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化

2019-03-24曹美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刘禹锡孔乙己创设

曹美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能力,以达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达到这一目标,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是有效的方法。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化

问题情境化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了问题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了兴趣,才有要解决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维。

二、问题情境化的特点

1.趣味性

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萌发参与意识,就能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有趣味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启发性

在学习中产生疑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思想和思维的迁移。

3.思考性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教师注意让自己提的问题情境化,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布鲁纳也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既然问题情境化如此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设计呢?

三、打造问题情境化的具体方法

1.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悬念”是指课堂教学中,老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足以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孔乙己》一课时说:“同学们,根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先生回忆,鲁迅在自己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有着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形象的?让我们深入理解课文,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在导语处设置一个悬念,给同学们留下“空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寻答案。

2.根据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新的知识。

如执教《背影》一课时,当讲到父亲对作者一连串的嘱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此,不要受凉。”“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父亲对作者的关爱之情,我适时提问:“在你们的生活中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学生略微思考后,便纷纷说:妈妈总是嘱咐我路上要小心。爸爸在自己生病时悉心照顾,爷爷、奶奶总买许多东西送给自己等例子。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深深的父爱。

3.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喜欢听故事,只要老师把故事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上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前,我先给学生讲了这篇名文的由来。刘禹锡的这篇名文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因参加过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知县欺软怕硬,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于门前。故事讲完后,我提出问题:刘禹锡在斗室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篇文章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志趣呢?这篇文章虽是古文,但因有了小故事的激趣,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很主动地探讨,学习就自然达到预期的效果。

4.利用多種现代化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语文教学有许多涉及到动态的变化的过程,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如微视频),对这些过程进行问题情境设计,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大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只要老师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诱惑力,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猜你喜欢

刘禹锡孔乙己创设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创设未来
赏牡丹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刘禹锡与《陋室铭》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