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谢郢锣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9-03-23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花鼓锣鼓安徽

李 畅

(淮南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安徽谢郢锣鼓①在2008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种在安徽省凤台县刘集乡谢郢村广泛传播的传统民间鼓乐表演形式,其演奏形式很有特色,是安徽省唯一打分谱的演奏形式。安徽谢郢锣鼓的历史可溯源到150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间,据资料记载,到目前为止,安徽谢郢锣鼓已经传承了六代。对于这样优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它的传承发展途径,对于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锣鼓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质意义和作用。

一、传承与发展安徽谢郢锣鼓的重要意义

安徽谢郢锣鼓既是淮河流域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安徽历史文化资源,其独特的音乐节奏与器乐风格,经百年历史而独放异彩,已成为优秀的民间锣鼓文化资源。

(一)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

淮河沿岸有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安徽谢郢锣鼓不仅见证了淮河文化的发展,而且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它以锣鼓言志,是淮河流域人民改造自然坚强精神的表达,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是随着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和农村青壮年向城市迁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增强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提升和发挥民族文化的应有作用。

(二)打造地区品牌并促进文化交流的实际需要

谢郢锣鼓在安徽淮南,该地作为豆腐文化的发祥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深入发掘和整理地方传统锣鼓文化资源,塑造谢郢锣鼓、寿州锣鼓等锣鼓文化品牌,不仅是建设文明旅游城市的迫切需要,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文化个性的展现,也是塑造一个城市形象的鲜明名片。央视节目专门展演了安徽谢郢锣鼓,促进其进行文化交流与宣传。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安徽谢郢锣鼓已经成为省内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必将大放异彩。

(三)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现实需要

安徽历来重视农村体育运动,连续举办了六届全省农民体育运动会。安徽谢郢锣鼓是融音乐、体育为一体的民间体育文化活动,是具有广泛参与性的群众体育项目,演出简单,不需要外置设备就可营造气壮山河的阵势和场面。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挖掘,可以丰富城市体育运动项目,使人们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

(四)丰富我国花鼓灯艺术的紧迫需要

我国花鼓灯艺术被称为东方芭蕾,安徽谢郢锣鼓是花鼓灯艺术的姊妹。谢郢锣鼓和花鼓灯在凤台地区历史悠久,相辅相成,都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音乐项目,体现了淮河儿女的勇敢、淳朴和豪迈,且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应该发扬传承。它们同时也是大型户外文化活动,群众参与面广,演奏场面气势如虹。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应传承与发展安徽谢郢锣鼓,丰富花鼓灯音乐部分的内涵,同时也能激发人们爱城市、爱家乡的热情。

二、安徽谢郢锣鼓的历史起源及发展

早在1837年的清朝道光年间,在外经商的谢文宣、谢文艺等凤台商人,十分爱好锣鼓艺术,经过在外多年闯荡,学习到诸多地方的锣鼓演奏技艺,通过不断探索求新,汲取了各地锣鼓的先进精髓,创作出“小五番”“十八翻”等谱子。

安徽省文化局分别于1953年和1962年组织了两次有目的的调查活动,通过一些老同志、老艺人的介绍,得出花鼓灯在清同治以前就已经形成的结论。光绪年间此艺术在凤台、怀远地区已推广普及,凤台县刘集乡谢郢村的锣鼓班子技艺超群,当时很有名气。有关资料记载,谢郢锣鼓最初常出现于四顶山庙会上,人们上山进香还愿、求神拜佛时,常常会邀请锣鼓队到山上演一场锣鼓,山上人山人海,即使人群拥挤不堪,锣鼓声仍整齐划一。当时谢郢村的锣鼓队队长刻苦钻研,带领大家刻苦训练,派人到各个村落学习提升,不断提高锣鼓技能。由于各村庄比较闭塞,村与村交流不多,他们只能偷听偷学偷练,回来后再汇总,汲取精华部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最终确定出乐谱再练习。

谢郢锣鼓曾在1930年前后发展壮大,不仅是由于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还得益于老艺术家谢崇礼,他是第一个用汉字谐音的方式记录下鼓谱的人,文字记录给练习带来了便利。据记载,当时谢郢村先后组建了四个锣鼓班子,常常练习,代代相传。谢志康、谢治邦、谢守仁等在当时比较有影响力,他们的演艺必须严格按照谱子来,非常有特色。每年的庙会、集会,都是花鼓班子和谢郢锣鼓班子常“抵灯”的传统场所。“抵灯”就是花鼓灯各班社之间举行的竞技活动,起初规模有限,随后越来越有影响力,并逐渐扩展到怀远、凤台、颍上三县。在1933年,凤台县尚塘集曾组织过一次规模大、影响力大的“抵灯”活动,三县知名的40多个花鼓灯班子共计400多名艺人连续在集上抵灯演出了4天4夜,场面异常热闹,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每个班子都亮出自己的绝活,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锣鼓艺术的发展,扩大了影响力,促进了各流派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谢郢村锣鼓也随着花鼓灯艺术的普及而更加有名。这一时代的陈敬芝等著名艺人让谢郢锣鼓的表演形式有了很大发展,舞蹈动作更丰富多样,并增加了与舞蹈动作紧密配合的“闷锣”“喘气锣”等花样,还出现了具有简单情节的曲目,锣鼓点子增多。演出服饰也进行了精心设计,改宽边大袖为时装。

