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八十七神仙卷》的线描特色

2019-03-23张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线描人物特色

张瑶

摘 要:《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白描作品。文章將分别从对人物造型风格、画面整体布局、衣纹的画法、线条的运用等几个方面着手,与笔者曾经画女性肖像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相结合,论述《八十七神仙卷》的艺术表现特色。

关键词:《八十七神仙卷》;线描;人物;特色;中国绘画

一、《八十七神仙卷》中人物的造型风格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一千多年前顾恺之在“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的理论中阐明的艺术观点,提出了形神互相依存、神作为主导的一些理论,并且指出了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单纯再现,还要包含画家独有的思想,使所描绘的事物成为抒发画家思想的一种载体,这样才能创造出传神的艺术形象。如谢赫曾经提出过“气韵生动”的艺术美学理论。以形为基础来写其神韵,使作品形神兼备,主要突出夸张的造型手段,最后慢慢发展为典型的中国画的绘画风格。可想而知,当时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在创作之时,也应该遵循了这一绘画风格。以下三个观点正是《八十七神仙卷》中体现的“以形写神”之处。

(一)画面极其注重人物的形象,加强造型的夸张效果

画面所呈现的是八十七个神仙去朝拜元始天尊的场景。其中帝王体态皆高大魁梧,面部和蔼而不失威严神圣;人物头顶的光圈被寓为太阳,并且成为整幅画面三点的聚焦处;把武士神将表现得毛根出肉,而且将力健有余的气势描绘得栩栩如生;仙人分别被安排在长卷的前后,神态不一,形象自若,根据不同的年龄可以看出仙人不同的特点。画面中最吸引人的可谓是68位仙女了,她们优美动人,顾盼生姿,其表现出来的满壁风动的效果给作品增添了更强的震撼力。整幅画面中,画家对所有的人物描绘皆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理想美的追随,还对人物的夸张形象描绘得恰到好处。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去塑造画面里仙人的形象,再与传神的手法相结合,从而完成了一幅经典之作。

(二)画面以形体特征为主

画面造型是一种创新的程式化,虽然程式化与西方写实主义艺术是相互排斥的,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为了画面可以更好地区别自然物象,更加追求对物象的写意性,让其更加富有形式的美感,更加接近理想。于是在漫长的绘画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程式化的方法,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使画面更具有内涵。如《八十七神仙卷》中的人、云烟、装饰品、植物等,在注重了形体特征后用了程式化的手法来表现画面的统一与节奏。除此之外,图中对女性人物描绘更加突出了这点,由面部到人物体态,都非常端庄高雅挺拔,所有的人物面部和形态描绘皆不同。

(三)线条的装饰性

线条是中国画最主要的塑形方法,而线条也非常配合地与画家跳跃性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有同样韵律和节奏的装饰性。《八十七神仙卷》中的线条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疏有密,不同的变换手法将对画面的修饰表现到了极点,给人带来了无比美的感受,对于视觉来说也是一场巨大的盛宴。

二、《八十七神仙卷》中整体的画面布局

在中国画中,画家若想表现山,心中需有山,想画竹,要做到胸有成竹,画人物也是一样的。《八十七神仙卷》仅仅是一幅线描底稿,而且作此画要思考很久。此画分别从近至远三个层次来安排,画面所绘人物虽繁多,可是每个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都包含在其中,所以画面繁杂却和谐,更加突出了作者超强的观察力和处理复杂画面的应对能力。

将《八十七神仙卷》再细细剖析就会发现画面中充分展示了意向空间。所谓意向空间就是出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逐渐形成的一种构图模式,这种模式极具自由,充满了理想化并蕴藏着艺术的真谛。画中有独特的构图,即我们熟悉的散点透视,在把三位帝王设为视觉的中心之后,又将画面众多人物排列在同一视平线上,形成了多种因素构成的“开合”的关系,使画面形成了一种宏伟强大的气势。画家用超常的思维能力,冲出了时空的束缚,画面上方的祥云用简单的两三笔一带而过,而在荷花、长廊下的祥云却是完整的,衬托着人物更像是飘在空中,表现了超越大自然的且富有艺术内涵的场面。

