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019-03-23胡天君吴思贤张雨佳张文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滨水景观空间设计

胡天君 吴思贤 张雨佳 张文炳

摘 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里人群活动的密集区,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休闲娱乐活动的同时,滨水环境也给人类活动增添了丰富的意境和趣味性,因此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与开发在城市規划设计中愈加重要。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滨水景观;空间设计

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滨水区域就是城市发展起源的首选之地,而滨水区域也成为了人群活动最集中最密集的地方。城市的滨水空间虽然与人类生活行为密切相关,但在经过人工改造的同时保持了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仍然是人们赖以生存并繁衍生息的源泉。

城市滨水区是人类社会逐渐城市化的产物,更是经过人工建设开发后的产物。滨水开放空间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休闲娱乐活动的同时,滨水环境也给人类活动增添了丰富的意境和趣味性,所以城市滨水空间是一个公共开放的、提供各种游乐休憩开发与建设的空间场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功能性,城市滨水设计还富有自然性和生态性,非常符合人们对休闲时间的娱乐活动需求。滨水开放空间中游人的主要社会行为有步行游览、休闲、社会交往和亲水活动等。一个优秀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可以改善一个城市的生态功能,提升这座城市的形象和经济文化地位,也可以给当地居民创造一个理想的河流滨水居住空间,满足部分人群的居住需求,并为当地人民建立一个理想的亲水空间。

由于城市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的共享性增强,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也常常趋于同化,越来越失去景观设计的丰富性和地方文化特色。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滨水景观主要是针对城市河道的建设以及河流沿岸的设计。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其艺术性和城市防洪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河流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完善,我们在进行河流滨水景观设计时要遵循生态优先、开发在后的原则,这样才能够使河流滨水景观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一、城市滨水区的特征

(一)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区具有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功能效应:其自然功能效应是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社会功能效应是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大众生活,增强城市活力;其经济功能效应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开发,促进旅游业、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公共开放性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城市滨水区不仅可以吸引当地群众来休憩还可以以当地特色滨水设计吸引外来游客,从而带来经济的发展。滨水区公共开敞部分,应当具有便捷的交通系统,使人们能方便快捷地抵达滨水空间,满足人们的亲水游憩等需求。滨水区一般都呈现出水景与城景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的景观特征,应当更加自觉地将水景和城景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城市的公共景观空间之中。

(三)多样性

滨水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的载体,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集中交错地带,是展示城市景观特色的窗口,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滨水区可以建成满足人类休憩、娱乐、社交、贸易等多方面需要的多功能性场所,提供给人们丰富的体验层次,形成多样化的景观形态。

(四)文化历史性

由于城市滨水区是一座城市最先建立和发展的区域,因此在这些地方也保留城市的“历史信息”。大多数的城市滨水区的前身是港口,而港口不仅有交通水运的功能,也是人群活动最集中的区域,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也离不开滨水区域。作为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碰撞激烈的区域,城市滨水区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兼收并蓄的城市文化,可以成为人们追寻历史痕迹、制造历史文化记忆的区域。

二、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城市当地的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设计发展永恒的主题。滨水广场景观在设计时要注意保护当地水生植物和陆地植物的多样性,要注意工程排水问题,确保在施工时的用水不会对当地水域环境造成影响。在进行驳岸设计时要尽量选择软质驳岸,要重视植物在滨水广场设计构成中的作用,更注意统一协调水域景观与植物景观之间的共生关系。

(二)要注意提供相应的娱乐和商业功能

滨水广场大多数都处于黄金地段,人流量较大,所以在设计中我们要注意拓展滨水广场的娱乐性和休闲性功能,增强滨水景观设计对当地人民的吸引力,提高人们对场地的热情,增加使用率和互动频率,达到设计成为城市特色、和城市融为一体的目的。

(三)要注意丰富景观的层次感

丰富景观的层次感可以给设计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可以针对水体的不同表现形式、广场的设计形式、水景的丰富多样性以及不同设施的趣味性来丰富滨水广场景观的层次感,也可以为城市景观设计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景观气氛。

(四)要注意提高场地的灵活性

要提高场地的灵活性,首先就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周边的经济环境,经过勘察、分析、评估等设计出适合城市和当地居民的便捷且多样化的滨水景观。

滨水景观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纵观现代的滨水景观设计,大多数缺乏生态意识以及河流环境的生态保护意识。如今,湿地几乎消失,小规模水景和人工独立小水景不能满足生物与环境的需要,生产与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造成水体的过度营养化,水藻类植物不断地繁殖繁殖,而水体的自净能力也遭到了破坏,水系的生态失衡引起了水污染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三、塞萨洛尼基海滨重建项目设计特点

希腊的塞萨洛尼基又译为萨洛尼卡,是希腊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以及第二大城市,是塞萨洛尼基州首府,地处哈尔基季基半岛西部,滨临塞萨洛尼基湾,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冬温夏热。该城市人口为40.6万,包括郊区在内的人口数量达80万。该市经济与港口密切相关,是海陆交通枢纽,在海上与东地中海各国港口均有航线联系。

塞萨洛尼基海滨重建项目竣工后,迅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人们不仅可以在海滨区开展散步、阅读、垂钓、骑行、健身等休闲活动,新海滨的改造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新型都市滨水开放空间。人们在此处开展新的日常活动,使这个公共空间得到持续发展。

(一)具有线性和连续性

海滨步道具备休闲功能,其正好位于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分界线上,是散步的理想场地。坚实稳固的巨型防洪坡堤与动荡而清澈的海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从白塔到音乐厅,整个滨水区都进行了统一的铺装,没有高差,宽度一致。只要是硬质地面,都浇筑成一个整体。在防洪坡堤的内侧沿步道栽植绿化树木,树木之间设置休闲长椅,可供游人们交谈与休息。

(二)具有私密性

整体海滨空间由不同的围和空间组成,而围合空间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保证局部空间的私密性,且不同空间的不同特色组成了塞萨洛尼基海滨广场的立体化效果,增加了视觉的层次感。

(三)具有亲水性

滨水空间的开放与亲水性是设计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而亲水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增强人们与自然的亲切感,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舒适的滨水氛围,从而提高人群与滨水空间的亲密接触感与参与感。

(四)具有可持续性

在重建塞萨洛尼基海滨时注重所采用的设计方法、设计材料、植被的选择以及照明设施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滨水公共空间,更是为了使空间的组织融入到原有的城市景观中。针对能源消耗的问题,新的海滨设计采取了最优化方案和照明管理措施,可以在深夜里的无人时段减少照明以降低能源消耗。此外,独立于城市供水系统的灌溉手段也引人注目。最后,新海滨的设施没有使用液体燃料,所以也不会产生相应的污染问题。

塞萨洛尼基海滨的重建意在使民众有机会在这座城市的公共空间进行环境保护。整个海滨建设材料的选择、植物种植、灯光等不仅有助于建设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空间景观资源,妥善管理和维护宝贵的资源,使其不被浪费。其对改善城市空间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并且基于目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统一性的特征,塞萨洛尼基海滨的重建能够促进生态系统在大海与城市之间的界限上再生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

猜你喜欢

滨水景观空间设计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老城区滨水景观更新后评价研究
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探讨
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谈博物馆的展陈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