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朋辈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9-03-24

关键词:朋辈实效性导师

周 强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其易受同辈青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应以“学生群体”为重点展开研究。“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1]朋辈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加强朋辈教育对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实效性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朋辈教育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

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朋辈教育体现的是一种“生—生”型教育模式,正在悄然打破原本“师—生”型单一的教育模式,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创新。朋辈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新要求具有很强的契合性。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首先,要注重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三大规律”,即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可见,总书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尊重“规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根本,特别是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将学生个体性问题作为研究焦点,视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逻辑起点,这正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体现,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亦是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的表现,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其次,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育部颁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要求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实践能力,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高校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性作用,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学生自主实践性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学生优秀事迹的宣传力度,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群团工作管理部门必须支持和引导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确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再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时代中国高等院校也要契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注重内涵式发展,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质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部分,也必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体现出对青年大学生的热爱,让青年学生备受共情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刻体现着亲近学生和关爱学生的思想,促使高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建立良性互动沟通机制;“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用爱来感化大学生,使新时代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使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实效性。

(二)朋辈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

首先,朋辈教育有利于融合新时代大学生自主教育能量。基于朋辈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观念淡薄、价值观取向多元、易受同辈群体影响、道德观念淡漠等实际问题。[2]以大学生存在的教育缺陷作为解决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将受教育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学生问题作为研究焦点,按照学生成长规律并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朋辈教育注重从学生群体中发现问题,又回到学生群体中解决问题,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教育方式,充分遵循了学生成长规律,又高度契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朋辈教育也遵循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由于扩招,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面临着学生人数多,导致辅导员工作呈现事务化,实际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精力较少。[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独立意识容易对辅导员的教育产生逆反和拒斥心理,增加辅导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通过朋辈教育,利用学生间的相近性和趋同性,不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弥补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更有助于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整体实力。因此,近年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纷纷引入“朋辈教育”,并逐步形成相应的教育体系。

其次,朋辈教育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大学生易受朋辈群体影响的特征,朋辈教育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容易贴近实际,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采取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的教育方式。通过实施朋辈教育,可以增强朋辈导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参与朋辈教育过程中,朋辈导师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树立标杆和典型人物,强化榜样带动和辐射功能,形成良好的扩散效应和群众效应,增强朋辈教育的外部触动和刺激,提高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引发主动思考和自觉学习。同时,通过给朋辈精英压担子,提供实施朋辈教育的机会,激励优秀学生锤炼自我,逐步提高综合能力,实现朋辈导师在自我学习、教育他人过程中的良性循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再次,朋辈教育体现教育的人文性。朋辈教育措施是一种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措施,作为朋辈教育主体,“朋辈导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关键位置,主要由思想觉悟较高、经历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与辅导员、专业教师等专职导师相比,这些朋辈导师与在校大学生的共同点较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具备独特“优势”,甚至能够发挥专职导师难以发挥的作用,更显示出教育的人文性。由于朋辈导师来自学生群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年龄、生活经历、成长条件等方面情况相似,相互间的联系点和共鸣点较多,思想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具有增强教育感染力的先天优势。他们的成才经验、成长教训更加贴近教育客体的思想、感情和实际情况,随处可见的真实案例更易感染教育客体的心灵,有助于发挥朋辈导师的教育优势和特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强化高校青年群体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在推动大学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教育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朋辈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朋辈教育作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众多高校开始重视朋辈教育,开始朋辈教育试验,扶持朋辈教育队伍,依托学生组织逐步建立起朋辈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然而,在朋辈教育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

1. 保障不足: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欠缺

有学者以“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作为课题,对杭州市九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朋辈教育虽然在当前高校中已开展,但是很多学校的朋辈教育还是处于试验和探究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高校系统开展朋辈教育的时间并不长,仍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学校的政策、资金很难保障到位,尚未形成较为完备的保障性政策体系。[4]

此外,一方面朋辈导师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尚未界定清楚,朋辈导师的岗位职责不够清晰,与专职导师的工作分工不够明确,多数高校没有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另一方面,朋辈导师的选拔、培训、监督及奖惩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结构不够科学,尚未从制度上消除朋辈导师的后顾之忧。当前,建立完备的保障性政策体系是开展高校朋辈教育的当务之急。

2. 定位不准:教育管理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当前朋辈教育在高校得到较普遍认同和推广,但朋辈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定位上,目前存在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朋辈教育管理定位为注重过程论,另一种看法是朋辈教育管理定位应以目标作为管理和设计的目标论。目前,这两种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上,目标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流观点,朋辈教育被视为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成果,教育者和管理者注重的是朋辈教育产生的结果,对于过程管理带来的教育效果尚未明确权衡。

所谓过程管理,一般而言,是相对于目标管理而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是管理学界中比较重要的理论成果和科学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管理强调明确性,其过程管理主要强调的是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是否有效,为取得朋辈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全局中的实效性问题,过程管理应逐步重视并得到优化和推广。

3. 师资不优:朋辈教育导师选拔和考核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朋辈教育导师”选拔机制不健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复杂化,对衡量朋辈精英的标准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导致高校在选拔、培养朋辈导师时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一旦朋辈导师无法满足学生对朋辈精英的期待,将会失去其在教育客体中的声望与地位,进而会影响整个朋辈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引发对朋辈教育的心理抵触与反感。[5]因此,究竟何种标准的朋辈精英才是学生心目中普遍认可的朋辈导师,将会直接影响高校朋辈教育的有效实施。

