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把握和实现的有效途径探究

2019-03-23肖燕

考试周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性

摘 要:历史学科重视知识与能力的高度合一,历史知识掌握和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重视历史事件的内在规律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教会会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历史教学中知识和能力把握和实现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地课堂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有效性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而现在,我们必须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赵亚夫教授说:“今天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效性,一定不是指背书的有效性,唯分数的有效性,而是从学生的自主发展的角度看,也不是着眼教师讲课的有效程度,但是我们承认教师有效的讲,是有效实现学生发展角度的基础之一”。

赵教授的这段话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应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终身发展的需要。

下面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把握和实现的有效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知识与能力二者在教学中要兼顾。不应重知识轻能力,也不应重能力轻知识。历史学科是一个知识与能力高度合一的学科,知识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而能力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历史思维,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从而掌握丰富,鲜活的历史知识的,所以我们既要抓知识,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 要重视历史知识的故事性与对历史知识掌握和分析的客观性及准确性相结合

历史知识具有故事性,但历史和故事是有区别的。正因为历史知识具有故事性,很多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很高,但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历史是一门科学,每一部分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在学习中,要把分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整体的认识,全面把握,要有根有据,不能凭空想象,要从时间、地点、人物、过程、作用、影响等方面来准确衡量。

二、 要重视历史事件的内在规律性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1. 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每一个知识、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技巧,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的处理知识点,探究便捷的记忆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学习方法,供学生参考;另一方面,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为形象,针对不同的识记点,探索最佳的识记方法,并相互交流和促进。2. 探索并掌握每一知识点的基本框架。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原因、经过、结果、意义等基本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势必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繁琐为简单,对信息进行重组整合,提取记忆要素。

三、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思维的原点出发,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有效研究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呈现或创造生成思维原点的机会,并以此为契机把握思维的原点,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一方面,学生要学会用已知的历史知识分析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从而加深对当今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比较合理的判断或预测。另一方面,用历史的经验和价值观来进行自我分析,客观地面对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败挫折,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 培养创新意识

中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让学生大胆想象,多进行智力冒险,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把学生培养成创新性的人才。教学中多采用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想象新颖,开拓思路。

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置疑、辩论。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辩证的思考。比如在讲戊戌变法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慈禧太后没有发动政变,变法会是怎样的结果?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只要能积极思考,不论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给予表扬或肯定,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气氛,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学生知道的不再只是課本的内容,已经能把课外知识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学会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再通过反复的训练和引导,大多学生都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再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情感认知,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转化成创造力和驱动力,激发他们主动思维、创新思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潜能意识,并使之成为创新意识的策源地。

五、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开端,有利于启发学生创造“潜质”。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三国鼎立》时,对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历史上的诸葛亮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兴趣,各抒己见。有的学生甚至还会列举出诸葛亮的不聪明之处,只要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大胆疑问,就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在“新”和“异”上多做文章。当然不能随心所欲,毫无根据。引导学生尊重客观的历史史实,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和判断,不能哗众取宠。

历史教学中,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必须注意两者并重,并将教育目标定在培养历史思维习惯、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历史。这样的历史教学才能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构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充满生机和时代感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陈静.探究性教学实践中思维原点的把握[J].中学生物教学,2013(1).

作者简介:肖燕,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一中文公分校。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