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业管理系统在福建省的运用
2019-03-25王玲萍
文/王玲萍
自2002年福建省引进广东防治专业队开展厦门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以来,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和绩效承包防治工作有序推进。截止2018年12月,全省备案登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施工单位达188 家。在防治实践中,一些防治专业公司根据福建省地方标准《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规程》(DB35/T1451-2014)和新形势下松材线虫病防控管理要求,开发了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防治作业管理系统”),用于公司松枯死木清理和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作业管理工作,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提升了防控质量。现将防治作业管理系统介绍如下,以期为提升各地防控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防治作业管理系统开发背景
(一)松材线虫病防治质量难以管控。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持续时间长,施工环境为野外,除了前期培训外,对施工人员作业质量,需要增派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实际操作中,单个防治片区仅1~2 名技术管理人员,无法做到跟班检查质量,偶尔抽查时,仅通过施工人员拍摄的松枯死木伐桩处理、堆烧除害等照片,难于鉴别具体作业地点。一旦发现质量不符合要求,无法组织人员及时、准确回到实地进行返工操作,致使防治质量打折扣。
(二)防治工作量难以核实。松枯死木清理时,施工人员一般采用手持GPS 对松枯死木定位,使用后上交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将手持GPS 中的定位数据导入电脑后进行数据整理,并落实到各小班地块。由于施工人员多数从事体力劳动,文化水平低,一些施工人员甚至不会使用GPS,仅将每天清理株树上报,由管理人员填写记录,纸质存档,没有定位,无法倒查。松墨天牛诱捕器挂设后,3~11月都是换药和收虫期,一般每半个月收虫一次,管理人员仅凭施工人员提交的收虫换药记录,无法跟踪是否走到各个挂设点、是否按照时间要求收虫和换药。如果某一区域挂设量大、分组数量多,往往容易出错,后期数据核查难度大。
(三)防治绩效不易体现。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通过3~5年综合治理才能见成效。当前仅凭春季、秋季普查松枯死木分布范围、松枯死木数量、疫情分布范围等来提出相应防治技术措施,管理上相对粗放。一些地方表面上看是实施完成了防治任务,但疫情面积不见减少、松枯死木数量不见下降,防治绩效难以体现。
二、防治作业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和操作实例
防治作业管理系统以手机作为野外作业数据的采集终端,施工人员通过手机连接移动数据,打开相应APP,简单操作即可实时提交施工地点定位、照片等数据采集。后台管理人员通过无线传输接收到的数据即可倒查防治质量、追寻防治轨迹,适时现场抽查防治质量。通过防治作业管理系统,可实时跟踪防治进度和质量,轻松统计防治数据报表,减少管理成本,提升防控质量。
(一)防治作业管理系统数据采集
1、松枯死木清理监管。施工人员到达防治作业地点,按照松枯死木清理技术要求施工,在松枯木采伐、伐桩处理、原木和枝桠处理前后拍照,完工时打开防治作业管理系统APP,在出现的“松枯死木清理”主菜单中,选择日期(一般是系统自动生成)、手工录入松枯死木编号,获取GPS 定位数据后上传相关照片即可。
2、诱捕器挂设管理。每个松墨天牛诱捕器有唯一对应的二维码,挂设诱捕器时扫描二维码,上传定位情况、挂设时间、现场照片。施工人员上山收集松墨天牛成虫和换药时,打开防治作业管理系统APP,可以导航到诱捕器挂设的地点,通过扫描二维码打卡签到,自动获取诱捕器编号,手工录入当期诱捕到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数量,是否换药等信息,并上传松墨天牛成虫照片等。
(二)防治作业管理系统管理终端
1、松枯死木清理监管。后台下载松枯死木编号、清理时间、定位的经纬度、除害处理的照片。根据需要生成松枯死木清理的明细表和需要的时间段汇总表。可通过明细表中链接的照片,查看除治质量,通过各时间段汇总表,核算施工人员工作量。
2.诱捕器挂设管理。后台下载诱捕器编号、定位的经纬度、挂设(换药、收虫)时间、收虫数量。根据需要生成各诱捕器收虫记录明细表和阶段诱捕器收虫汇总表。后台查看挂设和诱捕情况照片,判断挂设是否规范,是否上山收虫,通过施工人员阶段时间上传收虫情况,核实其作业效率。
(三)防治作业管理系统在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延伸应用
职能管理部门可以在防治作业管理系统采集到的GPS 定位的经纬度等数据基础上,通过Google地图、QGIS 等软件,将松枯死木清理或松墨天牛诱捕数量、位置与地图的叠加,就可以把枯死树位置落实到具体乡镇和村的山头地块,直观反映出每个村镇的枯死树分布情况或松墨天牛诱捕数量,制作松枯死木发生分布图或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图,进而可对阶段性松枯死木清理或松墨天牛诱捕数据进行汇总。根据单位面积除治的枯死木或松墨天牛诱捕数量多少,以不同颜色表示危害程度,形成热点分布图。通过3~5年同一区域热点分布图,对比松枯死木或松墨天牛诱捕数量,直观了解松木受灾的动态情况,为有针对性实施下一阶段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三、防治作业管理系统需求展望
(一)匹配林业资源信息
当前的防治作业管理系统依托的市面上常用的地图软件,仅有经纬度数据,不能落实到小班地块,不能直接满足林业主管部门的需要。如由职能部门开发相应软件,叠加林业资源小班图层,将可作为林业主管部门使用的重要管理平台。
(二)追溯防治质量
当前的防治作业管理系统开发的目的主要为节约管理成本,完成业主需要的相应报表汇总。后台下载定位、拍照、数量等数据尚未得到充分应用,防治工程施工结束即删除相应材料。如能够长期保存收集到的数据,有效进行相应整合,不仅能科学合理评价综合防治效果,也可作为质量倒查、山场检查验收及进一步的防治施工提供参考。
(三)追寻施工轨迹
当前的防治作业管理系统主要开发了诱捕器的定位和导航,通过施工轨迹,监督施工人员工作效率。如能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时,对虫情发生或松枯死木出现位置进行定位,防治施工时通过系统精准导航到施工地点,并对施工过程进行轨迹跟踪,可解决化学防治等喷药作业范围无法追踪的问题。
(四)远程监督管理
当前的防治作业管理系统仅支持单个防治作业区,林业主管部门不能查看和管理。如能进一步开发完善和推广使用,为各防治施工单位和地方林业主管部门设置查看的端口,分配账号和密码登录,即可实现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防治作业的远程监督管理,提升防治工作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