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创意课堂建设教学探究

2019-03-23毕绍群

考试周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摘 要:近年来,在国外教育改革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前的教学需求,为了将新课改落到实处,教师们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做出改变。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以及如何构建创意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意课堂;教学策略

地理作为高中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具有很高的价值功能,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合理地认识人口、资源、社會和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地理的学习,能教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文明的生产及生活方式,这对促进学生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因此,教师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上,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教学生学会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那么如何构建有创意的地理课堂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 利用课堂,教授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 根据地理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任何一门自然学科都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多基础知识,而地理学科就是告诉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常听的或有所涉猎但没有系统研究过以及一些从来没听过没见过的地理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这些有趣的地理现象,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现象产生好奇心,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的问题,脑海中产生了疑问,自然会想要透过地理现象看清事物发生的本质。例如,在课堂上给学生看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即它的组成部分的图片,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学生在看到这些地理现象时,会好奇这些自然圈层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会对此做出进一步探究,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我们所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及构成部分,这就是地理的基础知识,但课堂延伸出来的却不止这些,学生已经有了新的疑问,会继续探究和思考后面的问题。

(二) 重视对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后,便可以开始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所谓地理基本技能,指的是学生能够利用课堂上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理问题。例如,生活中最常见的地理现象就是降水,学生在没有学习地理课程前,认知中下雨就是下雨,下雪就是下雪,对降霜的地理现象也不会联想到降水;而在学习了地理后,他们会知道降水分为两种,下雨就是液态降水,而下雪或下冰雹就是固态降水。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呢?第一,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掌握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但又不局限于课本去提高自身的发现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多做示范,教学生通过一般的地理现象,去发现一些隐藏的地理规律;第二,课堂教学不能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中心不能只放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发现事物现象的能力。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再让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知识或生活见闻联想通过此现象可能引发的一些隐藏现象,这个过程对培养学生思维有一定的帮助。如此,就能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使教学不再空洞、抽象,学生掌握的知识面以及地理基本技能都会随之扩大。

(三)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去解决问题。地理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掌握以后,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应用,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结合,与身边发生的事相联系。例如,地理课上会学到地震这一自然现象,会给学生们介绍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发生预兆,还包括一些简单的防震减灾方式,通过地理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在遇到地震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快速做出判断和应对措施,脑海中能够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以及正确的自救自护措施。这不但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性和主动性,还让学生们形成了地理在生活中大有用处的想法,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举多得的教学策略。

二、 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人文观”

地理作为一门兼有社会性质的学科,其社会科学属性便是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观和价值观。而生态观和价值观这两者结合起来在地理学科中表现就是人地关系论中的可持续发展观,这门课的学习,不但是学生自我实际成长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去发现和去创造的过程,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地理课程,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以及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去为实际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在给学生讲到人口这一章节,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当今人口正在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由此引发学生对人类将面临的交通压力、居住条件、就业困难、人口老龄化以及饥饿贫困、教育经费短缺等一系列由人口增长导致的问题做出思考,尤其要重视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因为环境恶化将会导致整个生物圈受到影响,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去感悟,若资源枯竭,体会到人类面临的严峻形势,引领学生去思考如何才能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高分析地理现象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环保的意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思考和贡献。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到了基础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他们觉得学地理对生活有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提升认识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俊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索[J].好家长,2017(11):176.

[2]朱升堂.微探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7(7):45.

作者简介:毕绍群,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六安市舒城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