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聚政学研军民优势资源 探索全链条平台管理模式开创陕西省军民融合科技转化新局面

2019-03-25/文

国防科技工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辅导

雷 明 /文

20所作为中国电科集团公司在西北地区的主要驻陕单位,一方面,承载着集团公司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也肩负着中央军工单位融入地方经济,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重要任务。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双导师制”平台建设的要求,20所与高校积极沟通策划,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校所合作,优势互补构建“双导师制”全链条平台

中国电科20所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的“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是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按照陕西省军民融合发展思路,发挥科研院所的平台优势和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培育一批与科研院所的产业方向结合,与合作高校的专业方向契合,具有良好科技引领和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

通过平台建设,在项目孵化、推介展示、技术创新、资本注入、产业培育、政策辅导等各阶段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吸收接纳从院所和高校在各个阶段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项目,在“双导师制”的平台上提供全链条管理,营造“人人能参与、人人有平台”的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引领创新创业新思路,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创陕西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创业新局面。

内外结合,博采众长,加大项目遴选。一方面,20所可以通过内部自研项目立项、外部课题基金申请等方式,选取符合科技发展方向的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项目进入孵化平台,为院校双方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院所双方开展科技创新竞赛的方式,借助国务院国资委熠星大赛等平台,遴选具备产业化运作的创业项目,进入具备孵化功能的平台进行培育管理。

强化辅导,多措并举,支持项目孵化。第一,采用“双导师制”,在20所选拔一批具有科研、市场、管理多岗位经历的创业导师,对项目工程实践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辅导,在西电选拔一批理论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导师,对项目技术攻关和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辅导。第二,利用孵化平台的管理基础,在项目培育和产业孵化过程中提供政策辅导和管理支持,解决项目团队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政策性问题,提供公用的场地和设备,做好项目团队在技术研究和学术探讨等方面的资源保障。第三,借助中国电科集团承办国务院国资委熠星大赛的品牌优势,将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比赛的形式向外推介展示,为创新创业项目注入外部资本。

明确目标,健全功能打造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品牌

20所与西电双方将依托各自的优势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基础,借助双导师培养模式,将平台建设成为陕西境内推动军民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创业、服务陕西地方经济建设的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平台。

目前,已明确2个合作项目,一是“基于无线射频场的室内多目标定位技术”,二是“宽带频谱感知算法设计”,两个项目共计培养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6名,投入导师8人,项目经费400万元,争取到2018年孵化成立2个科技型小微公司。20所与西电利用各自科技资源优势,已初步明确4个平台,其中2个已搭载具体“双导师制”项目。

西电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中国电科集团与西电共建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实体机构于2012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依托“雷达协同研究院”进行管理,该平台具备团队建设、资源汇集、交流合作、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功能。雷协院通过自设科研项目、横向合作项目等多种模式紧密联系中国电科各协同单位,着力解决型号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涉及雷达信号处理、目标探测、激光雷达及大数据等多领域,已攻克若干项关键技术,申请专利20余项。

20所牵头的熠星创新孵化平台是专为国务院国资委熠星大赛获奖项目进行孵化的专业平台,同时负责对接地方优秀双创项目的孵化落地。该平台已入驻依托西安市高新区管委会创办的创途创业街区,具备孵化培育、推介展示、交流合作、资本汇集的功能。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占地260平方米,年投入100万元进行管理运作,正在孵化2016年熠星大赛的三个创新项目(3D打印、自组网、室内定位)。目前,3D打印项目已进入产业化培育阶段,由20所、项目团队成员以及第三方公司共同入资,在融新路选址成立了“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进行结构电路一体化3D打印技术研究,目前已具备小批量生产加工能力。

此外,20所还将依托我所全面创新改革任务,在所内广泛动员,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创新比赛、创客星空间等途径,将优胜项目引入熠星孵化平台进行培育孵化。

应该说,以上2个主要的平台在技术创新、资源汇集、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具备比较专业和全面的管理模式,已有若干项目在平台运作经营,可吸收接纳来自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新创业项目,具备“双导师制”全链条平台管理的基本条件。

完善组织,规范流程打通项目成果转化快车道

20所与西电协商成立平台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双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双方平台负责人、科技、研究生管理、人事及财务部门负责人。该工作委员会采取联席会议轮值制度,主要负责平台建设、项目发布和评审、落实项目经费、选配指导老师、选拔研究生、落实创业项目计划和考核、项目成果转化和学术技术交流。工作委员会下设专项办公室,负责双方深入对接工作安排和平台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进入全链条平台管理的项目按照“六有”机制和流程进行,具体经营和管理由依托平台负责。

项目选择有审批。由20所发起项目需求,经西电筛选确认后报省科技厅审批立项。项目应符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能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取得一定突破,有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前景。

项目经费有投入。项目所需经费以20所投入为主,西电设立专项予以一定支持,省科技厅立项后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项目团队有人才。双方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共同选拔在校研究生,原则上为在读一年级学生,20所研究人员也可进入项目团队。

项目开展有辅导。校内导师按照西电研究生导师选拔相关办法执行,主要负责研究生团队在技术方向的辅导。创业导师由20所进行选拔,一般为副高级职称以上,具有技术、市场、管理多岗位经历的技术或管理专家,主要负责研究生团队在工程实践和项目孵化转化方向的辅导。

项目质量有管控。项目启动实施后,交由孵化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和保障,研究生创业团队采用半全职方式进入平台工作,制订阶段性工作计划和项目小结。创业导师每月不少于3个工作日的全职辅导,与校内导师按进度节点共同对项目开展情况和辅导团队情况进行评价,并接受研究生创业团队和校内导师的年度考核。20所对创业导师可给予一定的创业辅导奖励,辅导创业项目可作为20所创业导师的所内业绩进行认定,项目孵化成功可根据实际需要与创业团队约定个人占股。

项目转化有约定。项目孵化期一般不超过2年,孵化结束后,创业团队可选择成立公司或由20所负责成果转化。成立公司的,按孵化协议约定各自股权比例;由20所转化的,各投资方可以买断退出或按比例分红。

“双导师制”的实施,是中国电科20所在军民融合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尝试性探索。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陕西省成为国家创新型省份,西安市被确定为八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西安市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九个获批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前,在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下,2016年10月21日,20所被确定为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进入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首批试点示范单位名单》。20所紧密衔接陕西省、西安市创新改革政策,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深度推进军民融合,大力统筹科技资源,将体制机制探索融入改革全过程,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国家发改委近日对全国创新改革经验进行了遴选,西安市上报的20所分立转制经验是全国事转企类唯一通过遴选的经验,即将上报国务院批准。20所改革案例也已通过了全国创改百佳案例初选。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辅导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艳丽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黄欢欢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V eraW a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