三、《八十七神仙卷》中对衣纹的描绘

衣纹结构的勾勒与对褶皱的处理和线条的勾勒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可以归结为手上功夫的问题。但需要关注的是,画者在勾勒时是怎样思考的,有怎样的心境,绘画时的态度以及对处理不同问题的认识。例如,在勾勒衣纹时,一些地方该用写实的手法还是夸张的手法?哪里需要夸张一些,哪里需要变形?这些问题都需要由画家本人对艺术理念和认识来决定的。

《八十七神仙卷》里面人物衣服的褶皱是由人物的动作姿势决定的,尤其与动作的大小有关。当人物有比较大的动作时,画的转折处就会明显,并且需要用重墨勾画,反之衣褶则琐碎且需要淡墨提笔勾勒。这就正如有音符般快慢节奏的融合,给画面添加了不少活力和看点。但是衣纹当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勾勒,它还有深层次人体结构的表现,从画中女性的衣纹来看,首先看到的人是整体统一的,是一个很和谐的形体,尽管都是由线条来构成的,但是可以感受到人体结构的起伏与衣纹褶皱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用线表达褶皱处并不乱,就表明线正确地表现了每一个部分。

当笔者在画衣纹褶皱部分的时候,会根据人物的姿势、形态来决定用墨的浓淡以及用笔的虚实,让线条之间有一定的空间,使人能感受到衣褶起伏、高低错落、前后有秩。另外,考虑到画面要以表现脸部特征及细节变化为主,过多衣纹褶皱会使观众觉得繁杂,所以笔者在绘画时抛弃了很多不必要的线条。

四、“笔线立骨”的直抒

胸臆的方式

线在原始彩陶时期器物的装饰上就已经出现了,如人面鱼纹盆,那时只是线条的原始形状。而在战国时期,人们能用线流畅地表现物象千变万化的形态。从古至今历代画家一直都在对线条进行研究,“笔线立骨”逐渐成为一种东方绘画体系中的一部分。线条其实是抽象化的,因为我们在物象外部看不到它,所以线是为了体现和理解客观物体的一种画家主观上的表达手段。《八十七神仙卷》称得上是一幅将“笔线立骨”表现到无懈可击的经典作品了。

(一)以独一无二的白描方式凸显画面自身的审美价值

内涵并不单调的白描在灵动且具有节奏感的的画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八十七神仙卷》中的线条在白描类作品中属于比较典型的一幅作品,作品中含有“十八描”中的多种线。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从线中看出作者行中锋笔且慢,还不乏力度感和气势,使作品无形间就有了生命。这样来看,《八十七神仙卷》并不仅仅是道家画壁画时打的草稿那么简单了,其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白描技法,价值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二)用笔法寄托情思和展现个人个性与审美

“骨法用笔”是众多笔法之一,中国画将所谓的“骨气”当作绘画的本质。我们细品便知“骨法”和“骨气”正是鉴赏艺术作品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不仅南朝齐国的谢赫提到过“骨法用笔”,而且近代的潘天寿老先生也曾提到过,“如行云之飘渺于太空,流水之流行于大地,一任自然,即以气行也。”而《八十七神仙卷》所呈现的就是拥有了“骨气”,并且在对人物的表现中把骨力气势视为了绘画的重点,才更好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及个性,从而使画面中产生了非常强的震撼力。

五、结语

白描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画种,因为其既能表现出物体的外形轮廓,还能将其中的“气韵”表达出来。文章通过对艺术造型线描的表现和总体布局、长线的处理和表达与衣纹的处理等方面对《八十七神仙卷》的艺术表现特色进行了论述。

参考文献:

[1]翟墨.20世纪中国大师画论书系[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2]顾生岳.顾生岳工笔人物画[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3]李峰,陈孟昕.工笔人物画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温巍山.线条的造型与表现[M].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5]魏为.线描艺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贾德江.中国线描人物画技法[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线描人物特色
我画我心
王瑜琦?马睿怡?陈若兮等
线描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