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
2019-03-25周全伟王杰王中华
周全伟 王杰 王中华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以银杏内酯注射液、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4例,以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14 d后两组神经及运动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0.01),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以银杏内酯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AIS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及运动功能,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AIS;rt-PA;静脉溶栓;银杏内酯注射液;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9.01.010
卒中已发展为当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约80%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近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饮食结构变化,AIS发病率出现显著升高趋势[1]。目前,临床早期血管再通方法是采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但其有严格时间窗要求,致使只有少部分患者可以获益,因此临床亟须革新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实验证实,银杏内酯注射液具有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活性的作用,能阻止血细胞聚集[2]。本研究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月息县人民医院AIS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52~76岁,平均(63.08±7.18)岁,病程0.5~5 h,平均(276±1.06)h;对照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1~76岁,平均(62.97±7.25)岁,病程0.6~5.3 h,平均(2.95±1.11)h。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脑CT、临床特征检查确诊;发病时间<6 h;符合溶栓指征;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出血性卒中者;存在凝血系统异常、上消化道出血者;存在药物禁忌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完善尿常规、血常规、脑CT等常规检查。对照组以rt-PA(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020034)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推注10% rt-PA注射液(0.9 mg/kg),剩余+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 h内完成,再静脉滴注250 mL生理盐水;24 h后给予清除氧自由基、降脂、营养神经、血小板聚集等药物。观察组以银杏内酯注射液(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10035)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rt-PA静脉溶栓同对照组,6 mL银杏内酯注射液+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14 d后观察效果。
1.4疗效判断标准
进步显著:感觉障碍、眩晕等临床体征基本消失,改良RANKIN量表(mRS)减少>3级;进步:感觉障碍、眩晕等临床体征显著改善,mRS减少2~3级;无效:感觉障碍、眩晕等临床体征未显著改善,mRS减少<2级。总有效率=(进步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两组治疗7 d及治疗14 d后均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共42分,得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越差;均以运动功能量表(MAS)评估运动功能,共48分,评分越高提示运动功能越强。③并发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W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NIHSS、MA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神经及运动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0.01),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并发症
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3讨论
AIS患者超早期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已达成全球性共识,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但临床为降低溶栓后出血风险,多数共识、指南明确指出,溶栓24 h内应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3~4]。这就导致溶栓后24 h内存在用药盲区。
血小板激活后会出现聚集,随后形成血栓,可见其激活是形成血栓的始动、关键因素。血小板激活的途径及诱导剂主要有5-羟色胺(5-HT)、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等。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抑制血小板聚集途径主要有氯吡格雷代表的ADP途径、阿司匹林代表的AA途径、银杏内酯代表的PAF途径等。阿司匹林能降低环氧化酶(COX)活性,非可逆性阻止血栓素A2生成,继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氯吡格雷可改变膜结构,阻止膜上糖蛋白、纤维蛋白原相互作用,抗ADP途径的血小板聚集;银杏内酯注射液是借助PAF途径起到抗血小板作用,而PAF为近年发现的一种内源性物质,血小板聚集诱导作用极强。临床报道指出,静脉溶栓24 h内需避免使用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但针对银杏内酯尚未达成一致共识[5~6]。本研究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治疗44例AIS患者,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NIHSS、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两组神经及运动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证实该治疗方案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血小板活化会释放多种炎性介质,不但对血小板聚集有促进作用,而且会诱导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迁移,加重血管损伤[7]。银杏内酯是当前发现最具应用前景的PAF受体阻滞剂,与rt-PA配伍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强化溶栓效果。此外,银杏内酯能维持内皮细胞完整性,具有促进血管内皮增生的作用,利于降低溶栓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这可能也是本研究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后未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综上可知,以银杏内酯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联合治疗AIS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神经及运动功能,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国栋,肖飞,吕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8):910-912.
[2]徐露,黄彦.百裕银杏内酯注射液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638-639.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急诊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3):193-197.
[5]常红,许亚红,陈琳.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时间特征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6,30(12):1520-1522.
[6]冯小鹏,叶自力,陈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主要影响神经功能改善的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7):2521-2522.
[7]何菊芳,李婷婷,孙晓运,等.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武警医学,2016,27(12):1234-1236.
(收稿日期:2018-10-24修回日期:2018-12-05)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