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白蚁防治综合治理试验研究

2019-03-25刘琴文解林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2期
关键词:综合治理白蚁南水北调

刘琴文 解林

摘 要:白蚁防治试验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实际情况,制定了试验段位置选择原则,合理选择试验段位置。治理试验采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物理探测新技术、新型食诱法技术、食诱法结合挖巢法新工艺,实现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在南水北调中线白蚁防治试验项目中的创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显著科技创新成果,并获得显著的管理效益。

关键词:南水北调;白蚁;综合治理;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2-0136-02

1 项目简况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工程起自陶岔渠首,终止方城县与叶县交界处,终点桩号185+545,全長185.545km。2017年巡查人员发现辖区部分渠道有白蚁出没现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确保工程安全平稳运行,更好地对白蚁进行防治,选取白蚁严重危害的渠道进行试验,通过人工普查、雷达探测、人工挖巢和诱杀等方式了解试验段白蚁实际危害严重程度,依据本次试验成果为下一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白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段选址

由于白蚁治理试验需要进行挖巢,即沿蚁洞采用人工开挖寻找白蚁主巢。为保护工程安全,选取白蚁治理试验段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选取挖方段,以减少挖巢对工程安全造成隐患;(2)应选择白蚁分布比较典型的地段;(3)应选择地形条件比较平整,地质条件比较单一的地段,方便进行人工开挖。

根据上述白蚁治理试验段选取原则,镇平段渠道白蚁防治综合治理试验段最终选择渠道右岸桩号68+478~69+178,长度700米。

3 试验目的

本次白蚁防治试验项目主要是通过人工专项普查、雷达探测、人工开挖、回填蚁巢、诱杀法、灌浆等主要试验手段,消除渠道岸堤白蚁隐患。

4 试验工作流程

以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围网为分界点,围网以内区域通过多种检测方法确定白蚁蚁穴位置→消除白蚁→对白蚁穴处理;围网以外区域(20m范围内)通过人工专项普查→白蚁危害评级。

5 普查的主要方法

5.1 人工专项普查

检查采用人工法,由白蚁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在蚁害区及蚁源区根据白蚁的生活习性,白蚁外出寻食活动要修筑泥被泥线和繁殖蚁出飞时要修筑分飞孔等地表特征,于白蚁外出活动盛期,组织普查人员,排成2米间距的一字形,沿堤轴方向慢行,向前移动一步,都要仔细观察前方、左右方的地面有无泥被泥线或分飞孔。普查范围包括围网内防洪堤内外坡、堤顶、内外堤脚及台地(绿化带)以及围网外20m以内的区域。普查人员必须认真负责,耐心细致,防止漏查[1]。

5.2 地质雷达探测

地质雷达是根据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特性不同的原理进行工作的,由地质雷达发射天线(T)发出的电磁脉冲向地下传播,在存在电性差异的界面产生反射,反射波被雷达接收天线(R)接收并被仪器记录下来。反射脉冲总是滞后于发射脉冲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是电磁脉冲通过穿透介质的速度和目标体埋藏深度的函数,即:

式中:t—电磁波的双程走时,ns,1ns=10-9s;z—为目标体的埋藏深度,m;v—为电磁波在穿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ns。

发射的电磁脉冲信号以时间和振幅的函数记录下来,称之为一次扫描。当收发天线沿地面移动时,记录地面不同位置上的多次扫描,得到时间域脉冲信号的剖面,构成地质雷达记录。地下不同的介质一般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电磁波在不同介电常数的界面会产生反射,通过对反射波的振幅及相位等波形特征进行研究,即可对地下目标体的性状作出一定程度的判别。

5.3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测试原理是根据被测体的电流和电位差在墙体长度、深度方向上的变化差异,进行特征体的判读和解释。用该法在墙体中轴线上相同剖面采集数据后传入计算机,用与之配套的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滤波后,得到墙体的电性在墙体长度、深度方向上的变化分布图。

