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版基金对出版社的影响分析
2019-03-23罗灏
罗 灏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到目前为止,国家出版基金已经运作了11年,在此期间,其始终坚持以“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宗旨,推选出符合国家文化战略需要、社会文化积累需要、人民群众传播需要的精品出版项目,推动出版行业人才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贡献。
一、国家出版基金基本情况概述
(一)国家和出版社对基金项目高度重视
国家出版基金的资金涞源主要是靠中央财政拨款来实现的。国家出版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参与到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中,为了保证更多的优秀出版选题能够得到资金支持,中央财政对于出版基金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国家在出版基金投入的资金已经超过了四十亿元,并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
(二)资助项目情况
总体上看,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到现在为止,资助的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门类。其中,社科文学类项目占较大比例,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等学科项目数量不断增长,障碍阅读类、少数民族文化类选题项目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对历年立项选题分析得出,国家出版基金始终以服务国家大局为理念,紧扣时代主题,引导出版单位的进入良性发展道路。着力推动我国出版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国家出版基金对出版单位的影响
(一)助力公益出版
国家出版基金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公益性出版物的“出版难”问题,对不能通过市场资源完全解决出版资金的优秀公益性出版物选题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版单位经济压力。在基金的不断运作发展过程中,矢志不渝地围绕着公益出版的核心,不遗余力地为公益出版事业提供血液。以基金的资助方向为导向,不少出版单位也将自身出版资源适当倾斜,从而提高整个出版单位对社会效益的追求。
(二)有助于提高出版单位管理规范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的申报管理中,出版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项目实施能力也是考核对象,这种考核对其管理协调能力和程序的规范性上也提出了要求,具体体现在对申报材料的规范性和申报项目的可操作性上。[1]申报材料中对于项目的选题研究有较高的要求,对项目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报表的规范性也有详细规定。而在之后的经费使用环节、年检环节和结项环节等,对于出版社的资质、经验以及组织管理方式无疑是一种挑战。然而规范有序的管理模式,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发展有着显而易见的益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版基金对申报项目的严格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出版社完善组织管理方式的一种促进。
(三)引导出版单位提高精品意识
国家出版基金在历年的运作中,涌现了大批有代表性的精品出版物,如“走出去”类项目《北京建筑文化大系》、少数民族类项目《格萨尔王传》、抢救保护类项目《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等等。以国家出版基金的核心宗旨为指引,出版单位想要通过专家严格评审,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从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到形式质量都要不断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提高出版单位的出版物质量,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精品意识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截至目前,已有500多项成果获得了出版业“三大奖”。可以说国家出版基金在推动出版单位的精品出版意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构建品牌影响力
经过11年的发展,国家出版基金共资助4000多个出版项目,已成为我国出版行业的一个标杆。对于出版社而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也从单纯的缓解成本压力,转化为出版单位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相比于资金资助,国家出版基金所体现的出版水准和国家意志,在无形中对整个出版行业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出版单位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指标。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开始深入挖掘自身的优势,以国家出版基金核心理念为中心,将原先放在短平快的项目上的大部分精力,许多束之高阁的有价值的大项目被提上了出版议程,这不仅有利于出版人才的成长,并能以此来打造自身的品牌。
三、结语
国家出版基金的运作促进了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但仍存可以提升的空间。对项目价值、出版单位执行能力的评判还需建立更加科学、微观的指标体系。可以将目前实施的三个评审环节做出一些改进,根据基金一贯坚持的价值标准,对项目的出版价值把关。同时进一步提出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指标评价,以政治安全、内容建设、受众反应、数字出版、国际传播五个方面作为构建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的基础指标。根据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指标评价结果对出版单位做出相应的奖励措施或者项目申报限制。