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动里斯本

2019-03-25千江月

中国国家旅游 2019年3期
关键词:丽兹里斯本葡萄牙

千江月

酒店界王者的“联姻”

离Pombal地铁站不远的山丘上有一座巨型的现代化大楼,楼顶并排立着Ritz Lisbon和Four Seasons的巨幅招牌。里斯本的这家丽兹酒店也是顶级奢华酒店,不过历史不像巴黎丽兹(1898年开业)和伦敦丽兹(1906年开业)那样悠久,它1959年开业时,创立丽兹品牌的“现代酒店之父”恺撒·丽兹(Cesar Ritz,1850—1918)早已过世。当时“二战”的硝烟已然散尽,正是几乎未受战火波及的葡萄牙重返大国之列的好机会,葡萄牙前总理、独裁领导者萨拉查亲自牵头找到恺撒·丽兹的儿子查尔斯·丽兹(Charles Ritz)商量品牌冠名,查尔斯·丽兹欣然同意——他虽然对酒店兴趣不大,却是个狂热的钓鱼爱好者,常来里斯本的海边钓鱼,没少受这位总理的关照。

里斯本云集了近代几乎所有类型的建筑精品,它们在海边层叠分布,甚是好看。我住在丽兹四季酒店的第九层,正好可以居高临下欣赏这些“老前辈”。酒店本身的建筑是现代功能主义风格,明显受到柯布西耶的影响,房间内也是“二战”后流行的功能主義家装,材料保证奢华,但一切以实用为标杆。

我向管家询问晨跑、夜跑的最佳路线,被告知是楼顶。楼顶的健身房外面设有塑胶跑道,早晚时分可以看到河海交融处日出日落的美景,跑到建筑的北侧,眼前展开一片无边的绿野,那是爱德华七世公园,从酒店底层的露台可以直达,后面还有收藏了许多葡萄牙顶级国宝的古本江基金会博物馆。如此奢华的选址,算是相当典型的丽兹风格了。

1997年,世界性的豪华连锁酒店集团——四季酒店集团开始掌管这家丽兹酒店的运营,使其如虎添翼。以餐饮为例,四季酒店旗下的餐厅Veranda(意为“阳台”)在米兰、拉斯维加斯等地备受好评,到了里斯本,餐厅依葡萄牙文命名为Varanda,同时加入了大量葡萄牙的“国民食品”——鳕鱼和沙丁鱼。

“抱歉,现在天冷了,否则您可以在真正的‘阳台用餐。”餐厅服务员遗憾地说。我倒有些庆幸在这个季节前来,恰逢一年一度的松露季,松露搭配石斑鱼、鹅肝、小牛肉等食材,滋味令人难忘;户外风景稍嫌寡淡,正好可以静心聆听缠绵悱恻的背景音乐——法朵(Fado,葡萄牙传统民谣),好好端详墙上遍布的现代艺术精品。

邻桌的日本客人十分兴奋,他们发现酒店里有一家品质堪比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寿司吧。这一点儿也不奇怪,特茹河(Tejo,流经西班牙和葡萄牙)流域本就是欧洲一等一的优质大米产地,葡萄牙沿海更是北大西洋的最佳渔场。

挎斗摩托上的“里斯本假日”

电影《罗马假日》里有一个经典场景,是格里高里·派克骑着一辆Vespa小摩托带奥黛丽·赫本环游古城,虽然Roberto的挎斗摩托看上去没有那么浪漫,但接下来几个小时的里斯本环游却也别有风情。