5.4 引诱法

本次试验在试验区范围内选取一段采用引诱坑法进行普查。主要试验方式采用人工为主。

6 灭治白蚁的主要方法

6.1 人工挖巢

人工挖巢法灭蚁是一种比较古老而又是行之最有效的灭蚁加固堤坝的技术措施。利用挖巢法,一旦擒到蚁王和蚁后或其中一性,则此群白蚁就会慢慢衰亡死绝,再结合灌浆堵洞,挖开巢穴后用土分层回填夯实,这是灭治白蚁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土方回填,即蚁坑回填:针对挖穴后形成的坑洞,先对蚁道和副巢进行处理,将全部副巢清理干净,并修成规则形状(如倒梯形形状)后才能回填,恢复堤坡平整度,回填质量要与该部分堤坝质量一致,回填过程中每层填土厚度不超过25cm,并进行分层夯实。

6.2 食诱法

在白蚁喜食的饵料中掺入灭治白蚁的饵剂,引诱白蚁取食,将饵剂带回蚁巢通过相互传递达到整巢灭治白蚁的目的。本次试验段食诱法饵料饵剂的装置经过精心设计,白蚁取食时先取食布设在饵料中间的饵剂,饵剂不直接接触土壤,中间部位的饵剂取食完后,再取食只添加引诱剂的饵料,外加饵剂所用剂量微小,白蚁取食后7-10天才会慢慢死亡,所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该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作为引诱装置,可以作为诱杀装置,亦可以作为白蚁治理效果的检测装置。

7 试验实施

7.1 试验实施时间

白蚁防治试验现场2017年10月18日开工,2017年11月21日完工,现场试验历时35天,2017年12月20日前提交白蚁试验报告,共64日历天。

7.2 项目实施成果

本次白蚁防治试验项目主要包括:人工专项普查、雷达探测、人工挖巢、食诱法、土方回填、灌浆等,试验完成了人工专项普查28000m2,雷达探测7000m2,人工挖巢10处,其中挖出主巢4个、副巢101个,6条蚁道向南水北调围网外延伸,白蚁蔓延性侵入危害非常严重;逮到蚁后3只、蚁王1只,挖出乌灵参2只。完成诱杀装置埋设240个,土方回填418m3,灌浆900m,白蚁品种实验室鉴定等多项工作。

8 试验分析

8.1 试验段白蚁的来源分析

通过本次白蚁防治试验,了解掌握了总干渠镇平试验段白蚁来源,白蚁的来源主要为蔓延侵入,即从围网外的防护林带,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蔓延;其次为残留危害。具体如下[2]:

(1)蔓延侵入。1)每年的4-6月份是河南土栖白蚁的分飞期,一般是雷阵雨前后的傍晚分飞,白蚁分飞时的数量较大,范围较广,白蚁分飞时具有趋光性,总干渠的水面折射的光把分飞的白蚁引向核心区,分飞配对后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核心区(蚁患区)安家落户、生息繁衍。分飛侵入是总干渠白蚁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2)在地下修筑蚁道,通过本次开挖蚁巢,多处蚁道从围网外防护林带(蚁源区)修筑进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核心区(蚁患区)进行危害。(2)残留危害。试验段所在的总干渠渠段为挖方段,总干渠围网内绿化带下部扰动深度较小,据了解,该段总干渠两侧在建设期为施工道路,扰动深度一般为1.0-1.3m,最大深度不超过1.5m。在右岸桩号68+800附近挖出的主巢和灌区河倒虹吸平台挖出的主巢等深度均超过1.5m,根据深度、地层情况和巢龄等情况,在总干渠建设前就已经在此筑巢。这种情况说明总干渠穿过白蚁分布区,建设期没有破坏白蚁主巢,遗留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核心区继续危害。

