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应对策略分析
2019-03-25庄宫萃
庄宫萃
摘 要 以新媒体时代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应对需求为分析侧重点,在尝试分析影响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管理质量的因素后,探讨新媒体时代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引导管理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应对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1-0065-0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提升国人生活水平和地方收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不可小觑。从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展现状来看,国内突发性环境事件存在发生地随机性强,受害群众诉求不断提升,环境危害可预测以及事件发生频率高等问题。这无异于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应对,带来了诸多的影响与阻碍。
1 影响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管理质量的因素
1)民众需求多样化与政府公信力低的矛盾。环境保护程度直接影响民众生产、生活利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新常态发展的促动下,越来越多的社会民众更为关注周边环境对自身健康、发展等的影响,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需求也呈现多樣化发展趋向。但是引发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因素较为复杂,牵扯的利益相关者众多,政府在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时,基本以主要利益涉及者作为维护对象,且很难保证在第一时间处理到位。但是并非在所有的突发性环境事件中民众均是主要利益主体。由此,在民众需求多元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面前,如果政府难以为其提供其所需要的突发性环境事件处理方案及结果,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舆情发展就会呈现负向性发展趋势,继而影响政府公信力。
此外,传统大众媒体时代,民众接收的信息是经过过滤、处理的,民众信息接收的被动性也会使其受到媒体、政府保护,即过多的负面信息或会引发民众不良情绪的信息难以直接传递给民众。但是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民众不仅是信息的主动接收者、选择者,同样也是信息的发出者。然而,并非所有民众都具备信息传播的道德意识,因此,当突发性环境事件被大量在新媒体中转发时,还有可能被不负责的信息传播者扭曲事实,继而误导其他民众。毕竟新媒体的匿名化、去中心化、信息传播及时性和自由性优势已经被民众所掌控。
2)民众信息获知诉求与信息公开难的矛盾。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民众获知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对信息获取和传递的能力不断提升。但是很多政府官员在保持政府公信力、报喜不报忧、维护社会稳定性等的目的下,存在面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公开真实信息或积极引导媒体舆论的情况。此种不完整报道、不重视舆情及时引导甚至封锁信息,“捂、按、压”的做法,不仅剥夺了民众环境事件知情权,同样会影响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汇总民众的自觉参与度、主动配合性等。
2 新媒体时代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引导思路
第一,明确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引导原则。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做好突发性环境事件舆论引导和舆情管理,必须以大众的实际意义和情感诉求为出发点,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选择可提升政府公信力、尊重社会大众参与积极性和表达欲望、满足公民人权价值诉求的策略和方法。
第二,重视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引导组织及专业人才的培训。新媒体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新媒体与平台中,社会民众的信息甄选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不高,这是客观事实。为正确引导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政府相关机构必须配备和培训能正确鉴别信息,尤其是能跟踪信息源、及时收集与舆情相关信息并整合分类、评判非理性因素信息、全面推测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走向的专业人员。
第三,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及舆情引导制度。比如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应对机制和管理方法,能全面提升突发性环境事件应对及舆情管理水平的权责标准、舆论参与机制及制度等。
3 新媒体时代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引导策略
1)结合事件走向及时公布信息,发挥媒体正向引导能力。新媒体时期民众信息获取需求的多样性变化,应作为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引导和管理的侧重点。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按照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展状态,选择最有效速度最快的方式和渠道,及时对外公布信息,以便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考虑到新媒体具备及时传播、互动性强等优势,政府可充分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从正面引导方面切入,及时解答民情和群众质疑点,借助媒体阵地,如互联网、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与民众积极沟通,掌控突发性环境事件处理和突发性环境舆情引导的主动权等。在发挥媒体组合优势和正向引导能力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监督媒体的信息发布方式、侧重点等,以防止不法分子借助媒体发布虚假信息、谣言来抹黑政府,加剧民众恐慌。
在结合事件走向及时公布信息时,政府和媒体需要重视民众情绪良性疏导,毕竟诸多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负向性发展的原因,都在于群众恐慌心理被激发并扩大。因此,为防止政府陷入被动局面,建议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模范作用,借助及时发布正确信息、有效互动沟通,来消除民众误解,增强民众对政府处理问题的信心。信息的发布必须保障公正公开,信息内容必须明朗、清晰、正确、精准,这也是保障政府可以在突发性环境事件影响引导和事件处理过程中,能准确把控网络舆论发展动态,适度干预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的发展走向,在危机公关中获取主动权等的基本保障。
2)强化应急人员培训,提升环境事件应对能力。政府要把控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舆论主导权就必须与媒体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以便在突发性环境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主导正确信息源。事实上,正确信息的获取与锁定不仅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还需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正确判断意识。因此应急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正确判断意识培训同样需要列入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引导的工作中。
可在日常开办各类主题性培训班和研讨班,阶段性连续性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引导和判断管理技能与应急能力等。考虑到领导干部在突发性环境事件輿情引导中的作用和影响,建议在应急人员日常培训中,要强化领导干部现场处理事件能力、协调利益冲突能力、用集团对舆情分析能力、媒体舆情发展判断能力、媒体舆情应对能力和社会维稳能力等的培训。
3)构建突发事件危机预警机制,丰富舆情引导管理方法。为提升突发性环境事件的监督能力,建议政府构建舆情检测机制及社会性对话协商机制,并以此作为满足媒体与公众等多渠道利益诉求的载体。在突发性环境事件引导的过程中,政府可通过层层反馈,层层下达的方式,调查和统计互联网等渠道及民间组织反馈的信息,继而及时调整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引导的策略,保障政府在突发性环境事件处理和舆情引导中的公信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突发性环境事件危机预警机制,利于从源头上监测和防范,此项工作可作为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负向性发展的事前管理核心机制。突发性环境事件危机预警机制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监测突发性环境事件信息发展动态,分析和综合判断信息走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功能。因此可从其长效应用需求入手,设定决定突发性环境事件危机的临界值,以作为衡量危机程度和级别的标准。当指标高于临界值时,需要认真核对舆情信息,在综合判断分析之后及时出具舆情控制策略和计划,以便将突发性环境事件舆情的负面影响因素扼杀在萌芽阶段。
在丰富舆情引导管理方法方面,首先,需要做好与媒体的沟通工作。比如在突发性环境事件出现之后,设置媒体记者接待处,或者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及时汇总事件相关的正确信息,通过相关媒体面向社会公开,及时缓解公众的焦虑情绪。为聚拢正面舆论,政府要做好各项媒体服务工作,以便让各类媒体形成统一导向。对于媒体报道中所出现的不对称言论,政府要从大局着眼,强化媒体监督,及时说明民众质疑问题的实际情况以正视听。其次,要做好大众沟通工作。比如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大众利益角度出发,在尊重社会大众知情权和话语权的前提下,科学对待大众反馈的内容,准确传达相关信息,及时解决大众诉求,甚至邀请大众参与到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舆论引导和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以发挥社会力量及大众的主体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陶涛.环境突发性群体事件治理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2]王宗强,尹洁,费武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7,41(10):81-84,48.
[3]崔茵.新媒体环境下突发性事件的舆情管理问题研究[J].新闻知识,2016(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