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临床病例的探究

2019-03-23张国昌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张国昌

摘 要 近年来,养殖行业较之前相比获得了高速发展,随之极大的扩大了养殖规模,猪养殖数量日益增加,而因养殖密度过大而造成的猪患病率也逐年升高,如最为常见的疾病——猪无名高热综合征,一旦发生将会对猪的日常生活与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且死亡率高达80%,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猪养殖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临床病例;研究重点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是是一种极易出现在育成猪、某些母猪身上的疾病,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由于该病具有相对比较复杂的病因,且时常与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因此在临床上的症状与病理变化会出现明显变化,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存在很大难度,从而不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病例来源于当地出现过相关疫情的养猪场,3-5个,将相关病料割取下来,准备离心机、PCR仪、电镜和病毒鉴别引物等实验仪器,选择健仔猪5头,保证病原体的血清抗原为阴性。

1.1 检测病原

将病死猪的肺、脾脏、淋巴结等病料准备好,使用剪刀将其剪碎,在研磨器中加入一定缓冲液与病料,经过离心机的离心处理后取其上清液,并吸取上部分然后在电镜下对其病毒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其余的开展3次冻融处理,然后进行离心操作,并在零下80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获取到的上清液。最后,严格参照说明书完成RNA的提取与其他操作[1]。

1.2 做好试验猪的分组工作

对5头健康仔猪进行分组,即病毒血清抗体为阴性,第一、第二组分别有2头,第三组1头,三组分别圈养在相同的环境中。

1.3 试验猪攻毒

经过长达10天的饲养后,针对第一组试验组鼻滴副粘病毒液,即取2mm细胞病变的第4代分离得到的;第二组,取同样病毒液灌服;第三组,不接种任何副粘病毒细胞培养物,即为对照组。然后,28天后为每头试验猪接种3ml灭活疫苗;50天后再接种3ml病料所得的强度,第一组滴鼻、第二组灌服;75天后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法接受强度。

1.4 症状观察

认真观察每头试验组的饮食、精神、体温情况等,一旦出现病死猪需及时进行解剖处理。

1.5 病理检测

通过对病死试验猪的解剖,取病变最为严重的肺组织,制作成石蜡切片,并在电镜下放置进行科学的观察。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

骤冷季节出现该病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在室内养殖猪,极易由于数量庞大、空气不流通等因素而染病。染病后病猪高热持续不退,温度在41摄氏度左右,皮肤发病,呼吸加快。一些病猪还有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腹泻或大便干燥、全身抽搐或喜卧,双眼发红,流鼻涕,耳朵发紫、变厚。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多数病猪所出现的化脓性肺炎比较严重;若病猪的病程较长,则还有伴有贫血、全身皮肤苍白、被毛粗乱、后肢无力等症状,一些病猪在濒临死亡之前不能站立,最终全身抽搐而死[2]。

2.2 剖檢变化

通过剖检病死猪发现:肺脏质地较硬且肿胀,与橡皮状很像且不能收缩,所具有的间质性肺炎症状比较明显,脓灶为褐色的斑驳状,肺脏出血时有出现,肺炎呈明显出血性,间质变宽。淋巴结会出现明显肿大,特别是肺门淋巴结与腹股沟淋巴结。一些病猪肝脏出现肿胀的情况也比较常见,颜色比较淡,如黄土色,质地比较脆。一些病猪会在许多地方出现出血点,如肾脏、膀胱、心内外膜、喉头、心冠状沟脂肪等;一些病猪肾脏颜色较深、存在明显的重大,颜色多表现为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脆。除此之外,还会出现腹膜炎、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纤维蛋白会从腹腔和胸腔中渗出,甚至还会出现纤维素性粘连[3]。

3 防治措施

3.1 强化饲养管理、调整饲料结构

严格要求进出猪舍的人员,严格挑选喂养饲料,在特定范围内确保猪舍内的猪群不能随便移动,在此基础上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猪群综合性免疫力的显著提高,有效的防控疫病;对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进行严格控制,及时供给维生素,平衡搭配人工饲料与自然饲料,营造良好的猪舍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干燥、新鲜。通过科学的调整饲料结果,可促进生猪免疫力的不断提高,减少患病机会,且有助于生猪恢复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够极大的增强治疗效果。基于此,养殖人员在选择饲料时,需要科学的配比饲料并严格控制饲料用量,若条件允许可将一些营养素加入到饲料当中,混合有机饲料进行喂养,如此可为猪群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保障,且病猪经过治疗以后可迅速恢复[4]。

3.2 定期消毒猪长期生活的环境

猪舍卫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病毒存活。为此,养猪户有必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猪舍进行杀毒消毒,定期开窗通风换气并确保空气正常流通,避免滋生和繁殖各种细菌、病毒,从而有助于猪舍病菌存活率的显著降。为有效的防控疫病就需要定期消毒猪舍,至少一周消毒两次;全面彻底的消毒猪舍、猪经常活动的区域、餐具等,做好驱蝇、灭鼠工作。

3.3 隔离饲养

患病猪一旦发现,需要立即隔离饲养,避免疾病进一步扩算。尽管该病具有很低的治愈率,但是依然需要采用有效措施来控制病情的发展,采用淘汰制,即及时处理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猪,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扩散与传播[5]。

3.4 定期接种防疫疫苗

由于该病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死亡率较高,为此需要积极的注射防控疫苗。一般情况下,公猪一年注射两次,母猪在断奶后也需要注射两次。同时,为避免受到疾病的影响,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可以及时注射其他疫苗,如气喘病、蓝耳病、伪狂犬病免疫疫苗等。

4 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猪样本较少,报道难免存在一定纰漏,希望在今后工作继续强化研究,对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相关特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与更多文献知识结合起来,制定更为完善的方案来积极的研发疫苗、做好猪种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营.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06):76-77.

[2]王晓坤.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8(11):89.

[3]张飞翔.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12):105.

[4]杨小颜.“高热病组方”治疗猪无名高热综合征[J].饲料与畜牧,2017(18):59-60.

[5]石利民.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病因、症状与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