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南发展,风好扬帆正当时

2019-03-25辛兵

中国报道 2019年3期
关键词:兵地师团团场

辛兵

打开中国地图,一师阿拉尔市、二师铁门关市、三师图木舒克市、十四师昆玉市……南疆师团一座座军垦新城,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兵团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响应向南发展的号召,在南疆各条战线上涌现着忙碌的身影,那些普通人追求美好生活而流下的汗水,汇集成向南发展的大潮。

一师阿拉尔市洁丽雅·新越新丝路有限公司毛巾车间工人艾克热木·托乎提通过一年的辛勤工作,带动了全家人脱贫;

二师二二三团五连职工艾合曼·艾里木依托二师产业扶贫政策,一边种葡萄一边养羊,一年挣了14万元;

十四師皮山农场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民族工艺地毯厂,为210名维吾尔族贫困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南疆师团哪里变化最大?职工群众心里最有数。招商引资、脱贫致富、搬进新楼房、过上城镇新生活,这些越来越好的生活新气象正成为南疆师团职工群众的真实写照。

“兵团向南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是新疆稳定形势的客观需要,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关键一招,是兵团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兵团今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兵团向南发展,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战略之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如是说。

新疆一盘棋 南疆是“棋眼”

千难万难也要向南,兵团党委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定坚决推进向南发展。

一年前,兵团党委七届三次全会对推进向南发展工作作出部署 ——加快推进兵团向南发展,进一步强化“棋眼”意识,加快南疆兵团产业升级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南疆兵团城镇化建设,带动人口集聚和增长。紧接着,兵团党委向南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兵团人凝聚共识、统一精神,增强了推进兵团向南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推动兵团向南发展实现新突破。”“强化问题导向,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兵团向南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强化责任分工,积极主动作为,坚定不移推进兵团向南发展。”孙金龙多次主持召开兵团党委向南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并赴南疆师团调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再次吹响了向南发展的时代号角。兵团党委、兵团坚持把向南发展作为当务之急、战略之举,优先在南疆师团设市建镇,统筹垦区城镇化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南疆师团的综合实力。经济发展、人口集聚、民生改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良好的生态环境,所有兵团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产业发展啃下脱贫“硬骨头”

在十四师皮墨北京工业园区一角,金泰针纺织品有限公司厂房内,一台台纺织设备在运转,工人有序忙碌着。这里的企业可以享受到用工、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目前,该园区民营企业达46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92%,吸纳1271人就业。

这只是南疆师团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南疆师团,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南疆重点贫困团场是兵团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也是难啃的“硬骨头”。兵团聚焦南疆重点贫困团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南疆师团紧密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家电装配制造业、农业生产资料和农用化工产品制造业、矿产资源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顺应发展大势、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是破解发展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迫切要求。兵团将振兴南疆产业作为激活“棋眼”的“先手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主战略。

产业和城镇的发展也为脱贫攻坚和兵地融合注入了活力,同学习共成长,十四师一牧场的学校是周边多个县乡孩子入学的首选;同吃同住,在十四师二二四团,大量的地方劳务工融入团场建设与增收致富的洪流;同发展共致富,在二二四团和泰新村,胡木旦村和英阿瓦提村540户居民满怀感恩入住新居,分到了土地,学到了技术,个个兴高采烈。

从改善贫困团场教育、住房和基础设施条件入手,兵团推进“三个加大力度”扶贫: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42%,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9%,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将免费体检范围覆盖到兵团所有居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水利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团场倾斜,争取中央资金近10亿元用于加强贫困团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城镇化建设增内涵聚人气

“这套房子,我只花了4万多元。”搬进了新建的抗震安居房,十四师一牧场一连职工买买提·托合提激动不已,水、电、暖、卫、厨等设施齐全的新居,让他感觉十分满足。

一牧场是兵团最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之一。为了让职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多年来,十四师昆玉市把城镇化作为建设重点,全面提速城镇化建设,职工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兵团南疆师团城镇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新时代,新城镇,新生活。每一位身处其中的职工群众,都真切地感受到城镇的“内涵”有了,幸福感增强了。

一师阿拉尔市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加就业机会,增强产业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城镇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二师铁门关市党委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拴心留人的主阵地,按照成本低廉、容易维护、宜居宜业、精致精美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并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及建镇工作。

三师图木舒克市道路硬化、環境净化、生活区域亮化、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公共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的目标得到实现。目前,三师图木舒克市建成了16个团场小城镇、166个连队居住区,让职工群众彻底告别了地窝子、土坯房和危险住房,改善了职工群众居住条件。