离酒店不远有一个放射形广场,中央高耸着一根纪念柱,顶端的雕塑是一个人和一头雄狮,俯瞰着这座城市。Roberto问我:“你知道奥斯曼男爵(Haussmann)吧?”我点点头,那是19世纪中期“新巴黎”的规划者。“这位彭巴侯爵(Marques de Pombal)和他的里斯本,比奥斯曼男爵和他的巴黎要早近一个世纪!”1755年发生了欧洲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地震,引发大火和海啸,千年古城里斯本的建筑毁了十之八九,居民死伤十有二三,一代权臣彭巴侯爵立下军令状,将地势最低、受灾最重的下城(Baixa)完全推平重建,并由此向西、向北、向高处放射性延伸,奠定了今天里斯本具有古典主义庄重典雅之美的大格局,这个广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里斯本的南北中轴线——自由大道,也是城中唯一的一条林荫大道,长度只有1千米多一点,但两旁全是古典、奢华的建筑,其中不少被国际奢侈品大牌店所占据,后现代风格的Hard Rock Cafe和Art Deco风格的Eden剧院显得鹤立鸡群。剧院旁边有一个升降机,铁轨顶端就是里斯本的上城(Bairro Alto)。

自由大道的南端是Rossio广场,位于广场东北角的da Alcada咖啡馆是里斯本最长寿的咖啡馆,1782年开业,葡萄牙大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1888—1935)等文化名人都曾是座上宾。值得一提的是,彭巴侯爵不仅是里斯本的城市规划者,也是世界咖啡馆文化的开创者,咖啡馆真正成为—种文化,正是源于1755年大地震后的里斯本。当年彭巴侯爵为了复兴里斯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规定所有咖啡馆的大门上必须挂起“Cafe”的招牌,不久这个词就随着满载咖啡豆的葡萄牙船队一起传播到世界各地,渗透进各大语言之中。

不过,在Roberto看来,最能代表里斯本气质的,还要属位于下城边缘的Chiado广场。这个广场让我想起何勇《钟鼓楼》中的那句歌词:“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二手书店里的那位一站就是个把小时,换了好几本书看,但是不买;男士理容店里,顾客和理发师年纪相仿,聊天的时间明显比刮脸要长得多;巴西人咖啡馆(Brasilian)门前立着费尔南多·佩索阿的雕像(其实他当年来这儿喝的不是著名的巴西咖啡,而是苦艾酒),店里的人悠闲地就着一杯咖啡做完了一沓报纸上的纵横字谜,全然不顾各国游客还在排队等位……Roberto带着我追赶连接上城和下城的28路电车,这是欧洲仍健在的最古老的公交车,始于1873年,我举着相机拍电车,电车上的人则纷纷举起手机拍我们复古而拉风的挎斗摩托。

我们一路向东开,地势越高,房子越破旧,路旁的垃圾也越多,和通常居民财富随房屋海拔而递增的状况背道而驰,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这一带原是里斯本最古老的城区,始建于摩尔人统治的10世纪,名唤Alfama,一听就是阿拉伯语,山顶上的圣若热城堡(Castelo de Sao Jorge)就是摩尔人的遗珠,也是里斯本硕果仅存的千年建筑,旁边的里斯本主教堂(Se)始建于12世纪,后来经过多次修缮,罗曼式拱门、钟楼和拱廊,哥特式玫瑰花窗、肋拱,以及巴洛克风格的后殿济济一堂。1755年大地震时,Alfama由于地势高而得以幸存,后来便也不像下城那样大力重建。再后来,城市中心向上城转移,这里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崎岖的小路有多达上百级台阶,也没有电梯和升降机可助力,居民大多年迈,出入很是辛苦。破旧的阳台上,旧被单、咸鱼、火腿和鲜花各自招摇着,窗内时而飘来法朵婉转低回的旋律——这里是法朵的诞生地。和西班牙的弗拉门戈一样,法朵也是下层人民倾诉苦闷、表达抗争的一种方式,只不过前者如骄阳、烈火,痛快淋漓,后者则如泉水叮咚、静水流深。

