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2019-03-23袁和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技术要点栽培技术

袁和

摘 要 优质水稻栽培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价值和意义也十分之突出,就实际情况而言,与普通水稻相比,其自身特性和特点相对较为明显,对于有关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那么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结合具体特性、特点等情况,明确相关种植作物特点,进而结合这些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高质量栽培高产量水稻,為农业发展和种植户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有效的保障。本文主要围绕优质高产水稻特点以及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产水稻;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栽培特性

水稻种植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伴随人口数量不断提高之后,对于粮食的需求也在提升,在保障产量的同时,保障质量也相对较为关键,其自身价值和意义也十分明确。而具体操作过程中,栽培技术是提高质量和产量的最为主要措施,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进行栽培,才可以保障最终的综合效果。尤其对于优质高产水稻来说,其自身栽培特性与其他水稻就存在着一定程度不同之处,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看待相应特点,采取有效技术措施进行应用。

1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特性

1.1 叶面积指数高

一般来说高产早晚稻的叶面积指数在孕穗期达到巅峰,在这一期指数最高,而在抽穗期平均值则比普通稻高3.94%、3.07%左右,这就意味着其自身普遍的指数都要比普通稻更高一些,也决定了后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特性[1]。这样的特点相对较为显著,通过与普通稻进行对照实验就可以明显发现,此类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对较高,同时操作过程中,不单单是在中后期指数大,后续很长的周期,最大值持续时间都明显较长一些。这样的特性为相关栽培技术以及种植过程中都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考验,与普通水稻存在着很大程度差异。

1.2 大面积产量不稳定

大面积种植之后产量不稳定也是相关水稻的一大特点之一,与普通水稻不同,大多数普通水稻即便大面积种植,产量也是相对较为稳定的,但是此类水稻存在着严重的指标波动。以往操作过程中,缺乏超高产配套的培育技术推广,前期就把目光高度投入在育种方面,导致很多高产高质量水稻大面积种植之后无法达到超高产指标。而与之相反,对于小面积种植来说,就很容易达到超高产的指标,归根结底这与技术操作的难度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当面积扩大之后田间管理难度就有所提高,如果不能有效进行田间技术操作和管理,就很容易导致后续问题出现,影响最终质量效果,产生产量方面的局限性。

除此之外,此类水稻自身负责光合同化产物运输的维管束的数量相对较多,这就有利于其自身进行光合产物运输,同时承担有机物运输的韧皮部面积较大,占比也较大,这就意味着其自身生长结构优势相对较为明显,但同时也为技术方面带来了很大要求,产量波动性的产生很容易因为技术落实以及要点把控情况的变化而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其自身培育、栽培的难度相对较高一些,很容易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才可以辅助最终效果的提高,对最终培育的质量、产量做出一定的优化。

2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理论

2.1 强源栽培与高产

强源栽培是相对较好的一种栽培方式,其自身可以降低整体种植与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率,然后改善相应的产量不稳定问题,提高最终栽培的效果。这一技术理论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与栽培的群体具有较强通透性有着密切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光合同化作用就会有所增强,从而进一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作物中下部叶片也可以更多的与空气、光照进行接触,这样一来基部茎节和根系得到的同化物能够得到一定提高,从而提高了其自身抗倒伏能力,效果也相对较好一些。既往采取扩源栽培措施方面,很容易引起病虫害出现,导致病虫害加重,尤其湿度增加之后群体通透性不好,很容易导致优质高产水稻最终成品出现问题,而采取这一理论及相关方法,则可以有效规避实际性问题和不足之处。

2.2 活库栽培与优质

活库栽培是提高最终产品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价值和意义十分明确,作用也相对较为突出,可以肯定的是,此类措施能够增强灌浆能力与籽粒代谢酶的活性。通过这样的措施之后,最后的成品重量有所提高,物质积累之后,可以切实优化和改良整体品质。在相关理论支持之下,技术的落实也具备着较强实际性,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明确有关技术要点,采取适宜性较强的技术措施,提高和优化最终工作成效。

3 高产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适密抛秧插秧

首先要对密度等情况进行控制,秧龄要在4-5叶左右,保障每公顷抛插22.5万到30.0万株左右,然后按照具体时间特点进行抛秧插秧,在这一密度下最终产量可以得到提高,效果也可以得到优化[2]。一般而言此类水稻达到超高产具备着一定特异性要求,尤其结实率要高,而穗体要够大,有效穗数量要多,才可以保障最终的产量效果。另外适当密度的种植,也可以保障叶面积指数满足具体需求,可以有较大的指数,同时在生育活期维持相对较高水平。这一水平的维持具备明确意义,可以促进齐穗后茎鞘贮藏物质向稻穗部分转运,最终转化率、输出率和利用率也可以得到提高,保障稻穗前干部分得到充分营养。

3.2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措施,尤其采用泥皮水抛插秧之后,要在前期保持浅水分蘖,保障在够苗之后进行排水露晒田,同时也需要进行多露轻晒,来保障最终的抗倒伏能力以及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另外还需要保持田间湿润,保障干湿交替,收货前的5-6d左右断水,不能后期过早断水,尤其要注重孕穗期到破口期的湿润,而幼穗分化的时候,灌水五厘米以内,抽穗后保持潜水层。

4 结束语

如上所述,优质高产水稻其自身特性相对较为明显,对于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优质高产理论依据与后期技术有着密切联系,要注重适时适密抛秧插秧,进行节水灌溉,提高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小柳.湖南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4):49-49.

[2]陈新标,毛豪仁,段红霞.浅析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8(7):51-51.

猜你喜欢

技术要点栽培技术
试论数字电视硬盘播出系统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