,之后有所下降。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消费结构的变化层次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不开。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一)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根据我国居民的实际经济状况以及采集到的样本数据,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

首先,城镇居民家庭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可支配收入指除掉基本的各类保险费、公积金以及个人所得税剩下的部分,它直接代表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越大且增长越快,说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大、消费能力越强。

其次,CPI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CPI中文全称是消费物价指数,它是反映一个居民家庭日常购买力水平以及商品服务价格水平等变动情况的一项宏观经济指标,也是政府衡量市场经济是否产生通货膨胀的一项重要依据。通货膨胀往往会带来物价的持续性增长,而物价上涨就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样消费者实际的购买力就会下降,所以CPI也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再次,税收会对居民消费水平造成影响。税收是国家为保证公共设施建设以及社会需要,按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流程强制取得的财政收入。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国家实行的一种稳定微观经济活动的手段。税收会影响纳税人选择消费商品的种类和数量,税收作为一种强制实施的经济手段,会影响纳税人的消费行为以及调节商品的组合和数量。

最后,GDP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间(一个季度或者是一年)产生的全部经济产品和劳务价值。GDP的增长意味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反之亦然,因此GDP也是影响消费行为的一项因素。

(二)消费环境以及消费周期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在经济市场消费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消费者的积极性不高。首先,政策环境会对居民消费产生限制。消费环境对消费者的导向作用很大,在过去我国物资短缺的环境下,消费政策会抑制居民消费,现在国家政策鼓励居民消费。其次,市场环境会对居民消费产生制约。我国经济市场环境不通畅主要原因是:一是市场监督不到位,管理能力薄弱,尤其是农村市场;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抑制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

消费周期对居民消费也会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居民正步入新一轮的消费周期,这一周期将以家庭设施、电子产品的普及为主要标志。随着我国通信行业以及信息化服务的不断增加,居民日常用于各类通信产品的消费会越来越高。2000年,我国文娱类产品消费稳居市场第三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居住类消费占第五位,家庭设施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消费占第六位,家庭保健以及医疗支出占第七位,其它消费支出占第八位。综上所述,居民消费不再是以前的单一模式,城镇居民的消费项目出现不同的倾向以及心理需求。

(三)消费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我国居民的消费率偏低,相对其它发达国家来说有明显差距。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的数据,世界平均消费率在20世纪90年代为78%-79%,这也意味着在我国通过刺激消费率的方式来拉动经济,调动居民消费积极性是可行的。但是,消费率在经济学中属于统筹规范,因此研究消费率是多少没有意义,而是应该研究“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消费率”。依据钱纳里模型和奥肯定律,我国消费率和其它国家消费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当工业化达到初期或者是中期时,消费率会降低,因此我国目前的消费率低于其它国家和世界消费率平均水平并不意味着国民消费水平低,这与我国经济增长特性有一定关联。消费率高低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国家经济增长趋势。

调整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针对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建议

居民的收入水平始终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带动消费水平的增长。因此,为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带动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国家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政策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过调动居民的购买欲望,降低贫富之间的差距,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这些都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办法。

(二)针对住房支出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攀升,不仅增加了居民购房的负担,而且抑制了居民消费的能力。购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带动消费水平,所以在保证房地产财富的同时,当地政府应该适当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通过宏观调控抑制房地产市场上的过度投机行为,保证社会中低阶层收入的居民能买得起房,住得起房。通过抑制房价的过度增长可以有效保证居民的生活利益以及刺激社会消费水平的增长,同时还可以防止市场资产的过度膨胀。

(三)针对当下经济体制的建议

补全经济体制的各项政策,通过对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规避居民日常的风险支出。一是要加快建立经济体制下的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以此保障居民的合法市场权益。经济体制政策的出台要循序渐进,并且每一项经济政策改革要尽可能的扩大覆盖范围,使每一位居民都能受益。二是调整市场上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让居民对自己未来的消费支出能够有准确的判断以及预期,使居民消费的安心,没有后顾之忧。三是要优化社会性消费空间,即通过城镇化建设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不断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从而拉动市场消费空间,这一举措也会带来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针对政策层面的建议

第一,要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政策。加大社会公共服务投入,尤其是加大在基础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项目上的投入;改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扩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统筹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第二,在政策分配上要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尤其应该扩大社会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只有竭力提高国民的收入,才能提高消费水平的增长,真正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第三,积极发挥税收作用。从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来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储蓄的政策措施,由于我国居民向来秉承节约的传统,因此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储蓄倾向偏高。国家应该在银行存款利息的计征上做一定比例調节,降低居民储蓄倾向,提高居民消费行为,扩大国内需求。同时还要积极通过调节税收,指引那些高收入人群进行合理的投资和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和人才需求。

结论

随着社会进步和国家经济的繁荣,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各类消费指数也有了明显提升。人们从小康阶段步入富裕阶段,在衣食上的支出比重略有下降,但在医疗保健、娱乐设施、家庭设备、教育、居住以及其它杂项类的消费比重逐年升高,说明人们对消费产品的关注在逐渐转变。总之,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人们逐渐从追求消费数量转变到追求消费质量,从追求物质消费转变到追求精神消费,人们越来越注重品牌消费以及环保型消费,所以未来我国城镇居民多层次化的消费格局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李辉,徐会奇,王克稳.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2(8)

2.袁军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探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

3.黄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演变[D].山东大学,2009

4.李红平.城镇化水平、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升级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1)

5.王秋红,李梦杰.我国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4)

6.顾煜,王鹤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6)

7.张天舒.中国文化背景下消费者价值观对绿色消费意愿影响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7

8.劳可夫.消费者创新性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