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机械化在大豆种植中的应用

2019-03-23袁志忠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应用

袁志忠

摘 要 传统的人工种植方法在大豆生产中难以形成稳定高速的产能,因而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人工种植方式在某些关键的步骤中难以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翻土作业时的耕层厚度达不到大豆根系发展的要求就是典型的问题之一。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可以从翻土、播种、农药喷洒等多个方面提高大豆种植的效率且能够解决一些人工种植的缺陷。

关键词 全程机械化;大豆种植;应用

传统的大豆种植技术在质量、产量方面都难以满足现阶段人们对大豆产品的旺盛需求。大豆的品质在土壤耕层厚度、施肥的科学性、地表温度以及植株密度等影响因素的作用下难以达到生产标准。而机械化作业方式可以使得大豆的种植过程更加标准和规范从而促进其品质的提升。

1 影响种植的因素

1.1 选种

不同的大豆品种在产量以及生长过程中的抗病虫害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种子不同直接影响着大豆的种植情况。良好的品质以及单位种植面积大、产量大都是大豆种植人员最为重视的选种考量因素。相互交换优良的种子是大豆种植人员在农业生产中的常见做法,但这种植模式导致其种植的大豆品种不一致进而对整体的大豆质量控制造成一定难度,品种不一致以及品质难以保障已经成为选种方面影响大豆种植的关键因素。另外,种子发芽率低会导致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受损因而也成为选种过程中必须避免的问题。

1.2 土壤问题

大豆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向土壤的深处和四周扩散延伸以便于凭借其毛根从土壤中汲取足够的营养元素和水分。通常其根系的发展要求耕种层中能够提供15厘米以上的蓬松土壤以及大豆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然而人工种植过程中常常难以保证耕种区土壤耕层的厚度进而导致大豆植株的毛根向下发展受阻。

1.3 温度和密度

种植区域夜间温度的下降以及突发的雨雪、大风降温天气等都会造成地表积温不足进而影响大豆生长情况。例如,如果播种过程中的温度不能超过8摄氏度就会因为低温造成发芽率偏低的情况。有些农业人员片面地以为只要增加种植密度就可以提高整体的产量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际上这种违背了科学种植理念的模式会导致密度过大、结荚困难进而降低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因为这种高密度的种植方式阻碍了大豆植株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其生长要素的供给跟不上需求[1]。

1.4 施肥

大豆在生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较为充足的养分供应,因而导致其吸肥时间比较长且对肥料的供应量要求也比較高。大豆结荚之前对肥料的需求比较少所以施肥量也相应较少,从结荚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豆荚生长直至果实成熟都需要大量的废料供应,因此后期的施肥量要明显高于前期。然而有些大豆种植人员在不明白其中原理的情况下随意施肥并导致大豆生长状况不佳。

1.5 病虫害防治及除草

田间杂草对营养物质的争夺会导致大豆的生长受到极大的影响,因而农业人员一般会通过喷撒除草剂的方式来达到快速清除杂草的目的。与此同时,大豆灰斑病以及食心虫等病虫害也会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较大的威胁,而农药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大豆表面的有害物质残留过多从而影响了大豆的品质。

1.6 收割破损

使用机械进行大豆收割会造成程度比较严重的破坏进而造成导致大豆的品相不佳,其市场竞争力也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影响。

2 机械化种植方法

2.1 机械化的中耕深松

中耕作业的目的是使用农业工具对土壤进行蓬松化的处理从而避免板结作用对大豆根系向下生长产生阻碍作用,对过于干燥的土壤进行松土有可能会加剧水分的流失从而导致大豆植株的生长条件进一步恶化,因此,中耕作业的开展需要土壤中的含水量满足一定的要求。深松是对中耕后的土层开展更深层次的松土作业从而使得土壤耕层进一步变厚。使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中耕深松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机械对大豆植株造成破坏。

2.2 科学播种

其一,土壤的温度、含水量以及播种区域的地质情况等都是确定大豆播种时机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低于20%就不适宜进行播种作业。其二,如果机械化播种过程中所用排种机的排种间隙过小就可能造成机器的过载现象。通过仔细的检查和调整来确保排种机的部件满足间隙要求是保证播种质量的关键措施。其三,种子在大小、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机械化播种时难以保证每穴的种子数量因而需要通过人工协作的方式对空穴或者种子数量过的的情况进行控制。另外,机械化作业时可通过调节播种速度来确保大豆植株的间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3 机械化喷洒农药或者除草剂

在病虫害防治以及除草时可以使用自动喷药机来进行农药喷洒活动。均匀合理的喷洒速度可以使得药业完全浸润大豆植株从而达到良好的喷洒效果。农药喷洒作业中将喷头控制在合理的高度上可以避免药液被风吹走或者对作业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干旱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农药喷洒活动来增加土壤中的水含量从而缓解大豆植株的缺水问题。

2.4 施肥管理

首先,有些肥料即使埋在土壤浅层处也能在土层水分的作用下发生较快的消化或者分解作用从而被大豆植株所吸收,还有些肥料则需要相对更长的时间才能在土壤中分解并被大豆所利用。在施肥过程中可以根据肥料的特点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分层施肥。例如,将容易分解的肥料埋在5到7厘米处的浅土层而难以分解的肥料埋在10到15厘米处的深土层。另外,化肥可以快速精准的提升土壤的肥力因而在施工管理中可作为主要方式,农家肥料在营养物质的搭配上更加平衡因而也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2]。

2.5 机械收割

从收获时机来看,大豆豆荚的颜色以及叶子的落地情况是判断其是否成熟的关键因素,例如,豆荚完全变黄。收割时要调整好联合收割机的凹板、脱粒装置以及滚筒等机械部件从而避免其对大豆的外观造成破坏。

3 结束语

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可以使用机械进行翻土从而使得土壤耕层达到足够的深度,播种机的使用可以使每穴的种子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数量且通过对其播种速度的调节可以控制植株之间的间距。机械在农药喷洒和施肥中也能发挥优良的作用。因此,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使用全过程的机械作业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升其种植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玉镇.大豆种植技术中全程机械化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05-105.

[2]鹿娜.浅谈绿色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4(2):273-273.

猜你喜欢

全程机械化应用
梨树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圆满完成
玉米垄侧免耕播种全程机械化技术
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咸宁市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