8.2 试验段白蚁的分布和危害程度分析

(1)试验段白蚁的分布。经普查,围网外保护区植被茂密,种植有枇杷树、香樟树、广玉兰等景观树,普查时发现地表小蓬草等杂草、枯枝落叶泥被泥线较多,并发现多处活体白蚁,绿化带的的香樟树、枇杷树、广玉兰等景观树被危害的较为严重,其中在桩号69+000附近的一行广玉兰共计11棵全部被危害,有9棵已经危害致死,危害非常严重;围网内绿化带生长着高羊茅、小蓬草等草植,泥被泥线较多,并发现多处活体白蚁,白蚁危害较为严重。试验段范围内围网内外,白蚁均有分布,而且比较普遍,与排查结论相吻合。(2)试验段白蚁危害程度。根据白蚁普查,结合白蚁防治试验情况,成片草皮60%以上存在白蚁危害情况,长度700m的试验段范围内13处危害严重,上述13处成片草皮达到80%危害,围网外白蚁危害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右岸桩号68+628附近在人工挖巢过程中主体工程上开挖出贯穿性蚁道,对照《湖北省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DB42/T768-2011),部分渠段属于严重危害,局部达到重大危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开挖过程中发现地埋式通信光缆、电缆附近分布着四通八达的白蚁蚁道,而且在通信光缆、电缆附近挖出几十个副巢,随着时间的推移,通信光缆、电缆被白蚁分泌的蚁酸侵蚀将不可避免,白蚁危害一旦造成通讯中断,责任非常重大。通过本次试验查明白蚁危害通信光缆、电缆事实,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鉴于上述情况,需适时对渠首段白蚁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查明渠道白蚁危害情况,以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科学有效防控方案[3]。

8.3 白蚁鉴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白蚁防治试验段范围内白蚁种类,为制定白蚁防治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场采取白蚁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室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确定白蚁种类。

鉴定结论:通过试验室形态和分子鉴定认为危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主体工程的白蚁种类为黑翅土白蚁。

8.4 药品(饵剂)检测

通过饵剂内白蚁防治药剂剂量的实验,选取一定数量的活体白蚁,让白蚁取食饵剂,观察并记录白蚁取食饵剂到死亡的时间,按照吡虫啉浓度低于0.05%配制饵剂,,经室内和现场检测,白蚁取食饵剂后最长死亡时间一般在7-10天。剂量属于微量低毒可用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白蚁防治试验实践。本次试验采用的诱杀装置为饵剂布设在饵料之中,不让饵剂直接接触土壤,白蚁取食饵剂后再取食饵料,直至将饵料全部吃完饵剂也不接触土壤,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次试验采用的饵剂剂量为微量,白蚁取食后7-10天才慢慢死亡,为白蚁相互传递饵剂留有有效时间,达到最终整巢灭治的目的。

9 试验的成效及意义

本次试验实施效果较好,不但很好完成了本次白蚁防治试验的任务,而且达成了试验的各项目标。通过人工普查、雷达探测、引诱法、诱杀法和人工挖巢法等方法,试验段白蚁危害部分堤段已经达到严重危害,部分堤段达到重大危害。本次试验不仅了解掌握了总干渠镇平试验段白蚁来源,白蚁种类,而且通过药品(饵剂)检验测试,诱杀法结合挖巢法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南水北调总干渠白蚁防治取得初步成果。通过本次白蚁防治试验实践验证,本次试验采用的诱杀装置结构合理、饵剂具有科学、环保、高效、低毒、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可确保水质安全,对后续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白蚁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文军.国内外白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现状[J].城市害虫防治,2007(1):9-12.

[2] 宋晓钢,纪生花,阮冠华.新建海塘白蚁综合治理的应用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6):425-427.

[3] 杨建平,庞正平,徐国兴.常州市淹城遗址白蚁综合治理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4(2):116-118.

猜你喜欢

综合治理白蚁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南水北调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白蚁监控技术(IPM)在水库大坝白蚁防治中的应用
DRAINING THE S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