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动画叙事学理论构建研究

2019-03-24

新疆艺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叙事学话语动画

自1922年起,中国动画发展迄今已近百年,曾以“中国学派”闻名于世。当下产量世界第一,已成“动画大国”,但受“叙事瓶颈”制约,难以成为“动画强国”。因此构建中国动画叙事学理论,提升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对摆脱西方话语强权,增强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使中国进阶为“动画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中国动画叙事学的主旨是为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的覆盖范围广,既包括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经典名著的改编,也包括当下科幻、童话、寓言的改编以及现实生活题材故事的创作。现有研究囿于传统的叙事分析框架,对“儿童向”动画研究较多,对“全龄向”和“成人向”动画叙事研究不够充分和深入。现有研究多数关注动画叙事的内部要素,对外部制约因素如叙事传统、现实语境、权力机制、文化背景等关注不够,对“语言结构表意”“影像符号编码”“本文修辞策略”等缺少深度研究。

制作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苏振东华文打字机》的万氏三兄弟

杨晓林主要作品

动画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亟需引入对话理论,把中国叙事学传统与当代动画叙事艺术贯通,把西方与中国的动画叙事理论融合,需要贯通由托多洛夫、热奈特、罗兰·巴特、格雷玛斯、布雷蒙等创建的西方文学叙事学,麦茨、艾柯、沃伦、博德里、达扬、尼克·布朗、劳拉·穆尔维、米特里、波德维尔等论述的电影叙事学,陈平原、罗钢、王平、浦安迪、杨义、董乃斌、赵毅衡、傅修延等倡导的中国文学叙事学,李显杰、王迪、王志敏、宋家玲、张智华、刘云舟等著述的影视叙事学,融合中西动画叙事理论成果,丰富自身话语,建构动画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理论体系,以实现动画讲述“中国故事”能力的提升。

民族动画叙事学研究继承的是静水流深的中国文学和电影叙事学学术传统,是对中国叙事学的扩容和丰富。而西方文学和电影叙事学是建构中国动画叙事学的“他山之石”,要以“拿来主义”方式对待之。所以中国动画叙事学研究首先需要研究中西方讲述“故事”之差异,以及从文字叙事到影像叙事的嬗变与传承。其次需要整合动画编剧、导演、表演、原画、剪辑,视听修辞等理论成果,及影视叙事学等方面的学术话语,确定动画叙事学话语构成。第三需要对动画的构成要素进行理论辨析,对上世纪“美术片”代表作、新世纪“现象级”名片,及日美典型案例解剖麻雀,研究中国动画讲述“故事”中的“成败和是非”,分析符号系统结构,构建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最后还需要研究新媒体语境下动画创作者与作品、创作者与故事、作品与观众需要建立的关系,及这些关系对“故事”的接受与表达的影响。

基于这种构想,本期组织的四篇文章,分别对中日美四部近年口碑很好的作品进行了叙事学研究,涉及叙事主题、人物构成、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及视听修辞等,作为“细读文本”的微观研究,各自精心“解剖麻雀”,撰文皆有一得之见,相信对动画创作者会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叙事学话语动画
中国后经典叙事学发展回眸与反思*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画与理
做个动画给你看
我的动画梦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