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朴《文学研究法》
2019-03-23许结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许结
《文学硏究法》是桐城派末期主要作家姚永朴任北京大学教席时所撰写的文学研究教材,也是一部继刘勰《文心雕龙》后有关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力作。该书不仅在新、旧学术交替之际试图以桐城派古文的“义法”说,重新阐释文学的原理,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而且植根于经史传统之学,从语义、语用及篇章结构、风格等方面,对作为“杂文学”特征的中国文章学体系的建构做出了有益的探讨与贡献。
一是对桐城派文学创作理论的继承、总结与发扬。
从大体上来看,《文学研究法》基本上是传统文章学理论的继承和总结,其“发凡起例,仿之《文心雕龙》”(张玮语),故引述前人文论語尤多,所以由其理论的传承来看,从方苞的“义法”说到姚鼐“阴阳刚柔”及“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说,再到曾国藩的“文章四象”说,成为姚氏文章批评理论的一条承续的主线。
二是对古代文章辨体理论的梳理与闻发。
《文学研究法》之目的就是弘扬自《文心雕龙》以来所建构的“文体论”思想,将“体类”与“体貌”“体性”进行综合考量,其对桐城古文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究其根本是对文学本源的探寻。他以“宗经”思想对文学本质与特征的思考,以“文类”为中轴对文学发展与体裁的探究,以“体性”的原则对文学的批评与风格的品鉴,既是对《文心雕龙》的规仿,也是对传统辨体理论的总结与反思,而突出桐城古文理论的现代意义,更是其综合前者的理论旨归。
——发表于《国学讲堂》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