当前高校“朋辈教育导师”考核机制不健全。虽然担任朋辈导师的学生是高年级中的优秀群体,但是他们还是学生,在协助处理学生教育和管理事务时,无法恰当地保持和教育客体间的距离,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和技巧。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常出现畏难心理,甚至容易感情用事,把握大局能力较差。在面对教育客体的不合理要求时,不懂得如何拒绝和妥善处理。由于缺乏专职导师的权威,朋辈导师对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不受重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朋辈导师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是做好朋辈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朋辈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优化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开展朋辈教育,重视朋辈教育,构建“三个二元化”的基于朋辈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机制,即“政府—高校”的政策主体二元化、“选拔—培训”的师资培育二元化、“监管—激励”的过程管理化。

(一)政策主体:构建“政府—高校”的高校朋辈教育政策保障优化机制

当前的高校朋辈教育基础性问题主要是政策和资金保障机制不足,然而,政策和资金保证机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并不是单纯一两个单元主体就能解决,朋辈教育的基础性问题事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反过来就会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大局,所以,在朋辈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应承担一部分的建设义务,高等学校自然成为其中的义务主体。

1. 积极制定体系化的政策和投入充足的资金保障

大学生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结果将影响青年对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质量,政府应重视高校的朋辈教育,采取积极主动政策鼓励支持高校开展朋辈教育。笔者认真查询相关政策和法规,目前尚未有明确政策文件提及高校朋辈教育,高校朋辈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1)适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统一引导规范高校朋辈教育,以免造成含混局面;(2)在理论上,通过教育学会等组织通过课题立项、项目管理方式对高校进行引导管理,既解决研究者的项目资金难题,又能引导高校关注朋辈教育的积极意义;(3)在实践上,通过项目调研、学术年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方式,引导高校师生关注、参与、组织和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朋辈教育体系。

2. 积极建立高校朋辈教育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机制

在建立完善的朋辈教育管理体系中,首先是要做好高校朋辈教育的顶层设计,高校管理者管理意识中要重视朋辈教育在整个教育大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高校全盘的管理制度设计中要给朋辈教育管理留足空间。要将朋辈教育贯穿于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环节之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课程的授课方式。其次是学校在规划设计学校发展全局中,应考量朋辈教育的资金投入问题,通过将朋辈教育的相关研究纳入学校的科研体系,将朋辈教育作为学校的重点或者其他类型的课题研究项目,并拨付一定资金,鼓励教师通过教育改革项目对朋辈教育进行研究,并保证其具有一定的优先条件保障朋辈教育的开展,实现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师资培育:构建“选拔—培训”的高校朋辈教育导师制度优化机制

1. 完善朋辈教育队伍的选拔制度

朋辈教育队伍是高校实施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是否拥有一支优秀的朋辈教育队伍关系到朋辈教育的实施效果。为了选拔出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朋辈导师,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朋辈教育队伍选拔制度,严格依据选拔标准,积极开发优秀的朋辈教育资源,选拔出一批思想政治素养高、学习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具有较高政治敏锐感和是非鉴别能力,且乐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朋辈导师队伍,充分发挥朋辈导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和标杆作用,为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 健全朋辈教育主体的培训机制

针对朋辈导师开展培训和教育,是提升朋辈教育队伍理论修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健全朋辈教育主体的培训体系,开展扎实有效的业务指导和能力培训,能够担任朋辈导师的高年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定位,明确角色和岗位职责,使其快速掌握朋辈教育的原则和技巧。通过相关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定期对朋辈导师进行辅导,实施“传帮带”专项辅导工程,充分保障朋辈导师能够做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边做,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提升,定期举办朋辈导师经验分享会,鼓励朋辈导师的自我总结和相互学习,提升朋辈导师队伍的能力和整体水平。

(三)过程管理:构建“监管—激励”的 高校朋辈教育过程管理机制

1. 建立朋辈教育队伍的监管体系

有效的朋辈教育队伍管理与监督体系是高校朋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能够使朋辈思想政治教育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依托管理经验丰富的辅导员、理论深厚的专业教师组建朋辈教育评估监管团,为朋辈导师配备业务指导老师,对朋辈导师进行工作评估和行为监督,引导朋辈导师在思想教育中做到准确定位,反馈适时,及时纠正朋辈导师的不当行为,适时对朋辈导师的工作困惑和心理危机进行辅导,使朋辈教育队伍保持人员高素质和工作高质量,创新朋辈教育队伍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体系。

2. 健全朋辈教育主体的激励机制

构建和实施科学的奖惩激励机制是朋辈教育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选拔、任命朋辈导师,并对其进行规范培训后,必须建立对朋辈导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适时对表现突出的朋辈导师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或出现重大失误者予以批评和处罚,从而充分调动朋辈教育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要重视朋辈导师的发展平台,满足朋辈导师的个人发展需求,使朋辈导师不仅能够引导他人顺利成长,也能实现个人成长目标。

总之,朋辈教育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明显的,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朋辈教育在我国高校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我们可以融合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顺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将朋辈教育更为有效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式的不断创新与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

注释:

[1] 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7期。

[2] 刘 军、叶 开:《高校朋辈导师的过程管理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3]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

[4] 许占鲁:《高校朋辈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16年第4期。

[5] 李若衡:《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评论》201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朋辈实效性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V eraW an g
导师榜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