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微作文”初探

2019-03-25雷冬梅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微作文翻转模式

雷冬梅

(浙江省瑞安市红旗实验小学,浙江 瑞安 325200)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无“微”不至。微信已成为了老师和家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重要沟通途径。如何将微信用于课堂,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研读完乔纳森·伯格曼的《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后,我决定将微信与翻转课堂进行结合,构建独特的微信翻转作文模式。

何为微信翻转作文模式?首先我们要抓住三个关键词:“微信”、“翻转”和“模式”。

“微信”是这套作文模式的工具,整个模式的构建均在微信上操作完成。

“翻转”也就是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用再占用大量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来讲授作文写作的内容、方法和技巧,这些内容学生可以自主习得。他们可以通过在微信上点评和分析、捜索相关的主题文章,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在课堂中也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写作内容、写作节奏、写作风格和呈现习作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模式”就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固化下来。而微信翻转作文模式,则从“输入积累”为起点,经历“记录描绘”和“评价修改”,最终止于“展示交流”,从输入到输出,从实践到能力,层层深入,稳步推进学生的习作能力。

微信翻转作文模式包括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认识语言表达的特点,总结语文表达的方法,并在语言实践中实现有效迁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输入积累,“微”出从容

(一)天天朗读,积淀语感

作文是一个孩子综合素养的体现,没有一定量的输入,很难让孩子形成“下笔有神”的写作能力。丰富的输入来自哪里呢?那一定离不开朗读(这里特指大声朗读)和阅读。

在朗读方面,我班从一年级开始,从课文、《日有所诵》、小古文,到主题朗读,本班的大声朗读从未停止。为了及时了解学生朗读情况和朗读所存在的问题,我在班级建立了三个微信朗读群,群主为朗读水平优秀的朗读小老师,每天检查评价本组同学,并通过微信上报本组学生的朗读情况,以便于老师及时调整朗读教学。而班级微信群主的打擂赛(每个月都允许其他学生挑战朗读小老师,在讲台上与小老师同台竞技,最终,根据台下同学的票数推选出下个月的朗读小老师),更让孩子的朗读热情空前高涨。“读书声,声声入耳”,孩子们的语感在微信平台上切实得以提升。

(二)日日阅读,丰富积累

在课外阅读方面,我班从一年级开始,毎日在家必须有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为了帮助学生固化阅读时间,我班确立了“班级微信群签到制度”。即每位孩子都需每天在微信上接龙读书书目,表示自己已经阅读够30分钟。这项制度,一督促孩子主动积极阅读。二通过教师在微信上不定期引导,为家长提供阅读书目参考。三固化学生“每日读半小时”的阅读习惯。四引导学生在不间断地阅读、对比、内化中积累写作素材。

长期的朗读和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在持之以恒的朗读和阅读中,培养了语感,丰富了积累,为三年级的微信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记录描绘,“微”出丰富

在微信上,丰富多样的言语实践,让孩子有了实践的平台,有了成长的空间。如果生活犹如泉源,微信作文就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甘甜纯净。那么,我班的泉源究竟有哪些呢?

(一)交流阅读内容

在微信上,我班先后开展了《我的小姐姐克拉拉》、《小淘气尼古拉》、《窗边的小豆豆》等读书交流活动,这些微信平台上的读书交流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孩子的阅读深度。比如:在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时,我班先后在微信上开展了“文章佳句我来读”、“可爱人物我来品”、“有趣故事我来讲”、“校园故事我来说”“经典读本我来推”“优秀表达我来评”等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读中带思,思有所悟,并且拓展为言语实践,让学生从读懂故事、品析语言、鉴赏人物到言语实践,层层深入,真正读透一本书。

(二)仿写精彩片断

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我或抓住教材中文章精当用词,或抓住多变的句式,或抓住生动的描述,或抓住严密的说理,或抓住巧妙的构思,在微信上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三)描绘多彩生活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微信作文提供了源头活水。在我班的微信群中,从生活场地划分,我主要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田园风光。从内容划分,我主要引导孩子关注多彩事件(家庭之事、学校之趣、课外活动、缤纷节日、社会事件)、百变人物(自己、家人、师友和社会中的陌生人)、缤纷美景(四季之景、多彩山水、各地名胜、家乡美景)、花样宝贝(可爱动物、玩物器具、神奇植物)、想象之美(编写童话、拜访未来、新奇想象)、内心世界(我的心愿、心中苦恼、观读感受)等。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习作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内容,而且有层次,孩子们经过这样的观察、思考和习作,他们将学会轻松记录自己的生活,习作能力自然会大幅度提高。

