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鼠十二指肠胚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2019-03-24刘晓东彭利兰龙征荣莘海亮

四川畜牧兽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肠绒毛隐窝绒毛

刘晓东,彭利兰,龙征荣,莘海亮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十二指肠和空肠是消化吸收糖类、脂类、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以及水、电解质等的主要部位[1]。十二指肠与其他管壁一样,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浆膜)组成[2]。黏膜层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构成。黏膜表面有许多细小的突起,称为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突起而成。绒毛的根部上皮向固有层下陷形成管状的肠腺,称作隐窝[3]。小肠绒毛-隐窝轴的增殖与分化,特别是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及黏蛋白数量等参数是衡量十二指肠功能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形态学参数。本文通过对不同日龄小鼠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黏蛋白数量进行测定及组织学观察,来探讨小鼠十二指肠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十二指肠黏膜结构及功能的基础性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取材 分别随机选取1、3、5、10、15、20、25、35 日龄健康昆明小鼠各 4 只,雌雄各半。禁食24h,采用脊椎脱位法处死小鼠,取其十二指肠染色,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1.2 主要试剂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1%阿利新兰醋酸水溶液,过碘酸溶液,1N盐酸,偏重亚硫酸钠,无色品红液(Schiff氏液)。

1.3 小肠绒毛及隐窝检测 光镜下观察,每个视野测定8个小肠绒毛的长度和隐窝深度,同时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发育中的组织学变化。

1.4 黏液蛋白测定 新鲜十二指肠组织用阿利新兰-PAS染色处理,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黏蛋白数量。

1.5 统计学分析 绒毛、隐窝、黏蛋白数据用X¯+SD表示,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7.05版本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小鼠十二指肠黏膜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小鼠十二指肠四层结构分明,低倍镜下可见皱襞,肠绒毛呈长指状,伸向肠腔的绒毛可见分叉、融合及弯曲现象。小鼠小肠绒毛长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长:5日龄前肠绒毛增长缓慢,1、3、5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10日龄至 35日龄间,两两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见图1。小鼠小肠隐窝深度随着日龄的增加亦呈增加趋势:1、3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5日龄至 35日龄间,两两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且增长趋势逐渐加快(图1)。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在7.50左右波动,各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1。

图1 不同日龄小鼠的小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

图2 不同日龄小鼠的小肠黏膜黏蛋白数量

表1 十二指肠黏膜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2.2 十二指肠黏膜的黏蛋白数量 随着日龄增加,肠绒毛及肠腺内的黏蛋白均有增多,但肠腺增加得更明显,20日龄后黏蛋白主要分布于肠腺。阿利新兰-PAS染色显示:十二指肠黏膜早期极少见黏蛋白,随着日龄增长,黏蛋白逐渐增加,而在1~35日龄期间,都未曾达到峰值(见表1、图 2)。

3 讨论

对不同日龄小鼠肠绒毛进行组织学比较,发现日龄较大小鼠的绒毛弯曲现象更加明显,分叉绒毛较少,证明小鼠主要通过弯曲肠绒毛来扩大吸收面积[4]。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以及二者的比值(V/C值)反映了小肠的功能状况:比值下降,表示肠黏膜受损,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动物生长发育受阻[5]。本试验观察到绒毛长度、隐窝深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长,绒毛宽度也随日龄增长而增加。刚出生小鼠的肠绒毛短小,尚未发育成熟,此时十二指肠消化吸收能力较弱,随着日龄增长绒毛随之生长,消化吸收能力逐步增强,以满足小鼠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小鼠十二指肠腺分泌的黏液,一方面可以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减弱胃酸对肠壁的腐蚀,另一方面为碱性消化酶类提供适宜的消化环境。有文献指出,黏蛋白、肠道黏液及肠绒毛内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共同组成了一道免疫防御屏障[6]。本研究发现,小鼠十二指肠黏膜分泌的黏蛋白数量随日龄增加而不断增多,在消化道黏膜表面形成了一层黏液膜,不易被胃酸所破坏,并保护消化道黏膜上皮,防止蛋白酶对上皮细胞侵蚀。另外,酸性黏液物质具有调节小鼠消化道内pH值、促进排便的功能。小鼠十二指肠黏膜分泌黏蛋白的这种特异性变化可能与发育过程中食性的改变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肠绒毛隐窝绒毛
肌动蛋白染色协助分析肠上皮增殖和分化的相对定量研究
猫笔
鹅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肠绒毛形态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AC34单丁/丙酸甘油酯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吹绒毛
经关节突全内镜侧隐窝减压的临床应用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醇提五倍子对鳙鱼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形态的影响》图版
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分析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