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松造林优势探究

2019-03-25安学征

农业与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红松造林优势

摘 要:文章以辽宁省西丰县的红松种植为例,在探讨红松的生物学特征和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基础上,探究了在西丰县栽植培育红松的优点。

关键词:红松;造林;优势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1 西丰县域的自然情况

西丰县位于辽宁省的东北部,与吉林省东北部相接壤,南邻抚顺市清原县,西与开原毗邻。全县面积26.8万hm2,林业用地17.2万hm2,占区域面积的64%。西丰县地处长白山系哈达岭山脉余脉,海拔多处200~800m之间。土壤以山地棕色森林土为主,一般土层厚度在50cm左右。西丰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秋季凉爽短暂,冬季寒冷漫长,非常适合长白山系植物种群的生长,红松是这一种群的顶级树种,非常适合在当地大面积种植。

2 红松的生物学特征和经济、生态价值

红松为松科,属常绿乔木,树干形状通直,树冠比较优美,红松的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通达密直,形色美观又不易变形,而且松枝叶中还可提制松节油、松针油、松香等工业原料。

红松的果仁是纯绿色有机食品,果仁中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亚油酸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此外,红松是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美化净化环境最佳选择树种。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平均厚度为4.2cm,枯落物累计量783.5t/hm2,持水量115.44t/hm2,分别是杂木林的0.89倍、1.80倍和2.13倍;分别是落叶松人工林的1.35倍、1.30倍和1.2倍。红松人工林的每公顷有效蓄水量 1505.8t,饱和蓄水量4740.2t,分别是落叶松人工林的1.29倍和1.64倍;又分别是杂木林的1.36倍和1.41倍。可见红松的生态价值较高。

红松是我国珍稀的果材兼用林树种,因其适应性强,具有好栽易管、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高的优点,已经成为辽东地区首选的经济树种,可以说,培育红松果材林是辽东地区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西丰县的红松栽植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栽植经验丰富,经营技术成熟。和隆林场的红松苗育也有多年的经验和基础。

3 红松栽植培育的优点

3.1 适应性强

过去,人们普遍地认为红松对地理环境的要求会比较严格,需要选择那些土壤土层较厚的阴坡、半阴坡进行栽植。但是,现在有很多成功的事实说明:在阳坡和土层较薄的黄沙土地也可以栽植红松,而且红松的生长也都很好,并且阳坡生长的红松结果更早,结实量更大,这一现象在辽宁省的本溪市许多乡镇已经得到认可和证明。

3.2 易于管理,收益较高

红松15a时就可以结果实,20a时应可以进行采果经营管理,红松的经营比较省工,不用像果树那样还需要修枝整形等作业。并且红松的生命力强,可以存活100多年。如果采用嫁接苗造红松林,10a就可以进行采果管理,获得相应的收益。

3.3 红松混交

如果在退耕地和开荒地上栽植红松、混交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不但能够减轻农民的抵触情绪,还可以保证农民的收入,对推进保持退耕还林工程、减少小开荒、恢复生态都很有利。如果用嫁接苗5a,就能收果实,增加收入,这样农民的造林积极性会更高。根据辽宁省新的造林技术标准,每667m2栽植55株红松,按市价每株4元计算,每667m2红松苗木的投资为220元[1]。

红松可以混交刺嫩芽小型灌丛、经济植物和药材,在红松没有进入采果期时,可以从其它混交植物中获取收益,既充分地利用了林间的空地,又增加了收入,可以减轻红松培育的投入压力。当然,在管理红松的同时,也可以兼顾其它经济作物的管理。进入红松的采果期后,要逐步减少其它作物的密度。混交栽植初期建议按照《辽宁省地方标准》——红松以4m×4m的间距55株/667m2的密度标准进行栽植,既可以保证红松成林后的密度,又有较大的林内空间,可供种植其它经济植物[2]。

此外,可以利用红松改建榛子园。西丰县新建了大量榛子园,榛子园的建成严重地破坏了局部的生态环境,每到雨季就会暴雨成灾,造成公路被毁、农田被淹等问题,如果强制性地让农民为了生态环境恢复植被而放弃经营榛子园又很难做到。

在榛子园内栽植红松可以解决这一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榛子和红松混交栽植既不会影响农民的收入,又可以恢复生态环境,当红松成熟进入到结果期的时候,农民就可以双盈了。随着红松的生长,原来受损的生态环境就会得到恢复[3]。

红松是比较好的果材兼用树种,近几年,红松果的价格较高,各地兴起了承包热潮,采红松果的承包费也水涨船高,说明红松果的市场前景很好,因此,在西丰县应大力地发展红松造林项目,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機地结合起来。

4 结语

在西丰县种植红松除了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优势外,还具备多年的红松栽植育林经验,而且红松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都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红松的适应性也较强,还可以混交栽植,非常适宜在西丰县大量栽植。

参考文献

[1]  刘立新,吴小春.中国红松林生态学研究文献综述[J].生态科学,2002(04):52-53.

[2] 张群,范少辉,沈海龙.红松混交林中红松幼树生长环境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林业科学研究,2003(02):84-86.

[3] 吴正方.东北阔叶红松林分布区生态气候适宜性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3(05):12-13.

作者简介:

安学征(1975-),男,汉族,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

猜你喜欢

红松造林优势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矮的优势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画与话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