大国从这里崛起

大桥南侧的小山上伫立着一尊巨大的耶稣像,里斯本一側则有一座54米高的船型纪念碑,雕刻着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做出杰出贡献的33位葡萄牙人,傲立船头的是葡萄牙最伟大的航海家、开启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恩里克王子,这座纪念碑正是为了纪念他逝世500周年而建立的。纪念碑侧面看去是一艘扬帆前行的三桅船,葡萄牙国徽在桅尖闪耀;正面有镶嵌利剑的十字架,象征基督教征服天下;众人脚下有彩石镶嵌的世界地图和指南针,当年的航迹所至均有标识,展示出曾经的帝国征服世界的勃勃野心。

我们向着大西洋的方向奔驰,前面出现一个乡镇级别的火车站,站牌上写着Belem(贝伦),600年前,从贝伦启航的葡萄牙船队,写下了大航海时代的第一页,也让葡萄牙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主角。建于1515—1521年的贝伦塔是里斯本的地标,它体量不大,但功能完备,除了灯塔、炮台、军火库、礼拜堂,甚至还有监狱。建造贝伦塔的是曼努埃尔一世(1143—1180年在位),他为世界建筑史贡献了一个名词——曼努埃尔风格,以华丽、浪漫、博采众收、多姿多彩为特色,当年,随着地理大发现及贸易、旅行的发展,各种异国元素、航海元素、新发现物种的图形都被用石头固定在建筑上,既出位又和谐,美感和实用高度统一,显示出一个国家在强盛时期积极的审美倾向。

贝伦塔对面那组恢宏的建筑——热罗尼姆修道院和圣母玛利亚教堂也是曼努埃尔风格,1501年动工,用了整整一个世纪才完工,外面花园的布局极度奢侈,建筑本身有着庄严宏伟的外观和精雕细琢的局部,室内雕刻有精美花饰的复杂柱式和伞骨般的拱顶,在从琉璃花窗洒下的七彩光芒的映照下,令人叹为观止;方形庭院有上下两层柱廊,下高上矮,比例和谐,突破了中世纪宗教建筑的窠臼,石头上镌刻的图案有航海发现、通商交流所带来的外邦元素,也有表现葡萄牙雄心壮志的主题。热罗尼姆修道院中长眠着葡萄牙最伟大的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1468—1523)和最伟大的诗人卡蒙斯(Luisde Camoes,1527—1570)。

1983年,热罗尼姆修道院和贝伦塔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挎斗摩托之旅的最后一站是一条小街,顺着香气就能找到“贝伦老式点心店”(Antiga Confeitaria de Belem),200多年前,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枚葡式蛋挞就诞生在这里,后来随着水手们的足迹传到包括澳门、马六甲、长崎在内的各个通商口岸,进而风靡全球。店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但Roberto神通广大,不一会儿就拎回一个纸袋,里面装着两枚金黄色的蛋挞,他又掏出一个小纸包,把里面装的肉桂粉和糖霜洒在蛋挞上,递给我:“吃吧,像一个真正的里斯本人那样。”

活生生的童话小镇

位于小镇中心的Rossio火车站是世界上最文艺的火车站之一,建筑也是曼努埃尔风格,华丽低调。一百多年前,葡萄牙王国的最后几位国王就是从这里乘火车前往行宫避暑的。

宫殿群要到9点才开门,我到得早,大批旅行团还没露面,走在清静的小路上,始建于大航海时代之前的贵族宅邸比比皆是.修缮完好,光鲜亮丽,至今仍在使用。辛特拉山脉最高处一处荒凉败落的景观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长达数百米的蜿蜒曲折的墙垒和多个碉堡,和中国的长城很像。没错,这也是一座长城,不过,和那些农耕者用来抵御外来游牧民族而建的长城,比如始建于秦汉的万里长城、罗马人的哈德良长城及后来威尼斯共和国在每座海外城池外依山而建的小长城不同,此处的“摩尔人长城”出自作为入侵者的游牧铁骑之手,它兴建于8—9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伊比利亚半岛期间,后来随着葡萄牙人收复故土而失去了军事防御的用途。