日益繁荣的城镇经济,加速改善的城镇生活……兵团在向南发展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不断刷新着城镇发展的高度、广度、深度和速度。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走产城融合发展之路,伴随着南疆师团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产业、公共资源向城镇集聚,城镇正逐步成为丰富维稳戍边内涵,弘扬军垦文化、老兵文化,转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对于兵团来说,城镇既是经济发展增长极、建设全面小康火车头,又是现代文明聚集地、维稳戍边新堡垒、人口人才蓄水池。兵团深入推进南疆兵团城镇化建设,构建就近就便嵌入式发展、应急处突的战略布局;坚持能快则快原则,完成好南疆重点团场的建镇任务和改造提升工作;补齐南疆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进一步完善城市城镇的教育、医疗、文化、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

如今,阿拉尔市、铁门关市、图木舒克市、昆玉市4座城市正在迅速崛起,逐步形成与周边地方城镇功能互补的兵团环塔里木盆地南疆城镇带。

安居乐业感受稳稳的幸福

2月下旬,学校陆续开学。三师四十四团原种连职工克力木·努尔从位于图木舒克市玫瑰小区的家里出发,开着轿车把3个孩子送到附近的幼儿园、小学上学。“城市生活就是方便,上学、就医在家门口就都解决了。”在克力木·努尔的心里,图木舒克市变得越来越美了。每当有外地的客人来家里,他都要拉上客人到他家附近的锦绣公园转一转。

更令克力木·努尔欣喜的是唐王城机场在2018年12月26日正式通航了。从乌鲁木齐飞来的CZ6827次航班顺利抵达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唐王城机场,这标志着新疆第21个民用支线机场、兵团第2个、兵团南疆首个民用机场正式通航。“以前我们到乌鲁木齐,需要18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现在新机场开通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不仅节省了很多时间,还减少了旅途的奔波,方便多了。” 克力木·努尔说,机场通航后将带来更大的商机,交通便利,旅游、酒店、物流等行业也势必借势而起。

在向南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团场的职工群众感受着稳稳的幸福。一师阿拉尔市中泰集团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84名来自南疆的维吾尔族女职工也得到了就业的机会。21岁的肉孜古丽·库尔班仅用3个月时间就走上了纺练车间打包岗位,月收入3000多元,当年家庭就实现了脱贫。

像她们一样的职工群众还有很多,一师阿拉尔市以产城融合为支撑,通过政策推动、产业联动、创新驱动、主体带动、服务促动等措施,大力促进群众进城创业就业,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兵地携手开拓融合发展新景象

“这两年在团场打工,不仅学到了红枣种植技术,还扎扎实实挣到了钱。今年我计划把孩子也带过去,让孩子在团场的学校上学。”新年伊始,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恰尔巴格村村民希尔穆海麦提·努日对今年的生活认真规划、充满希望。

兵地一家亲,融合共发展。十四师昆玉市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发挥自身特殊优势,积极探索兵地融合发展新路径,着力打造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

作为和田玉枣的主产区,每年红枣丰收时,十四师二二四团对劳动力的需求都会迅速增加。为此,该团积极与周边县、乡协商,不断扩大兵地双方在劳务输出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吸纳更多地方少数民族群众前来务工。据了解,该团每年吸纳皮山县、墨玉县少数民族务工群众超过60万人次,劳务费支出超过8000万元。

2014年12月26日,二二四团支援和田地区墨玉县胡木旦村和英阿瓦提村(以下简称“两村”)。为改善“两村”群众生活条件,二二四团在距离团部10余公里的空地上兴建和泰新村。和泰新村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幼儿园、畜牧养殖区等配套设施完善,“两村”群众安居乐业。4年来,2000多名村民全部搬进和泰新村新楼房,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少数民族群众掌握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两村”面貌焕然一新,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师市党委的关心,现在我搬进了新楼房,还有25亩土地,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各民族群众之间互学互帮,团结友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携手并进,共同走向更加幸福的生活。”和泰新村村民巴克尔·图如普说。

2018年,十四师昆玉市“访惠聚”工作队投资778万元,帮助和田地区6个村完成民生项目51个;接收安置地方富余劳动力344人;接收地方学生1200余人。

“大事小事勤商量,急事难事互相帮”,兵地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战略规划实施协调机制,形成自治区统筹、兵团参与,共同规划、共同发展的大格局,共同编制了南疆水资源利用和水利工程等规划,兵地融合发展深入推进。

城镇美如画,生活甜如蜜,这就是南疆师团城镇发展的真实写照。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亘古荒原,到“人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军垦新城;从一望无际的万亩枣园,到企业密集的产业园区;从维稳戍边的老兵精神,到载歌载舞的民族风情……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交织出丰富多彩、开放奋发的南疆新景象。

猜你喜欢

兵地师团团场
兵地篮球友谊赛促进融合发展
深化兵地融合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新疆总目标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下场和历史结局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各部队最终下场如何
侵华日军关内师团的编制与分类
团场的冬天
融合共赢
融合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