改革开放后, 花鼓灯主要在安徽沿淮区域传播,固镇、颍上、凤台、怀远等一带是典型代表。花鼓灯艺术和锣鼓艺术盛行,不少地方将其逐步推广到都市文化和体育音乐文化活动中,成为市民娱乐休闲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省、市、县政府、文化部门及锣鼓爱好者的大力助推和参与下,城市花鼓灯的功能和角色也得以凸显,谢郢锣鼓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充实,为谢郢锣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谢郢锣鼓逐渐由乡村走向城市,走上全国舞台,其鼓谱也已被载入中国民族民间歌舞音乐。

三、安徽谢郢锣鼓的文化艺术特征

谢郢锣鼓是安徽省唯一打分谱的锣鼓演奏形式,在锣鼓艺术中不常见。谢郢锣鼓以鼓为领奏,配以锣、钹、镲等乐器,演奏起落有致、层次跌宕起伏、韵律优美动听。这种演奏形式特殊,锣鼓和钗的谱子各不相同,虽然各行其道,但方寸不乱,按谱单练各种乐器,演出时浑然合为一体。演奏全曲定谱,由鼓领奏,配合铜锣乐器一面、镲两副、不限数的狗狗锣,严格按照固定曲谱演绎,表演时要全神贯注。整个演奏变化强烈、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与众不同,当演奏者和观众情绪高涨时,演出会进入高潮,节奏更加整齐统一,锣鼓起落有致、变化有序,人们从这“番子锣鼓”的曼妙声中体验韵味,余韵不绝,韵律回长。谢郢锣鼓中的动作铿锵有力,坚强中不乏轻巧矫捷,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心、形、声、音四者高度统一,整体和谐共鸣,直接实现传情达意、动情动心的演奏,足以使观众的情感激荡起来。队形阵势整齐划一也是其特点之一,不仅给观众直接的视觉感官,也有助于表演者辨声部、凝力气,有利于左右兼顾,更好发挥演技。鲜艳的服饰随着锣鼓起舞,曼妙有神,极富有欣赏性、艺术性和震撼力。

现今流传的谢郢锣鼓虽然在锣鼓表演者的表达形式上各有不同,但相似的音乐风格形态和共同的审美特征仍然存在,在和谐一致的演奏风格、简洁明快的基本结构等方面,仍和古老的谢郢锣鼓有较多相似之处。

四、安徽谢郢锣鼓面临新时期的挑战与考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交流更加通畅,日趋频繁,在推进锣鼓艺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流行艺术与传统艺术产生碰撞,对原有的锣鼓艺术风格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其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

(一)现代体育项目及都市休闲娱乐冲击传统锣鼓艺术发展

现代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以强势的姿态进入我国城乡人民的体育生活之中,西方体育运动随着全球化发展进入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了冲击,与此同时,对具有体育特性的谢郢锣鼓也造成了一定冲击,谢郢锣鼓活动对于农耕人民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不利于谢郢锣鼓的传承与发展。

二是群测+机测。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员队伍,提高群策群防员劳务补贴和基层群众隐患上报奖励。遂昌县将村级监测员劳务补助提高至1500-2000元;青田县对发现上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给予2000-5000元奖励。同时,加强专业力量投入,按照“机人结合、机测为主、群测群防”的要求,引进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实时监测传输等设备,提高监测的科学化水平。通过无人机航拍,健全30个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全面实行动态监管。目前,该市已建成地质灾害应急中心10个,实现了市、县两级全覆盖;建成自动化专业监测点35处。

农耕人民的日常娱乐方式也呈现多样化态势,影视、互联网、微信等各种媒介给大众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选择,逐渐动摇人民建立在农耕文明上的文艺信仰。现在,节假日、祝寿、办喜事等民俗活动中的庆祝方式逐渐增多,而谢郢锣鼓活动随之变少。休闲娱乐方式的改变给锣鼓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农民逐渐没有闲暇时间和集体时间来组织锣鼓活动,使得谢郢锣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窘境。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冲击谢郢锣鼓艺术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凤台村外出务工的青年人数越来越多,导致锣鼓艺术的青年演员断档。人是锣鼓艺术的关键,缺少有活力的年轻艺术人员是谢郢锣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现在锣鼓队伍人数逐渐减少,不少年轻人没有时间也没兴趣参与、学习这门艺术,使得锣鼓演出少了许多活力,许多锣鼓绝活无人传承,之后会逐渐面临失传的困境,这是谢郢锣鼓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境。

