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梦·探月

2019-03-25

中国报道 2019年2期
关键词:鹊桥中国航天中继

《诗经》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对着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中国人从古至今发出过无数的赞叹,也有着无数的遐想。进入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人对月亮的情怀更是有增无减。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就在探月工程被批复的那天,嫦娥一号任务“三驾马车”之一、时任探月工程总指挥——64岁的栾恩杰写下了一首诗:“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中国探月工程迄今为止已实现了“五战五捷”,嫦娥四号任务所实现的“六个首次”更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成就。接下来的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还将陆续实施。

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将对月、对家国和对全人类的情怀付诸实际探测工程,用科学技术续写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

“嫦娥四號”

人类第一个到达地月拉格朗日L2点并长期在轨工作的航天器;人类第一次地月中继通信,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与巡视探测。

“鹊桥”中继卫星

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这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为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鹊桥”要提供中继服务,中继通信分系统是最核心的部分。该系统在地、月、星之间建立了三条链路——对月前向链路、对月反向链路以及对地数传链路。这三条链路将能实现“鹊桥”与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双向通信,以及与地面的双向通信。

同时,正在在轨运营的“鹊桥”中继星,后续还有三到五年的寿命,中国欢迎国际社会利用“鹊桥”中继星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嫦娥一号”首次探月

世界上第一次获得了120m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三维月球地形图等成果,而且包含了月球的南北极。

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圆满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并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

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

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

第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嫦娥二号”

第一次获得7m分辨率的全月球立体影像,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分辨率最高、最清晰的全月立体图像。第一次实现了从月球轨道飞往日地L2点的转移。

“嫦娥三号”

第一次实现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避障和高精度软着陆,落点精度优于0.7km。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

绰号“舞娣”,是中国探月工程第三阶段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发射前用于技术工程试验的一颗探路星,主要承担探月工程三期的绕月高速返回地球技术的实践验证等任务。于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4日02时00分04.829秒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改进二型运载火箭(遥12)发射升空。三日后绕月并返回地球。

有关专家称,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鹊桥中国航天中继
鹊桥仙·闹春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七夕赏“鹊桥”(环球360°)
面向5G的缓存辅助多天线中继策略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中继测控链路动态分析与计算方法研究
Nakagami-m衰落下AF部分中继选择系统性能研究
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