1147年,脱离西班牙而独立的葡萄牙首任国王阿方索一世重新占领里斯本,辛特拉随即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12—13世纪当地修建了修道院,约瑟一世上台后开始大兴土木,从此辛特拉就成为历代王室的避暑胜地。现存最古老的行宫,是坐落于半山腰的国家宫(Palacio Nacional),建于14世纪,16世纪初次竣工,18世纪又进行了扩建,因此融合了哥特式、摩尔式、曼努埃尔式及巴洛克等诸多建筑元素,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座硕大无朋、直入云霄的大烟囱和下面的御膳房——民以食为天,帝王亦如是。

位于山巅的佩纳宫(Palacio Pena)是这个“童话世界”的明珠,这里原本是一座修道院,18世纪初经过多次扩大、重建,最终成为一个融合了阿拉伯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曼努埃尔式建筑的宫殿,以明黄为底色,轻快的粉红色点缀其间,如同蛋糕上的奶油,形如火箭的塔楼特别有童话色彩,在世界各地的儿童乐园常能看到。佩纳宫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整座宫殿都建造在岩石山上,岩石并没有经过特殊处理,而是直接暴露在外,却与浓墨重彩的宫殿外墙完美结合为一体。上山之前,工作人员提醒我,如果体力和时间允许,尽量自己拾阶而上,而不要坐摆渡车,倒不是为了省那几欧元的车票钱,而是这样才能看到更多风景。占地面积超过200公顷的御花园,汇集了世界各地移植而来的珍贵植物品种:日本柳杉、中国银杏、美国红杉、新西兰树蕨……交织成一个阡陌纵横的迷宫,既是自然的恩赐,也是园艺的杰作。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辛特拉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时,特意为它创立了一个类别——风景文化类,实在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建筑一样重要,又不可分割。

如何前往

从中国出发前往里斯本,土耳其航空公司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选择,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旅行中的宝贵时间——从北上广经伊斯坦布尔至里斯本的航线是傍晚出发,上了飞机就可以休息,到达伊斯坦布尔是清晨,上午可到里斯本,回程也是傍晚出发。

更多趣处

里斯本的城市复兴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1998年的世博会,当年主办世博会的东方区(Oriente)借此一举摆脱了衰败的老工业基地的形象,成为工业遗产活化的典范。

除了世博場馆,东方区还拥有欧洲最大的水族馆和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同时云集了全球口味的餐厅。欧洲最大的汉传佛教寺庙之一佛光山也在附近,看着“洋面孔”晨钟暮鼓吟诵阿弥陀佛可谓饶有趣味。

地铁红线的东方站距离里斯本机场只有三站,10分钟可达。和地铁零距离的葡萄牙国铁东方站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火车站、也是后现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从这里可以搭上欧铁夜卧前往马德里、巴黎等地,继续游览欧洲其他地区。

小而美的礼物

葡萄牙的本土大牌不多.里斯本作为一国之都,国际奢侈品大牌也偏少,没什么机会一掷千金,但这里有不少小而美的物件,买来送给朋友或是愉悦自己都很适合。

瓷砖是葡萄牙的国艺,相关艺术品的性价比很高。

栓皮栎是葡萄牙的国树,它的树皮加工成软木后制作的各种背包、手包、钱包,有真皮的手感、质地,价格却只是真皮制品的零头,且耐磨损、易清洗。作为昔日殖民大国的首都,殖民地风情的手信也十分丰富:巴西咖啡、南洋香料的手工香皂、莫桑比克的鱼罐头……

猜你喜欢

丽兹里斯本葡萄牙
葡萄牙KOI餐厅
The Hardest Language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葡萄牙睡眠医学会
女儿做事不专心
“稻草人”也有春天
告诉世界我很丑
法国宪法委员会“里斯本条约案”述评——兼论《里斯本条约》与法国宪法的发展
《里斯本条约》有望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