(三)受众场景制约谢郢锣鼓艺术发展

锣鼓表演源于大众娱乐和文化,在有些场合会受到一定制约,例如在一些正式场合,锣鼓表演因娱乐性较强而显得不太适合,谢郢锣鼓表演形式单一,也不适合在正规剧场舞台进行演出,对于一些喜好安静的人士也会缺少吸引力。

(四)过度商业化冲击谢郢锣鼓艺术发展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加速了谢郢锣鼓进入商品市场、进入社会大型文化活动的进程。这种现象一方面促进了谢郢锣鼓的发展与推广,但同时市场化、商业化的发展,又使谢郢锣鼓活动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出生在乡村的谢郢锣鼓需要不断向现代方向和时髦方向发展和演化。但是,如果一味向市场妥协,谢郢锣鼓活动的自然生态化发展会受到较大挑战。

五、传承发展安徽谢郢锣鼓的对策建议

(一)牢固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

传承发展谢郢锣鼓需要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关键是要构建长效机制,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挖潜、多方联动的合作发展等方法不断推动,使其形成良性健康发展。谢郢锣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音乐、艺术和民族精神世界里的强音,只有重视才能保护发展。但现代的音乐文艺呈现国际化发展趋势,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如音乐剧、演唱会等,而我国对于本民族自身某些优秀传统文化,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我们应当肩负起时代责任,清醒地认识时代发展方向,牢固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唱响文化旋律,提升谢郢锣鼓的知名度,为发展谢郢锣鼓营造良好氛围。

(二)将谢郢锣鼓广泛引入地方全民健身活动领域

当前,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需要一种发泄方式去宣泄劳累和紧张情绪,谢郢锣鼓正契合这种需求,演出中自带磅礴气势,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调节人们的紧张情绪,对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谢郢锣鼓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调节身心的价值,同时还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有的优势, 它不会受到场地的制约,有一块空地就可以展演,更易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推广。并且,谢郢锣鼓可以满足男女老幼不同人群的运动需求,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自行选择铙、锣、钹等器材。要打造谢郢锣鼓品牌,就要走大众化、精品化道路,也可设计锣鼓文化广场,让谢郢锣鼓健身活动有更好的演绎空间。

(三)政府加大对谢郢锣鼓保护与传承的支持力度

谢郢锣鼓的发展需要政府给予更多支持帮助。首先,政府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锣鼓队和锣鼓文化公司有序发展,让谢郢锣鼓的市场更具有活力。其次,需要加强规范管理,用制度去规范保护谢郢锣鼓文化的原生态发展,通过进一步提高锣鼓艺人的待遇,使锣鼓艺人专心于纯粹演出,尽可能少地在演出中增加商业元素。可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册,给予一定的政策和津贴。再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利用花鼓灯艺术学校优势,培养专业人员,经过专业化、艺术化学校培养出的锣鼓人,动作姿势会更加顺畅、专业。花鼓灯艺术专业学校是一个好的专业平台,位于淮河边,作为中国花鼓灯艺术研发基地的安徽省花鼓灯艺术中专学校,享有政府出资免学费等优惠政策,是全省唯一具有公办性质的艺术中专,拥有10多年的办学经验。可利用这个研发基地培训锣鼓人才,同时给予毕业学生就业空间,避免人才、专业队伍的外流。在地方艺术院校开办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课程,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使教学和传承融为一体,可以使其传播范围更加广泛、研究更加深入、突出地方院校特色,也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的状况,服务地方文化。最后,还可采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等组合办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留住年轻人才,引导年轻人学习谢郢锣鼓,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四)引入市场运行机制,推进谢郢锣鼓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五)打造谢郢锣鼓的地方名片,促进锣鼓文化全面发展

谢郢锣鼓起源于凤台县淮河“第一峡”峡山口畔,禹王山屹立在境内,慰农亭等景点坐落在此,是山水相间的美丽地方。因此,可以结合当地情况,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个性化的锣鼓农家乐,推广谢郢锣鼓品牌,让游客参与谢郢锣鼓活动,感受乡村气息和欢腾的气氛场面,体验谢郢锣鼓的魅力。游客在淮河岸边观赏美景,欣赏演奏,不仅是一次美妙的文化体验,更是一种视觉、听觉的享受。

六、结语

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谢郢锣鼓的继承与发展,审视谢郢锣鼓的过去,应看到其价值所在、急需保护;把握谢郢锣鼓的现在,应重视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明晰继承发展思路;展望谢郢锣鼓的将来,应丰富它的时代内涵,赋予时代旋律和气息,打造谢郢锣鼓的品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谢郢锣鼓由于发源地在安徽省凤台县的谢郢村,故命名为“谢郢锣鼓”,与安徽省哲学社科项目“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安徽谢颖锣鼓研究”中一字不同,但研究的是同一内容。

猜你喜欢

花鼓锣鼓安徽
淮岸花鼓情
邵伯锣鼓小牌子
幸福花鼓
花鼓灯小唱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