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已经无法与中国分割
2019-03-25阿德里亚诺·马达罗
阿德里亚诺·马达罗
我拍攝了很多中国人
我致力于了解中国,了解像马可·波罗一样在中国待了17年的人,通过成为一名记者,向西方人传达正确的消息。这个原因驱使我想要了解中国并亲身前往中国。
我现在还保存着大学毕业时的论文,主题是关于中国革命发展及其政治理论的,从义和团运动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再到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战争。我尝试着对近现代以来中国革命的脉络进行梳理。通过大学期间对中国文化的系统学习和毕业论文准备工作,我深深感到,真正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实在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
中国幅员辽阔,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其文化发展历程与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几乎是两条平行的线。
我始终认为,研究中国文化,首先要做好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再结合我在中国的生活体验,才能不断靠近这种陌生的文化。因此,在少年时期,我主要是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方式,包括结交中国笔友、阅读关于中国的书籍等等,不断储备关于中国的知识,然后通过思考总结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学习,我越来越觉得中国文化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有着令人着迷和发掘不尽的宝藏。
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中国文化上。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真正感到自己的人生和中国已经无法分割了。
1976年,我大学毕业,中国大使馆邀请我来中国。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6年4月28日。这一次来华,我用手中的相机在中国拍摄了超过7.5万张照片。一张于1979年通过和平饭店的窗户拍摄的上海的照片,是我从窗口看下去的视角。浦东在那时候还只是一个偏僻的村落。但今天的浦东新区是中国的象征。
2018年的上海,暮色中的浦东新区有高大的建筑、熙攘的路口。我们可以通过这张照片见证中国40年的变革。如果拿1979年的照片和今天的明信片上的照片作对比,你可以看到这个国家的巨大变革。
另一张照片是绍兴的一对姐妹,她们是擦鞋工。她们当时非常贫穷。35年后,我又看到她们,也拍了照,她们当然有变化,因为她们变老了,但35年后她们依然做着相同的工作。拍照的时候,当时的她们很高兴,现在也很开心。这也是中国的一面,一边发生着变革,内心却未曾改变;生活变得更好了,灵魂却依然如此。
我拍过许多人的照片,像小男孩、小女孩,现在他们应该有40岁至50岁了。我想见见他们。因为他们肯定没有我拍的这些照片。我拍了这些人,有机会我应该将照片还给他们。
想到中国会发生如此的巨变,我不由这样想: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因为这个国家的历史演变至今,中国共产党是必然的选择,它驱动着这个国家获得良好的治理。中国再次崛起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点我在1978年就已确信。这就是中国梦的实现之路。
致力于消除中国和意大利的“认知赤字”
国外的一些政客,如果让他们评论中国,他们会说,共产党执政下没有自由,我们不认同这个政府。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如果他们了解,就会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
文化是联系两种文明的最佳纽带。近些年来,我试图通过筹办一些文化展览,让更多的意大利人能够近距离地了解中国。虽然中国和意大利两种文明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但作为一个意大利人,我也深深感受到,即使在今天,两国人民之间仍然有着巨大的“误读”。造成这一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意大利人接触到的关于中国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带有某些政治色彩的,也就是说,并不是那么客观和真实。
在这样一个语境中,意大利人对中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我想凭借筹划展览,通过历史悠久的展品,让意大利人重新认识这一段历史,让真正的史实说话,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例如“西藏,世界屋脊上的宝藏”这一展览,就是通过大量的实物告诉意大利人,历史上西藏没有独立于中国而存在,也就是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分,这一点毫无疑问。这一论点的得出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展品和史实说话。
在研究中国的过程中,我从欧洲和亚洲各国的古董店里收集了自1700年以来的、近200张不同国家出版的世界地图。在这些地图上,西藏都在中国版图内,这是西藏属于中国的一个最好例证。法国、英国、美国、荷兰绘制的地图,都明确标注了西藏在中国版图的地理范围内。我下一步就打算围绕这些年来收集的地图,举办一个关于西藏的展览,用西方人绘制的地图,向西方人讲述关于中国西藏的故事。
如果我们冷静地思考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承受过类似中国承受过的苦难。因此,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而西方国家对于这一特点几乎是一无所知。我用全部的生命关注着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现在我的两个女儿也在和我一起从事有关中国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工作。因此,我的生命已经无法与中国分割,我还会继续进行中国研究工作。因为能够亲眼见证中国多年来的发展变化,我感到由衷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