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诗玮医话三则
2019-03-25周少峰许勇镇丘余良
周少峰,许勇镇,丘余良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2.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1)
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大部分知识经验被记录下来并得以传承,同时也有许多宝贵的方药经验散落民间,在民间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今西方医学成为主流医疗方式背景下,这些宝贵的民间草药验方因渐渐失去传承而消逝。阮诗玮教授是福建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其分享了本人治学行医经历中学习民间单方、验方的经验,并不断运用于临床实践,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方药经验。
1 民间单方莱菔叶
白萝卜叶,又名莱菔叶。莱菔叶这味药的临证运用,是源于阮教授儿时亲身试用验证的体会。那是在六十年代冬春季节,福建周宁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加上当时生活卫生条件恶劣,当地许多人多因寒邪所伤,手足多发冻疮,如果处置不当,如被热水烫伤,往往易成痈化脓破溃而发变证。当时阮教授就不慎罹患足趾冻疮被烫伤之苦,患足红肿疼痛,伴全身寒战发热。阮教授母亲遂于菜园采得一味草药——白萝卜叶,将若干新鲜白萝卜叶洗净捣碎,撒入一把盐巴,混匀外用涂敷冻疮红肿处,肿痛立减;待药干了再敷,日可数敷,随之寒战高热减轻,次日全退。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莱菔叶,气味辛、苦,无毒,生捣,涂打伤、汤火伤”,可见其具有清热解毒之效,可以用于疮疡痈肿等火毒证,可外用,亦可内服,如治疗中暑可以和丝瓜络、薄荷配伍,治疗痈疮可以配蒲公英等[1]。而阮教授发皇古义,结合临证体会,常用其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火毒内蕴,红肿成痈者,常取得不错的疗效。
阮教授对此体会深刻,经常教导学生们:“俗语说:单方一味,气死名医”。民间有许多草药土方,常常跳脱理论知识,却药到病除,疗效神速。
2 名医验方六和汤
阮教授在学医行医过程中,广泛拜访各地名医,学习继承其临床经验,并反复运用于临床。阮教授在福建宁德地区行医时,曾跟随福安地区名医陈荫南先生及其女儿学习。陈荫南老中医学术造诣极高,处方用药独具地方特色,其中验方六和汤便是陈荫南老中医传予其女的一张经验处方。该方在夏季可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种病证,在福安当地多个季节运用均颇有疗效。该方主要由香薷、藿香、白扁豆、茯苓、明党参、厚朴六味药组成,其中香薷、藿香芳香化湿醒脾,茯苓利湿健脾,厚朴辛温行气燥湿,白扁豆、明党参健脾益气,且明党参之润可制芳香之品的燥性,主要运用于脾胃亏虚、湿浊内蕴,或暑湿伤肺脾之证。此方配伍精妙有三:一则治湿气,芳化、渗透、行气并举。二则攻补兼施,重视中焦脾胃健运,而健脾益气之药不用黄芪、甘草、白术之类,而独选扁豆、明党参;其中白扁豆,《本草备药》云:“甘、温,腥香。调脾暖胃,通利三焦,降浊升清,消暑祛湿,止渴止泻,专治中宫之病”,故具有健脾、升清、祛湿之效;而明党参,《本草从新》载:“补气生津”,《饮片新参》录明党参有“化痰湿”之效,适用于肺脾气虚而痰湿内蕴之证,故此两味药补气运湿,补而不滞。三则肺脾同治,补土生金,亦善治外暑内湿伤及肺脾之证。
阮教授进而细思此精简之方为何在福安地区具有如此广泛的效用,除了该方配伍精妙、临床辨证精准外,关键在于福安地区地处东南沿海,背山靠海,夏暑之际,湿热气盛,当地人往往多脾虚湿热,故临床运用此方收效甚佳。阮教授通过此方的运用体会,逐步建立其独特的中医临证思维,即主张“六看”:天、地、时、人、病、证相结合,多维度地精准辨机处方[2]。
