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探讨

2019-03-23陈英捷

考试周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抽象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学

摘 要: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形成抽象思维,才能正确认识物理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具体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希望能为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抽象思维能力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物理学科具有特殊性。和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物理蕴含的知识点比较多,知识体系相对庞杂。到了高中后,很多学生学习物理时感觉困难重重,物理成绩难有起色。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特征,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偏弱,物理知识难以消化理解。为了给学生学习物理提供尽可能的帮助,教师应该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逐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化、复杂知识的简单化。

一、 高中物理的思维特征

(一) 模型化

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比较大,很多微观现象不易观察。为了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认知更系统更深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概括,分析知识点的主要特征,并去除知识点的次要部分,抽象概括物理知识模型,领悟物理知识模型的内涵。物理模型的规律性比较突出,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物理知识,对物理现象进行自主观察和精细概括。因此模型化思維是学生需要形成的重要思维之一,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重要引导作用。

(二) 丰富性

高中物理学科主要包括各类物理规律,且各类物理规律的表达方式不同。一些物理规律是通过文字表述出来的,一些物理规律是通过图像表述出来的,还有一些物理规律是通过公式表述出来的。表述方法不同,其特征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物理规律具有丰富性,物理思维也具有丰富性。在认识物理知识时,应该采用不同的物理语言,对物理问题进行清晰表述,逐步提高物理学习能力和物理认知水平。

(三) 实践性

物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特征,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介绍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带领学生开展物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物理知识的正确性,体验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物理实践,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学生的知识概括水平将获得明显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将有所增强。因此教师必须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

二、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一) 强调理论灌输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理论灌输是应试教育的常见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位置。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吸收和背诵记忆等,极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灌输方法颠倒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学生成为课堂的附属品,无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自身兴趣开展学习,培养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无法接收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打造物理创新课堂。

(二) 教学方法滞后

仅仅将物理教学局限在课堂是不够的,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不断延展物理教学的空间。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越优化,教学效果越好,教学效率越高。因此教师应该秉持新的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将物理教学的本质落到实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网络时代,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未将互联网融入教育教学中,不能将异彩纷呈的物理世界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受到限制,学生无法对抽象知识进行具象转化,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制约。

(三) 实践力度较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缺一不可。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知识的源泉和目的,物理归根结底是一门实验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加大实践教育,对学生进行物理实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领悟物理学科的真谛。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都存在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问题。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主动观察,完成物理实验等,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三、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

(一) 培养概括能力

物理概括能力是物理分析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抽象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物理现象进行总结概括,梳理物理现象的特点。学生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后,可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进行区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后,可以对事物的一般属性、共同特征进行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是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必经之路,也是分析总结归纳物理知识的重要过程。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物理知识的特殊性,实现抽象概括的统一,不断强化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比如,教师在讲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呈现几组物理现象,让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知识,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物体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且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变速运动,所以只要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的加速度、初速度分别替换为a=g,v0=0,就可以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可以得到速度—位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等。

(二) 培养归纳能力

高中物理包括的知识点非常多,除了基本的物理理论知识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识抽象的数学关系,把握物理规律,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逻辑框架,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的需要。在构建物理框架时,教师应该明确逻辑流程,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指引学习方向,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师应该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对框架内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推导,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机械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机械守恒定律到底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问题解析方案。教师为学生提供引导,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比如自由落体的知识和工具(刻度尺),对机械守恒定律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自主实验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并将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到知识体系的建构中。

(三) 培养探究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物理思维,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思维锻炼方法。抽象物理思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物理知识的归纳思维,第二是物理知识的探究思维,第三是物理规律的推理思维。其中探究思维是在物理实践锻炼中形成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开展实践训练,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把握抽象知识,对物理现象进行主动观察,感受物理变化的过程,理清物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比如,教师在讲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准备仪器和器材,鼓励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索,对物理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仪器和器材包括方木块、小木棒、小球、实验小车等,在准备器材完毕后,教师可以明确以下实驗步骤:第一,把滑块放在60厘米长的水平木板上,用木棒推动滑块运动,停止推动,滑块迅速停下。第二,用木棒以与步骤一中同样的速度推小球,停止推动,小球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第三,用木棒敲击滑块,敲击停止,滑块还要运动一段距离。学生对三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实验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 培养分析能力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因果进行观察。高中物理现象大多具有规律性,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在为学生介绍基本的物理概念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构起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结构。

比如,教师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时,应该明确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变化和感应电流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才会出现感应电流。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是因,产生感应电流就是果。在引导学生正视物理知识的因果关系后,学生在理解抽象知识时将更加高效,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也将凸显实效性。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面临一些新的变革。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抽象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口传身授的传统理论灌输模式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教师需要秉持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殷丽.谈高中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

[2]蒋旭.浅析提高高中物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J].知识文库,2017(6).

作者简介:陈英捷,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抽象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浅谈立体几何演示教具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培养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探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论高中物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