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大豆种植技术的探究

2019-03-25王延宝

农业与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技术分析种植技术

摘 要:作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是东北地区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对于大豆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因此,如何结合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大豆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调整,在提高大豆生产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大豆产量,是目前东北基层农业生产机构的核心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主要以黑龙江省延寿县为例,对东北大豆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度探讨,以期为后期大豆种植提供参考的同时,能对大豆的增产增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东北大豆;种植技术;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1 “延寿大豆”的基本概述

大豆作为东北地区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在当下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其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目前黑龙江省延寿县的大豆种植面积顶峰时达4万多公顷,年产量10万t左右,是一个大豆产量大县,但从某方面来说这种粮食产量与社会人口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延寿县种植大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延寿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县时就开始有农民种植大豆。1981年开始,延寿县试验示范并推广东农26大豆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逐步结束大豆人工埯种、扣種的传统种植技术。实行起垄合理密植栽培技术。大豆产量有原来的每667m2产50~75kg,一跃提升到150~175kg,实现翻番增产。1990年,延寿县在肥料使用上,结合有机肥逐步增施化肥用量,在除草方面结合人工中耕除草逐步推行化学除草,减轻农民劳动量。2002年开始,延寿大豆面积逐年增加。延寿县全面整合大豆品种,按区域布局和积温区划,全县主推黑农44、黑农48、、黑农54、合丰25、合丰55、绥农14等核心品种,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广大豆龙三栽培丰产技术、机械播种技术、平衡施肥技术。2007年,延寿大豆种植面积发展到60万667m2,产量6万t。2017年,延寿县大豆种植面积40多万667m2以上,年产量近10万t。

2 东北大豆种植技术的要点剖析

2.1 准备工作

选地和整地是大豆进行种植前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即为有效地提高大豆的生产质量和生产产量,劳作者需在其种植前,根据大豆的生长需求,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水比较方便的地块,且地块的选择要避免重迎茬,土质也多以砂质壤土为宜;还需在完成地块选择后,对种植地块进行整理,以保证其满足大豆的生长需求。一般来说,在进行整地处理时,其整地标准是要打破犁底层,即劳作者需在每年秋季,对那些没有打破犁底层的地块进行深翻处理,深翻的深度大概在13~16cm,且在深翻后还要进行耙地操作,以期在全面清除上茬农作物残留杂质的同时,达到耙平耙细的程度,而当到了每年的春季,还要对地块进行翻后便耙处理,在为大豆播种做好准备的基础上,也为大豆产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黑龙江省延寿县大豆属于1a 1熟作物,因此为有效地提高大豆产量,劳作者在进行翻地处理操作时,还可以将基肥和复合肥施入到地块中,补充土壤“氮、磷、钾”元素外,达到壮苗的效果,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2 品种的选择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当地自然温度以及气候特点对粮食作物的生产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在保证大豆生产品质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大豆产量,劳作者在进行品种选择时,除了要将种植区域的自然气候特点、土壤肥力以及其它因素考虑在内外,还需综合考虑大豆在生育期以及抗逆性品质和产量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经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优质高产、熟期适宜、喜肥水、抗逆性强的品种或专用品种。如黑农44、黑农48、垦农30、东农豆252等。除此之外,在种子进行种植前,为进一步保证种子的优质性,劳作者还需对种子进行精选操作,即通过“人工精选”或者“选种器精选”的方式,剔除那些品质较差以及种子中混杂着的杂质,保留那些品相好、成熟饱满的种子,以此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3 种子的处理

种子在经过冬季低温贮藏的休眠期后,其生长速率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为加快大豆的生长速度,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是提高大豆高产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具体处理操作如下。

为促进种子的发芽率,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在大豆种子种植前1~2d,劳作者需将种子放置太阳下曝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灭杀种子表面附着的细菌,而后晚上需将种子收起,第2天再进行曝晒;

在大豆种子进行种植前,劳作者为降低大豆后期病虫害的发生频率,需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播种前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包衣。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2.5%的适乐时悬浮剂拌种,防治大豆根潜叶蝇、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50%的辛硫磷拌种,阴干后即可播种。

2.4 种子的播种

为最大程度地提高大豆生产质量和生产产量,在进行播种时,劳作者需将播期、播种密度、播种方法全面考虑在内,即一般来说当最近几天温度温差不超过2~3℃,且当日气温维持在7~8℃时是大豆播种的最佳时间,而在不同品种和不同时间进行播种时,所播种子的总量和密度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会遵循“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的播种原则,对于早熟、晚播、分枝少、生产条件好的品种来说,大豆在种植时宜密不宜稀,反之对于晚熟、早播、分支多、生产条件较差的品种来说,大豆的种子宜稀不宜密。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播种的播种方式也在不断完善,“点播”、“穴播”、“扣垄种植”、“大垄密”、“宽窄行”都是劳作者在种植大豆时可以采取种植方式,种植方式的选择可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和种植条件。

2.5 田间管理

为有效地提高大豆的生产质量和生产产量,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对田间进行耕种、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是确保大豆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一般来说,在进行病虫草鼠害防治時,劳作者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病虫田间检查和测报工作,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防治。除此之外,在大豆生长期间,劳作者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2.5.1 查苗补种

当大豆出苗以后,为让大豆植株均匀分布,合理地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劳作者还需采取“逐行查苗”操作,将一些不合理出苗的位置及时地进行修补,即对于断垄在25cm以内的,在断垄两端可保留双株,其余位置为单株,而对于断垄在25cm以上的,可确定间隔后全部保留双株植被,对于单株处要及时补苗或补种。

2.5.2 肥水控制

为最大程度地提高大豆产量,在其生长期间进行追肥和灌溉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即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劳作者需根据大豆的长势,通过叶面喷施叶面肥的方式补足大豆生长所需的氮、磷、钾肥,例如在大豆开花结荚期酌情追施尿素75kg/hm2,同时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及微量元素钼、锌、硼等,可起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2.5.3 化学除草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除草是一个十分必要的工作,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会抢夺植株生长过程中的阳光、水分、养分,阻碍了大豆的正常生长,同时杂草的过度生长也会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故此在除草过程中,劳作者可采用“化学除草”的方式,秉承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针对田间杂草的类型和种类,喷施除草剂进行除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大豆机械化”种植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地提升了大豆产量和大豆质量,满足了当前人们对于粮食作物的需求,但为有效地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在今后的种植过程中相关基层产业机构还需继续加快对大豆种植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促进东北大豆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增强东北农业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铱.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北京农业,2015,(25):149-150.

[2] 郑新利,张丙双,寇贺,等.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农业,2016,(07):111-113.

作者简介:

王延宝(1963-),男,黑龙江省延寿县,大专,研究方向:三大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技术分析种植技术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