阮师临证时,常用此方加减,疗效确切。如治一过敏性紫癜女性患者,症见:中下腹疼痛,伴腹泻,易犯困,纳呆,寐可,小便色偏黄,舌淡红苔中根微黄腻,脉弦细。检查尿常规示:蛋白微量,隐血(+++),红细胞计数:696.3个/μL,红细胞高倍镜下计数:125.3个/HP。因就诊时正值八月之际,福州气候亦是长夏湿热气盛,患者又有基础肾脏疾病,本身脾胃亏虚,纳运不及,易受外在湿热邪气困扰。四诊合参,阮师辨其为脾虚湿热,因脾虚运化不及,湿热内蕴,气机郁滞,而腹痛;湿热下注,伤及血络,而腹泻、尿血;运纳不及则纳呆。故治以健脾助运、清化湿热,方予六和汤以健脾助运,化湿泄浊。处方:藿香 6 g,厚朴 6 g,陈皮 6 g,茯苓 15 g,草果 6 g,神曲 6 g,炒山楂 15 g,明党参 15 g,白扁豆 15 g,荷叶6 g,紫草15 g,茜草炭15 g。因无暑湿犯表之机故去香薷,取草果以助其化湿醒脾,炒山楂、神曲健脾开胃以增食欲,外加荷叶升清降浊,紫草、茜草炭凉血止血,对症治疗。患者遵医嘱服药2周后复诊,自诉腹泻等不适已愈,余无特殊不适,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检查尿常规示:隐血(++),红细胞计数:344.2 个/μL,红细胞 HP:62 个/HP。阮师虑其湿浊渐祛,气阴有伤,遂以补益气阴善后。此后随访亦无大恙。此则天人合参,谨守病机,方药对证,故能取效。
3 自拟验方紫茜宁血汤
紫茜宁血汤是阮教授经验方之一。阮教授临证中,常以三焦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以证候为先导,紧扣疾病的主要病机。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以及狼疮性肾炎出现血尿者,阮教授认为此常常是下焦热毒入血之候,故宗叶天士治血之法“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结合唐容川《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血证治疗法则,自拟紫茜宁血汤治疗血分热毒引起的斑疹、紫癜、颜面痤疮、鼻衄、血尿等症。紫茜宁血汤主要方药组成:紫草、茜草或茜草炭、生地黄、赤芍、白芍、牡丹皮、地骨皮、鬼箭羽、川牛膝、白茅根。其中君药为紫草、茜草,二者凉血止血化瘀;臣以生地黄、赤白芍养血活血;佐以牡丹皮、地骨皮、鬼箭羽清热解毒凉血,白茅根、川牛膝下行入下焦以凉血行血。本方主治下焦血分热盛,迫血妄行之证,临床用之效果显著。
如曾治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男性患者,以发现镜下血尿1个月主诉来诊,症见尿黄,胸口灼热感,夜间为甚,热时胸口见斑片状潮红,可自行消退,纳寐可,大便调,舌红,苔薄黄,脉细。查尿常规示:隐血(+)。肾功能:尿酸 570.4 μmol/L,尿素氮 4.45 mmol/L,肌酐 61.7 μmmol/L。 阮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因热邪内伏,伤营动血所致。该患者痼邪深伏,而暗耗阴精,虽迁延岁月而未作,因于正气尚足。今正气有损,感触外邪,故而发病。又因正值青少年,气血方刚,邪气扰动,气郁化火,则见小便色黄,胸口潮红、灼热感,夜间为甚,舌红;热入血络,迫血妄行,耗伤阴血,则见尿血、脉细之征。故阮师辨其为热伤营血,阴虚火旺之证,方予紫茜宁血汤加减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处方:紫草15 g,茜草15 g,生地黄 15 g,赤芍 15,白芍 15 g,土茯苓 15 g,盐肤木 15 g,甘草 3 g,升麻 6 g,川牛膝 15 g,地骨皮10 g,牡丹皮10 g,白茅根15 g。服药1周后复查尿常规转阴,便自行停药,再加饮食无制,进食辛辣炙煿之品后,复查尿常规示:隐血(++),故再次来诊,症状同前。予原方再进14剂,复诊症状较前改善,尿常规未见异常。后门诊随访,症状悉除,多次复查尿常规均阴性。
综上,俞嘉言曰:“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仲师亦云:“为医者当 ‘博采众方,精勤不倦’”。中医药的发展首先是传承,是疗效,才有创新的基础。阮师十分重视中医药继承与发展,重视中医经典学习,重视学习老一辈经验及民间方药,在临证实践中不断思辨论证,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