三、评价修改,“微”出成就

(一)学生互评,主动吸取美文营养

相互交流、分享,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喜悦,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微信里,42位孩子有42种表达,这些丰富多彩的作品呈现,为写作能力好的孩子提供思路,为习作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内容和词库。

(二)教师总评,全面引领习作方向

教师在浏览完所有作品后,将从作品的选材、词库的建立、表达的引领方面,结合学生的作品进行一次整体评价。本次评价将在微信上进行,整个评价过程相当于一次习作讲评课。现我将结合“快乐的美食节”微信评价对这一过程进行全面介绍。

1.作品的选材。

2016年12月底,我校举办了“元旦庆美食节活动”,我班有许多学生在微信上记录了这项活动。学生的选材丰富多彩,我在微信点评中,展示了这些孩子的作品。比如:美食节中大多数孩子冲着“吃”美食而去,而胡载晟却写了他和妈妈制作美食的过程,陈小楠则记叙了“美食节”前,孩子们快乐的心情等。这些丰富多彩的选材对学生是一次“头脑风暴”,许多孩子们会因此“脑洞大开”。

2.词库的建立。

由于学生家庭环境、阅读习惯、积累方式等原因,造成孩子们词汇积累量差异很大。优秀孩子的词语库,添加上老师提供的词语,将成为孩子习作的支架。比如:“美食节”习作中出现了许多有特色的、新鲜的词语,我进行了整理分类。

我分类整理后,补充了一些词汇,创建了词语超市,为学生习作的进步提供了可能。

后来,许多孩子的习作中都用到了这些词语,“词语超市”中的词语丰富了学生习作经验,为孩子在修改习作的进步提供了支架。

3.表达的引领。

每次上交的学生作品中,都有许多独特的表达,这些表达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美食节”作品中,文轩的拟人修辞手法为美食赋予了生命。“爆米花的玻璃箱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绝对逃不过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冰淇淋的身体渐渐地融化,好像在说“快来吃掉我啊!快来吃掉我啊!”

彭承焕用声音写出了美食节的有趣。“听!‘呼呼’的声音是从哪来的呢?原来我班的帐蓬后面,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在用一台机器做棉花糖时,发出的声音。再看看我们班的魏思源,她在那里大喊:‘买南瓜饼、水果布丁、关东煮,2元一个,快来买呀!’连在一旁的我都逗乐了。”

这些独特的表达有着无穷的魔力,它会激发孩子“用一用”的欲望,如果学生在使用中存在问题,我会适时开启微信语音和微信视频进行指导,为学生的个性习作提供帮助。

(三)自能修改,积极提升作品质量

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微信实现了全班同学的作品同一时间、不受地点限制的集体展示,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表达方式的作品,都将给学生带来大量的资源和启示,开阔他们的写作视野。阅读多篇同主题作品后,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微信评价,进行自能修改。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语音和微信视频与老师、同学进行即时沟通。微信习作的二度修改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修改积极性,是微信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展示交流,“微”出自信

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渴望被人欣赏。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班在微信上为学生搭建了“微信展示角”和“习作公众号”两个平台,将学生的得意之作进行发表。

(一)微信展示角

我班每周周末在班级微信群里,常态化地展示学生最终成稿的优秀习作(这两天,学生微信中的作品发布,二次创作全部停止)。学生和家长可以在微信群中自由阅读,自由交流,也可以和作者探讨,提出建议。学生读着、品着、交流着、争辩着,互相取长补短。

(二)习作公众号

为了让学生和家长随时能够欣赏到班级佳作,我班家长在微信上申请了“班

级公众号”。同时,班级公众号还是我班的作文集,也是我班课堂作文的素材库。

此外,班级有特色的佳作,我班除发表在学校校报上,还向杂志报社投稿。三年级上册,我班曾有三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兴趣语文》上。可以说,这些举措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

微信翻转作文模式解除时间、地点限制对学生的禁锢,给学生插上了自由表达的翅膀,学生在自悟积累、自由习作、自主吸收、自能修改的翻转系列学习中,成为了习作学习的主人。正所谓:翻转学习获主动,微信平台建系统。

猜你喜欢

微作文翻转模式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太极拳“翻转”教学
“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微课”让初中数学课堂“翻转”出高效率
用“翻转”理念关照语文古诗文教学
“微作文”:让写作教学风驰电掣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如何开展体验“微作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